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同樣也是收拾心情的時機。有些經驗的累積,同樣還有許多嘗試的機會。李俊東就是在他30歲的關卡,為自己做了延伸人生觸角的決定。
用力工作用力玩
從全職的時尚雜誌副總編輯,轉而成為觀察流行文化與都會男女情愛關係的專欄作家,撰寫旅遊詩文,也從事空間規畫、花藝設計與廣播工作,甚至研修塔羅牌神秘學。這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值得回味,也有許多的第一次,是一旦開始了,就沒辦法放手的選擇。
對李俊東而言, 30歲是一個分水嶺,「30歲以前的我總是全心全意投入工作;30歲以後,則是希望能將休閒與工作結合,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成為工作的一部分,讓工作也是一種生活中的享樂。」
Work hard也play hard的個性,讓李俊東深諳積極投入工作、同時不忘樂在生活的處世哲學,對他而言,從工作裡頭尋找樂子是一種必要,而這也使他總能在工作中盡情體會人生滋味。
例如,以往他在採訪工作的現場,就像海綿一樣,觀察受訪者的同時,也不斷地從他們身上吸取養分。「對我來說,與受訪者交換不同的觀點,就是經驗的累積與傳承,藉由採訪工作,無形之中,我也參與了許多人的精彩人生。」
可惜的是, 多數人都缺乏像李俊東這種自我開發的敏感度,久而久之,對於工作的熱忱與能量就會相對疲乏,也找不到紓解壓力的出口。李俊東說:「不斷發現自我,嘗試所有可能性,這就是我常保活力的能量泉源。工作只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每個人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百分比例有所不同,假如能在工作中獲得認可的掌聲,你就擁有make something different的成就感與滿足。」
星座與經濟學兼修
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會以發表個人著作,作為個人生涯的階段性任務,但李俊東的出書計畫在過程中卻沒有絲毫的刻意,一切都是無心促成的,雖然從事採訪編輯的工作,但他初期出版的幾本書,都與星座相關。別人總以為談論星座只是朋友之間的閒話家常,但李俊東認為,星座所連繫的是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互動」,不論是戀愛運、事業運,任一狀況的主角都不會只有你一個人,而是包括了情人、職場上的夥伴...。「由於每個人都重視自我的人際關係,都希望了解他人怎麼看待自己,所以星座是一門『經營自我』的學問,與其他人的互動與交流,更考驗著每個人的功力。」
李俊東笑說, 媒體業就像是一個讓自己極速老練的壓力鍋,熬了幾年下來,很難不入味。在最近出版的《型男經濟學》書中,他就從時尚伸展台、影視名流與普羅大眾間流行的時代美學,剖析社會環境與審美觀點移轉之間的關係,「良好的觀察力是身為媒體人必備的基本功,面對一些流行現象,你不能只採取單向的思考,用別人不曾嘗試的立場去解讀,才能開發自我的觀點,這道理和個人的穿著態度很相似,如果你只是原版複製別人的服裝搭配邏輯,就很難凸顯個人的風格。」
李俊東認為,「品味」不該是一個空泛的名詞,也不是一味追隨流行的盲從,所有能夠展露個人特質的有形物質與無形見解,都是為品味加持的關鍵。換句話說,「品味」就是所有生活細節的累積,而「吸收」與「轉化」則是培養個人品味的兩大元素。
不過,別誤以為品味是一門嚴肅的學問,尋找自我品味的定位也不代表鼓勵消費,李俊東強調,「型男經濟學」觀點的提出,重點並不只是在於外表的有型有款,它背後更具備「自我投資增值」的意義。因此,如何展現與時代同步的創新觀點,為自己開發內外兼修的無限價值,才是「品味」邏輯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