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才剛擦身而過,選出的年度代表字為「憂」,讓很多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感同身受;若轉換成年度顏色呢?
換個方式用顏色來傳達一年的心情,你會選擇憂鬱的藍?了無生氣的灰?還是平淡幸福的黃?相信對不少人來說,想像的難度會增加。其實,語言需要學習,色彩的表達更需要學習!
就物理學來說,色彩是透過眼與腦,並結合生活經驗,產生對光的視覺效應;一旦,色彩落入人的心裡,經由重重轉化,色彩會出現不同面貌:紅不是只有火一般的紅,還有張愛玲筆下的蝦子紅、櫻桃紅、桑果紅...色彩的層次,頓時鮮活起來。
一個顏色只有一種面貌還是多種面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色彩?「透過掌握顏色的層次,更能精準表達我們想要給人的感受,」學學文創研發長張榕容說,色彩傳遞訊息就如同說話時的遣詞用字,會讓聽者對我們凝聚印象、做出評價,因此,能夠自如地運用色彩,就能適時為自己加分;如果還能深入了解文化的背景,你自己也能創造出專屬的色彩詩篇。
想讓色彩在自己身上說對話,有3 個步驟,你可以跟著做:
讓色彩說話1:培養色彩意識話培養
「 顏色不僅是物理的特質性,更受文化及個人喜好的影響。」學學文創色彩專案協理馮胤育這樣形容色彩的自我風格,色彩經由眼睛接收後,經過自己的體驗及文化等影響進行消化及演繹,瀰漫強烈的個人主張。
同一個顏色,在A心中可能是童年的甜蜜回憶,在B 心中就成了辦公室裡劍拔弩張的緊張。在培養色彩意識時,第一個認知就是:色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更多的是自己的喜好,所以大家應該有在色彩這個領域中,並沒有所謂標準答案。
色彩之於心理,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感受。張榕容指出,培養自己的色彩意識(sense)主要就是提升自己的眼睛與頭腦搭配的能力,可以透過以下2個方式進行:
1.先張開自己的感官:正常人張開眼就能接收到顏色,顯然我們在生活中無處不顏色,尤其是大自然中創造的配色,經常教人驚嘆,這時就更能用眼睛去欣賞造物者的神奇。
除了顏色外,可以一併觀察曲線、角度以及比例等,例如相當知名的黃金比例1.618,存在相當多的大自然中,具備和諧性及藝術性,蘊含美學價值,有時透過觀察領會,更可融會貫通讓自己快速進入下一個顏色搭配階段。
2.進階觀賞藝術創作:藝術創作包含大量的色彩工藝,因為色彩絕對是表現作品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藝術家用線條、顏色構築勾勒出想要呈現的氛圍,許多在歷史洪流中依然不朽的曠世鉅作中,在色彩的運用、意念的傳達等,具備高人一等的功力,多去欣賞知名藝術家名作,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去體會作者運用顏色時想要給人的感受,不斷的累績之後,就會逐步對色彩產生sense,進而提升自己對顏色掌握的能力。
讓色彩說話2:學看色彩搭配
當激動的紅,碰上安靜的藍,或許就成了神祕的紫。「有了對色彩的敏感度,還可以透過不同工具來練習學習搭配技巧。」張榕容說,像是在網路世界,可以找到更多圖庫或是色彩搭配的練習;在搭配衣服時,可以嘗試多將不同顏色搭配,不要永遠都選擇最安全的配色,多刺激及實際操作,就能更有效的增加搭配能力。
更深度的觀察也能激發搭配色彩的潛力。馮胤育指出,顏色也會隨著人心波動,就像經濟指標中的迷你裙指數及口紅指數等,經濟愈好,女性的裙子就愈短;經濟愈差,口紅就愈容易大賣。馮胤育指出,其實從色彩來觀察,經濟走勢往上時,大部分人傾向黑、白等簡單且俐落的搭配;但往下走時,衣著就會朝向更鮮豔、亮麗的顏色,希望能夠維持好心情。在穿著搭配上,張榕容認為,先設定自己希望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覺,再來搭配顏色,以場合來挑選顏色,對於一般人來說,會更不容易出錯。例如在隆重且莊重的場合中,以沉穩為主;就會選擇以黑色、深藍色為基調的衣著為主。若是平常約會、出遊,則可選擇多色彩、顏色繽紛的服裝,更能夠顯示出輕鬆的心情,也比較不會帶給別人壓力。
馮胤育建議,因為東方人多為黃皮膚,因此在選擇顏色的通則上,盡量不要選擇與膚色相近的上衣。
另外,上衣的部分,也應盡量避免綠色,容易顯得氣色不佳。除了顏色外,更可以觀察線條與顏色的搭配,有時簡單的顏色中有不同線條,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能會超乎原本的想像。
讓色彩說話3:聆聽色彩故事
色彩也會伴隨其他意涵,成為象徵性的表現,愈深入了解一個地方、一樣文化,愈能發掘專屬的色彩表現。
因此對於台灣人來說,表達顏色雖然不容易,但在顏色上附加其他意義,卻也讓顏色似乎更鮮明。舉例來說,若問到台灣的顏色,在政治渲染力相當強的現在,「藍」與「綠」的角力恐怕是普遍的答案,但真正從台灣人心理生長出台灣的顏色,並非政治鬥爭,恐怕藍或綠都難以真正代表台灣。以紅色來說,紅色似乎是東方相當喜愛的顏色,文創界也力推「台灣紅」為本土代表色,從根尋來,即是由了解台灣開始,從生活、藝術品,甚至台灣人很喜歡吃,所以食材也是可以觀察的面向。
關於「台灣紅」的故事是這麼來的。60 及70 年代本土意識抬頭之後,台灣的藝術家開始以本土主題創作,以大地色系作為創作的基調,而從建築或是繪畫中,以沉穩的「磚紅色」成為貫穿台灣藝術的基色,不僅是文化喜好的選擇,也是台灣早期的基礎建材紅磚的影響。「用顏色了解這塊土地,更能引發未來在色彩上的共鳴,」張榕容說。
透過觀察與回歸在地文化的方式,創造色彩成為可能。近期張榕容及馮胤育以台灣蝴蝶獨特的色彩結合圍巾的創作,以台灣「曙鳳蝶」的橘色及鮮紅色,「寬青帶鳳蝶」的淺綠色及粉紅色,「雲紋粉蝶」的淺灰色、白色等豐富的自然色彩為靈感,開啟色彩的視野,真正將本土色彩運用在創作上,讓台灣本土色彩與國際並駕齊驅。
你覺得自己專屬什麼顏色?你希望透過自己,又能表達什麼感受?不妨跟著3 步驟一起進入色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