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是一個自主的國度,它可以在其中化地獄為天堂,化天堂為地獄。」
不知道約翰.彌爾頓(J. Milton)有沒有罹患過情緒失衡症,不過從「失樂園」裡的這些句子看來,他似乎曾親身經歷過嚴重精神失衡的折磨與亢奮。
這位大詩人果真精神有疾,也不足為奇。早自古希臘時代,人類就猜測藝術與瘋狂之間有關聯。時至今日,已有一些研究報告指出,這種關聯可能確實存在,尤其創造力與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時而極端亢奮、時而極端沮喪的兩極化精神病--之間,有令人驚訝的密切關係。這種現象在作家、特別是詩人身上最為明顯。
遺傳性很強
二十世紀的美國詩壇已提供了令人悲痛的證據。一些最有名的詩人如羅威爾(Robert Lowell)、史華滋(Delmore Schwartz)、傑瑞爾(Randall Jarrell)以及羅斯基(Theodore Roethke),經過診斷都患有躁鬱症,或出現過類似的病徵。不少詩人,包括白瑞曼(John Berryman)、普拉斯(Sylvia Plalth)和薩克斯頓(Aune Sexton),甚至走上自殺一途。
典型的躁鬱症特徵是無法自我控制的過度生理及心理活動,病人通常會產生誇大的幻想、瀕於自殺的嚴重抑鬱,以及長時間失去行為能力。躁鬱症的遺傳性很強:一對同卵雙胞胎即使分開撫養,只要其中一人罹患此症,另一人八0%難逃同樣命運。這種病的罹患率至少佔人口的一%。社會地位及經濟階層較高的患者比率明顯偏高,這點與大部份精神病不同。
第一位運用現代精神病診斷標準,探測精神異常與創造力之間關係的,是美國愛荷華大學精神病專家安瑞生。一九七0年代初,他以十五位美國一流作家為研究對象,將他們與另外一群年齡、教育程度、性別均相當的普通人作比較。十五位作家中,十位曾有情神失衡的紀錄;普通人的那組則僅二人有這種紀錄。十位作家中又有二位經診斷證明患有躁鬱症;至於輕微的狂躁經驗則十人中無一人或免。
洞悉真實世界的力量
往後十五年間,安瑞生繼續追蹤研究,對象增加為三十位作家。根據最近的報告,精神失衡的作家比率已提高達八0%,普通人的一組則為三0%。作家罹患躁鬱症的比率為四三%,普通人僅一0%。作家中酒精中毒的比率也偏高。在十五年研究過程中,有二位作家自殺身亡。
一九八三年,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傑米森研究四十七位英國頂尖藝術家及作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這些藝術家及作家受精神失衡襲擊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十倍;而作家遭遇的問題最嚴重,其中詩人又高居榜首。三分之二的劇作家都曾因精神失衡而接受心理治療。而一般認為與「創作之火」關聯最少的傳記作家,雖然二0%有精神失衡紀錄,倒並沒有嚴重的病例。
雖然大部份研究者相信創作並不是拜情緒失衡之賜,然而傑米森表示「強烈的創作狀態與輕微的顛狂經常難以區分」。兩者的相似,暗示了輕微的顛狂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力量與洞悉真實世界的能力,因而有助於藝術作品的產生。
輕微的顛狂與創作狀態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兩者有時都有頓悟或靈敏的感覺;對內在與外在的環境都十分敏感;他們都任由心思馳騁,毫無自制;對一些需要創造力的工作出奇地專注;他們都常迷失在幻想中。
究竟精神疾病隱含了什麼玄機?患者的創造力比一般人高嗎?從專家的研究似乎可以看出:創作的人如果有躁鬱症傾向,則比較能夠獲得一般人所沒有的強烈而豐富的內在經驗。這樣有系統的研究藝術家的精神問題,也許會破壞我們對天才的浪漫想法,但卻可幫助我們瞭解那些病態及極端的人,如何拓展了我們對真實世界的認識。
(摘譯自Cross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