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

瞄準「中線」必設停利點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6-09-01

瀏覽數 3,800+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剛出社會買的第一支基金,讓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一個月內就賺了30%。人生第一次投資就如此甜美,讓她益發深入鑽研,最高的紀錄在二十二個月內賺到65%。十幾年的投資經驗讓蕭碧燕發現:買基金一定要設停利點!而且積極就積極到底、保守就保守到底,千萬不要因為短暫的下跌就轉換投資標的或緊張兮兮地贖回。

其實,剛開始工作時,蕭碧燕是用最傳統的方式在理財──銀行定存。那時定存利率高達9%,再加上她在證期局工作,有公務人員的優惠存款,於是蕭碧燕靠著定存和零存整付慢慢地累積了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

雖然是靠著保守的方式存了200萬,但身為相關產業的工作者,蕭碧燕進入投信業之前,卻對基金、股票一點也不了解。直到83年利率開始下滑,銀行也取消了零存整付,逼得她必須找個風險較小的替代方案。當時,在元大工作的朋友推薦她買基金,蕭碧燕毫不考慮就說「好!」還曾經因為沒經驗,誤把基金申購書的前後順序放反,把第一聯放在最下面、第四聯放上面,被朋友笑說:「你真是沒買過基金,連申購單都不會填。」

設定停利篤定獲利

但這誤打誤撞的投資,卻在一個月內幫她賺了30% 。當時的蕭碧燕只知道台灣股市正熱,想想現在買應該是個不錯的時機;再加上那時的選擇並不多,海外基金不甚風行,而債券型基金也尚未引進台灣,市場上的唯一選擇只有國內股票型基金。於是她大膽地單筆投入3萬塊,買了元大多福基金,就這樣傻傻地在一個月內賺了1萬塊。

第一次投資或許還帶著新手的好運氣,但之後的獲利,靠的就是經驗和對市場的累積了。蕭碧燕賺最多的一次,是去年才贖回的國內股票型基金,她靠著定期定額投資和設定停利點,輕鬆賺進65%。

這支基金是她在2004年總統大選後買的,是在市場低迷、沒人看好的情況下逢低介入,達到她設定的停利點之後再賣出。篩選的標準是先看三年的績效,找到前1/4表現優良的基金,然後把不信任的公司團隊畫掉,再看看近一年的績效,落後的一半不考慮。同一時期經過這樣篩選、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元大多福替她賺了65%、群益馬拉松賺了50%、統一大滿貫賺了45-50%,可說是成果豐碩。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

市場上打滾幾十年,蕭碧燕發現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在於「隨時買, 不要賣」這個觀念。以台股來說,「誰知道二十年後台股會怎樣?萬一我要賣的時候台股只剩三千點怎麼辦?可這中間有可能台股到一萬點,怎麼不在一萬點的時候賣呢?」她分析,如果已知這個市場是往上走的,那當然可以長抱不要賣,但最大的困難來自於無法判斷市場的走勢,尤其對新手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設好停利點,以及用定期定額來分散風險。對初學者而言,比定存高個五倍、約10%左右是合理的停利點。而且新手絕對不能單筆投資,要用定期定額來讓自己有「漲的時候很快樂,跌的時候每天都在撿便宜」的好心情。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還有要特別注意的是,投資態度要從頭到尾一致。保守型投資人就從頭保守到尾,積極型投資人就要積極到底,不可以中途換來換去。例如看新興市場大漲,就一窩蜂轉往新興市場,然後前陣子全球股災,又馬上將錢轉到保本的債券型,結果是該漲的沒漲,該跌的全跌了。

蕭碧燕特別建議定期定額的投資人買積極的股票型基金,尤其是台股。因為波動性愈高的市場愈適合定期定額。即使前陣子股災,積極型市場跌幅深,蕭碧燕還是堅持: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一定要忍耐下跌過程中的痛苦,」她認為,「只要不停扣,一定會漲回來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