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點半,記者來到國內權威的體育頻道──緯來體育台,由體育記者李怡慧帶領,前進中華職棒聯盟採訪明星賽的記者會。由於電視新聞分秒必爭,一行人已坐在採訪車上準備出發,體驗者柯孫揚因為時間估計錯誤,遲到十分鐘才趕來。此時,孫揚馬上了解身為電視記者守時是基本要件。
體育記者的一天
在前往記者會的採訪車上,怡慧向孫揚介紹體育記者的上班時間和工作內容。一般而言,體育記者是下午1點半上班,工作內容除了採訪新聞外,由於緯來體育台要求記者是全方位且多功能,從外電編譯改寫、過音、剪接,到上主播台都是要學習的一部分。記者一天少則一個外訪行程,搭配兩則外電報導,遇到周末,外訪行程可能多達兩至三個,當天負責上主播台的記者則最多製作三則新聞。
新聞於晚上9點半播出後,編輯部還要召開新聞編審會議,了解當日新聞的問題,並提報明日題目的稿單。有時轉播棒球比賽時間加長,新聞需延後播出,開完會已是午夜時分了。孫揚聽了直呼體育記者的工作時間還真長。怡慧說自己是個標準球迷,與其它同事的共同點就是大家均熱愛並關心某項體育活動。
現場採訪要機智
當孫揚來到棒球明星賽記者會現場時,就問怡慧:「像是記者會的新聞,妳會事先準備問題嗎?會由何種角度切入報導呢?」怡慧分享她的經驗,通常她會前一天就先想好,隔天採訪新聞的重點,例如今天會由明星賽開跑談起,之後再訪問各隊的明星球員,畢竟球迷最希望了解的還是偶像球員的近況。
接下來,由孫揚拿著麥克風訪問明星球員。第一次近距離面對球員,孫揚覺得這個經驗很難得。訪問完畢,怡慧告訴孫揚通常電視記者訪問時最好站在攝影機的同側,這樣受訪者的視角才會面對鏡頭。孫揚同時跟怡慧討論台灣球員的表達能力,似乎沒有外國球員那麼好。怡慧則認為近幾年的訓練下,台灣球員面對鏡頭時愈來愈能侃侃而談。
整個採訪過後,原本想像體育主播只要採訪與播報,會有後製人員負責剪接、過音,但後來發現每個人要負責的工作內容與份量實在不輕。再來,孫揚也發覺體育記者必須炒熱現場氣氛,當遇到受訪對象岔題時,還要引導受訪者回到訪問主題。這看似輕鬆的一問一答間,實際上需要充足的事前準備與機智的臨場反應。
前置作業要充足
回到電視台後,體育新聞組副理凌照雄和孫揚分享一則電視新聞的產生與製作過程。凌照雄談到,記者在到達記者會或比賽現場前,一定要先了解人、事、時、地、物。在採訪過程中,除了聽之外,問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這部分不僅有助於對事件的了解,同時也要提問觀眾有興趣的問題。
另外,一般棒球記者會的前置作業通常對記者不成問題,但若要採訪較冷門的運動如冰上曲棍球新聞,為了讓觀眾了解,記者在接到採訪通知時,必須蒐集相關資料,具備此項運動的基本知識。此外,電視新聞與平面媒體最大不同在於是以「畫面」為主,畫面帶給觀眾的震撼與感動是超過言語敘述的。
加工作業要精準
記者採訪回來後,要進行加工的動作,包括寫稿、過音與剪接。凌照雄接著談到,電視新聞的構成是分兩個部分,先有聲音再搭配畫面。首先由記者撰稿後過音錄下旁白,再由攝影從拍攝帶子中剪接訪問部分。之後,文字記者把帶子交給攝影記者,後者則會根據內容來剪接畫面。
「那麼一則電視新聞長度大約多長?」雖然身為忠實觀眾,但孫揚平時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凌照雄說普通新聞約一分鐘;大比賽或是分析性新聞約為一分半鐘;專題報導則可長達三分鐘。
通常一分鐘約可講一百八十到兩百三十字左右,依據每個人說話的速度而不同。由於新聞長度牽涉到新聞編排,記者要先了解自己的情況,才能控制稿量與說話速度,新聞長度不得與原先預計的差距五秒以上,否則會被退帶重做。孫揚也愈來愈了解電視新聞製作必須非常地精準。
我適合當主播嗎?
「當主播一定要從記者開始做起嗎?」孫揚問。凌照雄說通常主播都是由記者做起,以加強對於各式運動知識的了解。倘若對於運動並不熟悉,上主播台也會因心虛而無法說服觀眾。因此他鼓勵記者利用電玩遊戲增加對於運動的了解,當有興趣且熟悉後,假以時日也可能成為該領域的權威。
先做好記者工作
「要怎麼樣的人才適合當主播呢?」孫揚問。凌照雄認為當主播要有點天分,首先不怕鏡頭,甚至能把攝影機當成一個人。另外,台風穩健、說話有說服力則是身為主播的要件,然而最重要的仍是對於體育新聞的熱愛與了解。
凌照雄說,新人通常會給予較多的外電翻譯,藉由這個過程來增加對此運動項目專有名詞的認識。如果是台灣的熱門運動棒球,記者要先熟讀規則,並經由每天的比賽中學習,成果依據個人積極度而不同,通常快則一個月就能上手。另外,凌照雄要求記者每天去想隔天的稿子、規畫專題,也迫使記者去蒐集資料、了解各式不同的運動。孫揚發現原來要當個專業、成熟的主播,之前所花費的心力與時間,比他想像的還更多。
撰稿及過音技巧
接下來,由當日的體育主播徐裴翊將新聞稿結構、如何過音的技巧等告訴孫揚。她說明新聞稿的稿頭是給主播播報用,但過音稿是記者要錄的新聞稿。記者遇到缺乏畫面的新聞,或是為了讓觀眾更明白,有時要設計圖卡再交給副控製作。徐裴翊談到遇到分析稿時,記者必須自行在官方網站中蒐集資料後再撰寫,畫面則要尋找資料畫面,或以圖卡呈現。
徐裴翊特別提醒,撰稿時要少用被動的語法,盡量使用口語、主動的方式來形容。由於電視新聞非常強調畫面,若畫面夠精采時,則直接播放畫面,並且巧妙地運用現場音。
徐裴翊談到過音時盡量不要讓嘴巴正對麥克風,才不會有「噴麥」的聲音。唸稿時,動詞要加重,可讓觀眾聽得更清楚。播報風格則依據新聞稿內容而定,若是回顧退休球員的一生,傾向用平穩的語調;若是活潑趣味的運動新聞,語調自然較為輕鬆。孫揚接著試著過音,徐裴翊認為第一次過音的他,在斷句、咬字之處仍有進步空間,但孫揚的聲音親和力十足,很適合去主持類似「台灣全紀錄」等類型的節目。
主播台上實際演練
徐裴翊說, 由於沒有讀稿機,因此主播必須先了解、記憶之後所要播報新聞的稿頭,若想要設計特別的開頭,也可利用之前的化妝空檔準備。她提醒孫揚上主播台後要注意不要常眨眼、說贅字等小地方。最後,孫揚花了十五分鐘,看過十則新聞稿的稿頭後就登上主播台。
由於有三台攝影機,在剛開始播報時,孫揚不習慣固定看一台攝影機,在畫面中看來眼睛時常轉動。當孫揚播報不熟悉的運動,如高爾夫球、賽車等新聞,便常低頭唸稿。但當他播報平日即在鑽研的NBA籃球新聞,他的眼神便充滿自信,且播報地非常流暢。大致看來,他台風穩健,即便吃螺絲也不會緊張,繼續沈穩地完成新聞播報,也實現體驗他一日體育主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