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手作,掌握生活小確幸

跟著江雅玲學金工》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3-02-01

瀏覽數 6,350+

手作,掌握生活小確幸
 

冬日午後難得的陽光,從純白窗簾後不經意地灑落在原木地板上,為廣闊潔白的空間增添一絲明亮溫暖;牆面及櫃子上點綴著充滿手作質感的優雅銀飾、趣味雜貨及各種創作小物,空氣中緩緩流著日本下北澤的悠閒風情。

這是純銀飾品創作者江雅玲的夢想基地,她以屬於自己的步調創作、授課及生活,每當心血來潮,就可以去咖啡店及街上閒晃放空,紛亂變動的大環境,她依然從容靜謐。

近年來,台灣掀起一波「手作」潮,各種手作書籍不斷推出,手作教室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手作的魅力何在?現代人像小螺絲釘一樣,被扣入巨大的組織裡,處處要配合他人,無法掌控自己的節奏;而每個環節都可以由自己一手掌握、不需依靠機器的手作,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卻確定的幸福及成就感來源。

在DIY 手作熱潮下,手作銀飾課程更是大受歡迎。在過去,想要獲得一件獨一無二的飾品,只能花錢向珠寶銀飾店家特別訂做,但是卻不能保證合乎自己心意;相較之下,手作銀飾材料簡單,製作容易,只要用一個下午的時間靜下心創作,就能一點一滴地做出自己夢想中的銀飾造型。

江雅玲表示,銀黏土不像傳統金工,需要用到專業的機器來造模、焊接、敲敲打打,只要一張桌子、簡單的材料與工具,短短2個小時內,從零開始到整件作品完成,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感受,非常適合喜歡銀飾、喜歡手工創作,或是想要親手製作質感飾品自用或送禮的人。

一塊黏土,如何變成999的純銀飾品?如何讓銀飾不再冰冷,而是有感情、有故事、有溫度的飾品?銀黏土創作如何融入生活中,讓生活更添趣味和美好?跟著江雅玲的腳步,一起進入銀黏土的手作世界:

手作銀飾第1課:認識銀黏土

手工銀飾源自日本,創作材質是神奇有趣的「銀黏土」,與一般市面上所見的銀飾材質不同。銀黏土,由99.9%的銀粉和0.1%的水分及結合劑所組成,柔軟易塑型。造型完成後,經由乾燥和高溫火燒成,便形成純度999的純銀製品。

材質柔軟的銀黏土就像小時候玩的紙黏土,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揉捏成形,只要搭配簡單的銼刀、砂紙等工具,利用廚房的瓦斯爐燒製,一個個充滿個人風格的項鍊、胸針、戒指就此形成。

江雅玲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個刻有自己阿拉伯名字「Khulud」(永恆)的項鍊,因為過去念阿拉伯語文系,曾在科威特留學1年,江雅玲一直對中東地區的文化與生活念念不忘,所以她用銀黏土紀念永恆的回憶。

手工捏製的銀飾或許不那麼精細,卻充滿獨一無二的心意與溫度。相較之下,專業的金工銀飾製作過程複雜,需要動用到大型機器裁剪焊接,雖然華麗精細,但是大量製造下的成品,造型單一,冰冷缺少靈魂。

手工銀飾的製作過程,像是玩一場遊戲,你可以就地取材,用廚房裡的湯匙、叉子壓出紋路,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喜歡的琉璃、寶石鑲嵌進來,沒有任何規則的限制;做壞了,加點水重新軟化揉製,又可以變幻成另一種造型風格。

手作銀飾的造型也千變萬化,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花草樹木、各種精緻小甜點,到表達心情的抽象線條,都是無法複製、獨一無二的,即使造型相同,每件作品的大小、線條也會有所差異。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手作銀飾第2課:取得專業證照

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沒想到江雅玲愈學愈有興趣,救國團課程結束之後,還持續到外面的教室上課,2年後,她進一步取得日本DAC貴金屬銀黏土專業講師資格。

為了取得證照,江雅玲必須在專業指導講師指導下完成標準課程,除了完成初級課程的7件作品與中級課程的6件作品,還必須交出3件自己最有把握的創作品,經由個人指導講師代為提出申請,送交日本本部審查通過後,才能取得專業指導講師資格。

取得講師資格最大的優點,就是擁有開班授課的資格。江雅玲表示,手作除了是陶冶生活的興趣,也可以成為一種謀生的第2專長,取得專業認證的講師資格,是未來轉換跑道的另一個助力。

但江雅玲也提醒,專業認證雖然是一種保障,但是除了技巧之外,手作最重要的精神是想像力與創意,在創作之餘,更要不斷充實自己,從書籍、生活、藝術品中吸收養分,轉化成自己的風格,才能在手作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手作銀飾第3課:成為專職手作人

目前,江雅玲平均月收入5-6萬,比起從前上班族時的3-4萬,薪水提高、工作時間彈性、自主性強,還能不受限制地創作,這樣看似愜意的生活,也讓許多人開始興起「也許我也可以」的想法,紛紛投入手作行列,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以此維生。

但是手作成本低、入門容易,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遇到困難,你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江雅玲認為,如果只是因為手作前景看似美好就投入,很容易受到流行的影響,今天做手工皂、明天做蠟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特色,失去了手作感動的核心價值,馬上就會被市場淘汰。

江雅玲其實也經過一段時間累積作品及知名度,才慢慢轉型成為專職的銀飾創作者。過去在學習銀黏土的過程中,江雅玲就會透過部落格向親友分享學習心得,身邊的朋友、同事也開始向她訂製飾品,或央求她開班教學,所以她也利用假日時間,在家中的廚房舉辦小班教學。

一開始,這些只是閒暇時間的消遣,但是隨著部落格慢慢發酵,前來報名上課的學員,開始從朋友轉變成在網路上被作品吸引的陌生客,坊間的手作教室和文化大學推廣部也紛紛邀約她開設銀黏土的課程,在朋友及先生的支持之下,江雅玲成為專職的手工飾品工作者。享受自由,也要付出相等的代價。為了擴展知名度,江雅玲不敢推掉任何一個教學邀約,總是不辭辛苦地背著沉重的材料與工具四處授課,因為只要現場的學生喜歡並願意分享給他的朋友,那日後就有可能多一位學生!

目前江雅玲除了推出取得證照的固定課程之外,她也積極開發不同主題的體驗課程,讓簡單的基礎技法,可以變化出各式創意作品,提高學員繼續上課的意願。課餘時間,她除了持續進修銀黏土的最新技術,也不忘觸類旁通,藉由參加羊毛氈、布作、橡皮章、水彩畫,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創作眼界,同時參考別的手作老師如何營造教學氛圍及創意點子,回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此外,原本經營的部落格也不能夠荒廢,江雅玲很清楚一般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喜歡瀏覽風格部落格來放鬆心靈,所以她除了定期發表作品之外,也會用心拍攝工作室的四季風景,讓網友能從一朵花、秋日的落葉、初萌的綠芽中,感受到生活中可喜的美好。

手作,除了是一種製作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哲學及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每個當下,這是創作的養分來源,也是唯一能感動消費者的核心精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