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白!

白派建築大師理查.麥爾

方正儀
user

方正儀

2013-04-01

瀏覽數 8,300+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白!
 

白色,在一般人的眼裡,就只是一種單純的白色,甚至是無色;但在建築大師理查‧麥爾(Richard Meier)的眼裡, 白色,卻有245 種之多!

帶點米色的白、反射天空顏色的白、有著樹蔭婆娑的白、夜晚燈光籠罩的白⋯⋯,在麥爾的建築事務所內,共有245 種白色樣本。白色,是他的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堅持的程度,甚至在案主找上門請他設計房子,然後謙卑的要求是不是可以選其他顏色、不要用白色時,他答應,然後寄給這位案主26 種顏色的色樣讓他選擇, 但所有都是不同的白色。

單純的白色系,融合光線、自然、幾何、次序等元素與觀念,成就出的,是一座座和諧平衡的空間詩篇。

與葛瑞夫斯(Micheal Grares) 、蓋斯密(Charles Gwathway)、艾森曼(Peter Eisenmen)、黑達克(John Hejduk)並列為「紐約白派」(New York Five)的麥爾,50 歲時就獲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肯定。成名甚早的他,建築作品遍及美國、歐洲與亞洲,包括洛杉磯蓋堤中心(Getty Center)、羅馬千禧教堂(Jubilee Church)、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High Museum of Art)、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深圳華僑城會所(OCT Shenzhen Clubhouse)等。

高齡78 歲的麥爾,在去年底風塵僕僕飛到台灣,一方面在富邦講堂裡以「建築‧光線‧自然」為題,分享他的建築設計經驗與對白色的見解,一方面也與建商合作準備在台北興建一座新住宅,白色建築語彙將如何為台北天際線增添新地標,備受矚目。

白的見解1》 白是一切顏色的總合

白色,是所有其他顏色的基礎,代表的是不同時間的自然、有機、改變

1967 年,麥爾設計出他的成名代表作史密斯住宅(_e Smith House),這座獨立式住宅通體潔白,是他使用白色建築作品的開始。

對麥爾而言,白色即是一切顏色的總合,在其中, 可以看到所有的顏色。他認為白色是其他顏色的基礎, 在不同的光線下,他的白色建築可以變成淺藍、淺灰、淺紫等色。而且白色與大自然形成的強烈對比,更能使人們對大自然的色彩產生由衷的讚嘆。

超乎單純的建構技術,白色主調主宰著他的設計美學觀,始終如一。「白是一切的記憶,以及對於其他顏色的期待。白色對我而言,完全相反於字面上的意義, 它代表著的是不同時間的自然、有機、改變。」他在接受普立茲克建築獎時如此說明。

為了堅持白色,他甚至願意耗費3 年時間,就為了等原本擔心白色會影響周邊高速公路行車安全的洛杉磯都市規畫部門,點頭同意讓蓋在洛杉磯郊區山脊上的蓋堤中心,採用白色不加以打磨的石材。

白的見解2》 以光影創造屬於空間的精神

白色,就像畫紙,讓光影在其上自由地移動,創造出幾何圖畫

不論是博物館、市政廳等公共建築,或是辦公大樓及私有住宅,麥爾總是大量運用玻璃,強調自然採光、光影的元素。他的白牆就像畫紙,光影就在其上自由地做著移動的圖畫,讓他能利用光線的幾何學,來創造屬於那個建築空間的精神。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麥爾的建築作品中,白色不僅與自然產生強烈對比,也使自然光與空間交融為一體。「白色,可以闡明建築學理念並強調視覺影像的功能,白色也是在光與影、空曠與實體展示中最好的鑑賞,」麥爾來台行程中,在富邦講堂上這麼說。

相較於另一位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堅持避免使用白色,麥爾則認為,白色具有映照作用的不透明表面,能夠強化置於其上的其他細節,還能創造出模稜兩可的空間,代表扁平表面和無限虛空。

「光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也是我一直不斷全神貫注去努力追求的。不論你對光線多麼了解,它還是常會帶給你驚喜,你永遠無法預測到。這也是從事建築設計時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光會以一種你從未料想到的形式展現出來。」

代表作之一千禧教堂,即是以3 片弧面牆阻擋來自南面的陽光直射,同時又以超大片透明玻璃天窗提供室內光源,無論是光線的導入或空間的氣勢,都乾淨俐落地創造出神聖、莊嚴的氛圍。

「我想要創造的空間是『讓人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可以感覺四周的,使用者能了解,隔著一扇窗外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他們擁有哪些東西。」

白的見解3》 以謙卑的姿態與自然融合

建築設計應該將大自然的改變反映在建築上,唯有白色能做到這點

之所以在設計上堅持以白色為建築主色,並講求自然採光,最根本的,還是希望建築能反映出自然的變化,以一個謙卑的姿態呈現於自然之中,盡量和自然達到和諧,與環境共生。

將建築與場地、環境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這是麥爾表現對自然環境尊重的方式,從堪稱設計生涯里程碑之作的蓋堤中心即可窺見一二。盤踞在洛杉磯市郊山頭,蓋堤中心包含5 個建築群體,視覺上的穿透與不穿透、不同幾何形狀在建築構造中流動,成為空間張力的來源;白色金屬貼板與粗糙石牆交接成自然與人造材料的對話,同時融合及過渡了群山與建築。

對建築師來說,或許建築結構受限於地形地貌,也必須滿足客戶要求,但創造一個與「自然」互動的空間,卻是可以全權掌握的。「我們要看的是建築物與人有什麼互動,不只要創造獨特的建築,更要創造獨特的互動空間,創造新的環境意義。」

建築設計共同的核心價值,都應以人為本,因為居住、工作於其中的人,才是親身體驗建築的主角,「唯有將人的因素考慮到建築設計中,才是好的建築設計。」因此,了解建案周圍環境的特殊性、建地與整個城市有什麼關聯、考慮怎麼替未來要生活或工作於其中的人爭取陽光與空氣,都是他設計時必做的功課。

14 歲就立志成為建築師的麥爾認為,建築是能透過工作、生活真正了解一個城市、一塊土地的人情特色,「我將建築比做自己的孩子,當它建立時,就有了生命,你希望它是好的,所以將所有經驗都傳授給它。」滿頭白髮的他,到今年建築生涯正好滿50 年, 他一以貫之的風格,正如白色,看似淡然,卻能對照出周遭環境的形形色色,並且相互輝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