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在尷尬和幸運之間

張良
user

張良

2006-02-01

瀏覽數 2,950+

在尷尬和幸運之間
 

從廣州來到上海已經半年了,接觸了形形色色上海本地、以及外地來滬的30世代。我曾經試圖去尋找他們和其他地方的30世代的區別,結果是,他們之間也許有些方式和目標不同,但更多的是相似。在精神狀態上,整個大陸的30世代,其共通性遠遠地超過他們的差異。而他們之間的差異,和他們與40世代、20世代之間相比,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大陸獨特性、階段性非常強的發展軌跡,讓不同年代的人之間,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在同一代人的心靈中,則打上了共同的精神烙印。

不循規蹈矩,卻也不我行我素

簡言之,大陸30世代其實是比較痛苦的一代、價值觀被割裂的一代,也是被啟蒙運動喚醒的一代。

他們不同於40世代的循規蹈矩,也不同於20世代的我行我素,而是處於承先啟後,也可以說是在瞻前顧後的矛盾和尷尬之中。

40世代大多屬於60年代出生的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他們基本上沿用了原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於上海的40世代來說,基本上則是屬於安心當職業雇員、高級白領的一代。這是傳統上海人最常見的職業歸宿,也是代代相傳的生活追求。生活大多由他人和慣性來決定。部分能夠擺脫這個桎梏的菁英,則往往可以達致很高的成就。

30世代大多屬於70年代出生的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十年。這十年,差不多相當於大陸的文藝復興時期,各種思潮蓬勃地興起,傳統被猛烈地衝擊,西學被全面引進。毫無疑問,文學、政治、道德等思想方面的啟蒙在這批30世代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商業的啟蒙則剛剛開始。

他們和40世代一樣,基本上都成長於一個眾多成員的大家庭裏。在他們正在形成世界觀的成長期,大陸社會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急遽變化的世界,新與舊之間交叉、混雜、衝突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在1989年,這種衝突以六四事件的形式達到了高潮)。這種歷史轉折讓人興奮,但也讓人迷茫。最終,30世代所形成的價值觀是龐雜的、模糊的,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整體感。

要繼承歷史,卻也要創新未來

20世代則屬於大陸流行的「80後一代」,即80年代出生的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90年代中至今的大陸經濟黃金十年。沒有政治事件的衝擊,沒有大規模的價值觀啟蒙。在這個平穩的時期,商業、互聯網和全球化是這個十年的主題。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外在約束,甚至沒有兄弟姐妹——基本都是獨生子女,20世代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全新的思想,有自己全套的價值體系,對未來的計畫比較能夠隨心所欲,這使得他們能夠不停地轉換工作,或者開個小店,甚至不工作。這些,都是40世代從來不曾想像,30世代難以模仿實踐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在不同地區的30世代身上, 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面對競爭壓力的緊迫感和面對未來的企圖心都比較強烈,其程度要遠遠超出40世代和20世代。這與他們的年齡相關,更與他們的精神烙印相關。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相較於價值觀比較成型的40和20世代,30世代仍在調整和修正價值體系,也許,對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一直懷疑:對於既要繼承歷史,也要創新未來的30世代來說,他們要承擔的責任也許超過了他們內心的精神力量,他們的企圖心和價值操守也許難以平衡。

幸運的是,這一代至今仍在堅定地行使著那個看不見的歷史使命,他們沒有絲毫退縮、放棄或扭曲的跡象。在歷史軌跡中,他們可能屬於過渡的一代。但是,他們藉由不斷地學習和提升,來證明自己可以跟上這個全球化和新經濟競爭的時代。事實上,做為一個群體,他們正在大陸社會的各個領域承擔重大職責。

大陸的30世代是尷尬的,他們的頭腦被喚醒了,但身體還沒有完全復甦;他們也是幸運的,在塑造自己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塑造著大陸社會未來的精神氣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