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投資,別常停損或停利

周行一
user

周行一

2006-02-01

瀏覽數 4,800+

投資,別常停損或停利
 

你買共同基金時,或者買股票後,理財顧問、營業員可能都會提醒你停損及停利,最近在一次行為財務學與理財規劃研討會中,我建議投資人盡量不要停損及停利,但有其他學者的意見卻正好相反。

買進賣出的投資計畫 難完備

其實這兩種看法都符合學術研究結果:行為財務學發現,投資人在獲利時會太早賣出股票而少賺錢,在虧損時會捨不得賣而賠太多,因此如果能有紀律的停損與停利,例如漲一個固定百分比就賣,跌一個固定百分比就買,也許可以避免受心理因素影響而做出錯誤判斷,但是這種停利停損策略並無法避免必須做後續進出場時機的判斷。

例如,股票在停損之後持續跌,就必須思考是否要補回股票;或當停利之後股票持續漲,亦須判斷應否追回股票;或是股票在停損之後反轉,就必須思考是否要追回股票;或當停利之後股票下跌,亦須判斷應否逢低買進,更何況股票賣掉之後,也可能會要買進其它的股票,這種換股操作也要有選股及則時的技巧。

所以除非投資人有一個非常完備的買進賣出計畫,進出時點完全由紀律決定,總是難免必須做進出場時機判斷,因此就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而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而且,實務上一般人不太可能會想出一個萬無一失的完備買進賣出計畫,所以要有紀律的停損及停利並不容易,一般人可能未蒙利卻先受害。

需要停損與停利的人通常是短線交易者,他們靠的是薄利多銷,交易量雖大,但是每次交易的平均獲利卻小,因此在損失尚未擴大時,就會想法找到其他更好的機會而先停損既有的股票,或在稍有獲利時即先停利,趕快轉到其它更好的機會上,這些人是專業投資人,非一般業餘散戶可以相提並論。

人生規畫與分散風險 才正確

因此一般人應儘量減少必須停損與停利的情況,否則就是在與專業投資人競爭,輸面居多。如果可以把握下列的原則,其實可以毋需停損或停利:

一、人生理財規劃,將人生的主要理財目標列出,估計自己的財富現況與未來儲蓄能力,再計算所需要的投資報酬率,請記得風險與報酬是相稱的,不要設定一個太高的報酬率,當目標報酬率決定後,就可以組成投資組合去達成理財目標。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二、投資組合一定要分散風險,當中起碼要有一部分為指數型投資標的,而且應該有國外的指數型標的。

三、要有長期投資的決心,只有在理財目標到了,要用錢時再調整資產配置,如果錢不夠就必須重做理財計畫,別忘了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減少投資組合的風險。

四、辦法保住工作,有工作的人就有能力儲蓄及長期投資。

如果你有一個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能夠保住工作、願意長期投資、你就毋需停損或停利,請相信我,一般人不適合經常停損或停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