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終於有時間去給從廣州來上海的朋友接風。吃飯聊天,問他在上海的這段怎麼過的,有什麼新鮮的發現沒有,結果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說哪裡都還沒去,除了因為剛到新公司,工作時需要好好表現外,業餘時間也大多被學習占據了。
學習?這對他可是新鮮事。在銀行工作了十餘年的他,業務上是一把好手,平時商務應酬就不少,加上喜歡和朋友聚會,基本上沒見他有多少學習的時候。問原因,他說沒辦法,上海這邊要求高,特別是英語,因此必須報名去上補習班,回家還要繼續練。
一開口就是英文
在上海,英語已經不是第一次讓我吃驚了。不要說高級寫字樓裡的白領,即使一家普通商店的收銀員,一個街邊小吃店的服務生,一間小公司的櫃檯小姐,往往英語張嘴就來,雖然不是很熟練,但應付簡單的對話都沒問題。除了商業交流,在MSN或者酒吧裡用英語和老外聊各種話題的人,也隨處可見。
我沒有見過有關的統計,不知道在上海,懂英語的人的比例是不是大陸最高,但以日常所見,相信英語如此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中,除了上海,還真難找出其他城市。
學英語在上海的30一代中有多熱?在上海經營英語教育市場近六年的台資企業「EET國際語言中心」執行長高家偉可以提供例證。他指出,上海有將近有兩千多家英語補習班。因上海企業多與國際企業接軌,英文使用非常頻繁,凡是通過國際英語考試認證者,在公司內比較容易獲得加薪及升遷機會。
正是看到上海屬於國際化大都市,海內外投資企業總部齊聚,同時上海30一代肯花錢自己進修,不僅僅是EET,很多台商都看好英語補教市場,紛紛採取加盟合作方式搶進,競爭相當激烈。
英語補習班的收費一般為六十堂課人民幣2200元,一百八十堂課收費為9200元,價格並不便宜。
一般是員工自掏腰包,有些公司會給予一點補貼。很多補習時間是安排在週末,但也吸引了大批願意放棄休閒來提升自己的年輕白領。
更加催熱這股浪潮的是,上海2010年將舉辦世界博覽會,在此之前上海市計畫培訓六百萬市民,其中重點是35歲以下的在職青年學習英語。現在,每天早晨,上海東方衛視的英語學習節目就會準時登場。電台也不甘落後,在更多時段推出英語節目。報紙上每天都有英語新聞或趣味故事,專門的英語報紙和雜誌也不斷出現。
外國人比鄰而居
英語熱還連帶出其他語種熱。我身邊的朋友中,還有學完英語學西班牙語,或者學完日語學韓語的,一門接一門,樂此不疲。有鑑於此,上海還專門舉行了「小語種」全市統一考試,包括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等八個語種。
學外語的考量除了職業發展,更有日常與外國人接觸的需要。來自上海市「外國人就業中心」的最新資料,目前在上海正式登記就業的外國人已突破五萬人,達到約5.1萬人。而沒有登記,私自聘用外國人的機構就更多了,以致上海勞動保障局將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檢查。加上家屬,在上海居住的外國人現有十多萬人。
實際上,在2002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發表調查,將上海評為中國最適合外藉人士居住的城市。近年來高居不下的上海房價,其中就有外國購房客推波助瀾的因素。有業界專家說:「2004年後,上海的樓市屬於外國人。」
許多上海地產仲介接觸到的外國客戶已經超過了中國人。「他們喜歡市中心中高檔的樓盤,不擔心房價,只擔心買不到房子,一買就是幾套。」一家地產仲介銷售經理在媒體上宣稱,在該仲介的銷售合同中,外資貢獻了超過一半的銷售額。
一座城市的國際化,除了有多少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有多少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心常設機構等硬指標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國際化程度。這既包括外國人在這座城市的比例,也包括本地人的國際化比例。
在國際化隨時就在身邊的上海,30一代有學習的壓力,但更多是與國際接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