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爭,才能贏

亞洲影帝梁朝偉×性格演員張震

林靜宜,採訪︱成章瑜‧林靜宜
user

林靜宜,採訪︱成章瑜‧林靜宜

2013-02-01

瀏覽數 5,500+

不爭,才能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一開始,原本只是電影裡的角色,但是他卻真的「為自己綁上黑帶」,拜師學了4年「詠春」。為了銓釋角色,在意念上,他跟「功夫啟發生活」詠春拳大師葉問對打,又跟「生活啟發功夫」的李小龍交手;演了30年戲,他一直在Mind Training,與高手過招,與自己對打,磨練自己的心智。

人們都說,梁朝偉是戲精,喜劇一絕,悲劇經典。他更被王家衛稱為「戲鬼」,可以把對方的氣場都吸過去,已經達到表演的最高境界。

用入戲來形容這位偉大的演員實在過淺,梁朝偉之於角色,就像魔法師之於水晶球,給一個引子,便能在透明球體裡創造出完整的世界。《鹿鼎記》的市井小民韋小寶、《色戒》的特務頭子易先生、《無間道》的臥底警察陳永仁、《花樣年華》的報館編輯周慕雲⋯⋯,他給足每個角色120分的飽滿,落幕,仍久久迴盪觀者心頭。

為何能如此?因為「有心」。

梁朝偉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生活上怎麼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好人怎麼去過好生活。不喜歡留下遺憾,每隔10年都會回頭檢視,30歲時,看前頭29年做了什麼?然後思考往後的路要怎麼走?

也因為不斷自我挑戰,到了最近,他發覺「原來是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想如此,你要變成什麼都可以,每個人都可以。」

「晚上3點才睡,起不來,你可以給自己理由,但是,不是你做不到,做不做得到是選擇,只是我選擇不做而已,到最後你會發覺,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演戲如是,做人亦如是。

但,正亦帶出反,有心,會產生有心的擇善固執;有執著,人就容易過度投入,製造過不去的關卡。過去梁朝偉的經典角色,在他的堅持下,滲入精髓,在他的執著下,綻放靈魂,卻也讓他演完後,總要費勁抽離,「以前太笨,不曉得為什麼會痛苦、糾結,」梁朝偉說。

但是直到自己真正練了功,葉問與李小龍的功夫哲學,強調無心、無為的境界,啟發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生的功夫,一切始於心,要像山一樣堅定的「有心」,還要能體會似水不爭的「無心」。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通過「無」,最後來到了「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境界。

現在的梁朝偉,戲裡戲外都是影帝,因為他可以怡然坐看山水。

在北京宵雲路小樹林裡,有一棵專屬於張震的樹,早上3小時,晚上3小時,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夏天5點開始,冬天7點開始,與宵雲樹對招練功,這樣扎實地過了3年。

扎實練功夫,讓張震從戲裡配角,反而成了戲外的主角。

一個演功夫片的演員,拿下真實世界的武術大賽一等獎盃(長春神槍盃八極拳大賽),這幾乎是華人電影史的第一次,從武術冠軍成為明星者多,從明星成為武術冠軍,張震,算是第一人。

當他的八極拳師父王世泉問:「你是真練,還是要為拍電影練個架子?」張震回答「真練」時,他人生蛻變的這場戲也開拍了。

過去的張震是幸運的。從他15歲拍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後,拍過一部又一部的華人名導電影,如王家衛、李安、侯孝賢、吳宇森、徐克,與他合作過的演員,更不乏是演技張力極大的巨星,像周潤發、梁朝偉、張國榮、鞏俐等。

拍了超過20年的電影,雖然被大導演與大明星的光環圍繞,張震也用力跟上腳步,還爭氣的被提名、角逐多次國際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或男配角。「以前,跟著些前輩,覺得他們老走一些我跟不上的腳步,」但是從練八極拳開始,「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他才發現「腳步是不用跟的」,關鍵是自己要走出的樣子。

人都有惰性,練功枯燥反是一種磨練。

演員若要身形到位,練一段時間就會有個「架子」出來,但對張震來說,功夫,也是兩個字:真練!要練到身形意俱足,習盡拳術精髓。從練氣中,他學會如何以意領氣、以氣催力,所以身心也開始自在;從心法裡,他懂得八極拳的無懼,坦然面對自我。

「八爺(武術指導是袁和平)也是《臥虎藏龍》武術指導,我那時打得很爛,這次我想讓人看到改變,覺得張震可以做到不錯,所以就算痛到趴下,還是要練。」

當一個人不再著急趕路,想看別人前方的風景,就會發現,處處都可以是自己的風景。八極拳像張震的扣環,喀一聲,穩穩扣住他的自信心,讓他瞧見了自己,也令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力量。

如戲裡台詞:「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難以下咽;火候過了,事情就焦。」王家衛說,在演戲這條路上,張震「火候到了」。

1月10日,梁朝偉與張震一同接受《30》獨家專訪。

兩個習慣「獨白」的人,因為各自真的練3、4年真功夫,開始一場練家子「對話」。

功夫,一橫一豎中,倒下、崛起、前仆、後繼。

時代,一起一伏間,退散、重聚、反撲、躍進。

雖然,梁朝偉練詠春,張震打八極,門派不同,道理卻相通,他們都體會到,功夫,其實是心智修煉(mind training),更是做人之道、生活修養。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張震與梁朝偉有一次小酌閒聊,聊著聊著,梁朝偉開始說起電影《東邪西毒》的對白,長達3分鐘,張震嚇了一跳,想是什麼樣的戲精戲鬼,才能在10年後還記得角色的台詞。

角色淋漓盡致,功夫入木三分,該怎麼做?以下是兩人精彩的對話:

心智修煉1》對手原來是自己

功夫練得怎麼樣,跟別人沒有關係,是自己的追求。能不能通透,要靠智慧與領悟力,最後你會發現原來對手是你自己。

梁朝偉(以下稱「梁」):我是很悶的人,演《一代宗師》葉問,我必須賦予這個角色生命,因為小時很喜歡李小龍,每個月都買功夫雜誌,但是,現在才了解到功夫不只是強身健體,還是mind training(心智修煉)。

但真正練了功夫發現,這談何容易?人的每一秒有多少雜念啊!當你的心念集中雙手,會忽略雙腳,你以為只有手可以打?不是!全身都可以打。

心是要慢慢訓練,你沒辦法從文字學到精髓,必須透過練習,在當中等它像花一樣,慢慢長出來。除了練習,還要能intelligent thinking(智慧思考)。

張震(以下稱「張」):功夫,要經過自己的消化、融入,就像一個書法老師教你寫字,你要有所體會,才能寫出自己的風格。

冬天7點到那個樹林,很冷,北京的冬天是零下,我第一天到時地上有積雪,我就掃雪,把場地先掃好才能練習。最初我什麼都不會,從蹲馬步開始,從基礎一招一招學,真的很苦,有時想逃。但突然有一天,我有心得了,可以知道自己打得好不好,也開始可以享受過程,現在只要一天不練功,就覺得不舒服。

師父說,「練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練功是螺旋式上升」,意思是練功的進程很慢,累積很多的「慢」,才看到它變得「高」一點。

梁:練功其實也是一場對話,你找到一個對手,你跟他較量不是要打敗他,而是要和諧,就好像生活一樣,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什麼東西,但是我不是要去對抗它,無論它是好或不好,我得跟它和諧相處。

武術不是技術,而是一種思想,能不能通透,要靠智慧與領悟力,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敵人,原來對手是你自己。

張:練功後,我跟以前也不一樣。過去,我老想跟上優秀前輩的腳步,常感到很吃力;現在知道腳步不是用跟的,你在旁邊看,可以是一種學習,還是要自己慢慢領悟出一套方式。

功夫練得怎麼樣,跟別人沒有關係,這是很單純的自我追求。練久了,就會知道自己的性格,優點、缺點都會表現出來。

心智修煉2》去除想贏、炫技之心

心的訓練最難,因為那是障礙所在。真正的武術境界是無為、無心,一旦你有了一心追勝的念頭,就會被限制住,無法完全發揮。

張:人生的每件事都息息相關,生活、工作、感情、際遇都是。練功是跟自己練,過程很無聊,我一度懷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可是又希望自己有個改變,讓人家看到我也能做得到,就憑著這口氣,咬著牙練下來。

後來參加比賽,沒想拿獎,只是給師父、自己一個交代。第二天坦然赴賽,因為平常練多少,出來就是多少,今天多練3個小時,明天也不會多0.1分。我覺得很好玩,可以觀摹別人,我從沒看過這麼多學武之人,有小朋友,7、80歲老先生,他們都練了好多年。

梁:其實,心的訓練是最難的,有時候一拳打不出去,是因為你怕,要思考怎麼去克服心魔。但也不能一心追勝,只想求贏,真正的武術境界是無為、無心,要你消除欲望、情緒。葉問就是這樣啟發李小龍的,當時李小龍練不好,師父要他去除想贏與炫技之心,一旦你有了這些念頭,就會被限制住,無法完全發揮。

葉問是從功夫啟發生活,他的一生起伏很大,40歲以前是春天,後頭卻很坎坷,但無論環境有多難,他永遠著正裝,帶著微笑面對人生,戰到最後,這就是面對生活的功夫。

李小龍大學念哲學,是從生活裡啟發功夫。我中間有去禪修,體驗李小龍的角度。像少林寺是功夫之母,也叫「禪武」,可見得禪是走在武之前。就我看來,兩位宗師是殊途同歸,因為功夫精神就是生活之道。

張:練功本身就是一種禪,中國武術不只有身形動作,本來就包含人文精神,武德跟武打一樣重要,所以傳統武術重視精氣神的核心。所有的內家拳,像太極、形義、八卦都要練氣,講求以意領氣、以氣催力,每個門派要求雖然不一樣,講的精神卻是一致,內外功都要練。但心法需要時間去練,才能更深層了解,即使你只是每天在心裡默想,也很有用,最後它會變成你的信念,對自己會有很多啟發。

心智修煉3》練習面對生活的真功夫

練功夫到最後,是一種面對生活的修養,會發現原來當你不爭時,才會贏。而且只要有顆良善的心,想變成什麼人都可以,也沒有什麼事做不到。

梁:與其說是功夫啟發我,倒不如說是宗師啟發我。我讀葉問與李小龍的著作,透過練習而理解他們的精神,讓我對功夫的理解與看法耳目一新,我說的無為思維是跟他們學的,武術真的可以是做人之道。

我透過角色啟發面對生活的功夫。我對自我要求很高,因為出生背景不如意,就很想去改變。最近才發覺,原來只要你有一顆良善的心,想變成什麼人都可以,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我們常先入為主,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我覺得這是不想做的藉口,是你決定自己是這樣的人。你可以說,我昨晚3點才睡,早上起不來,這是你給自己的理由,但不是你做不到,做不做得到是一個選擇,只是選擇不做而已。我演戲可以扮演各種角色,要演什麼就是什麼,做人也是如此。

張:這3年我花了很多心血練功,改變我很多。八極拳是一種近身短打拳,它有個重要精神就是勇於向前、不怕被打,我本來不是那樣性格的人,練功的過程讓我發現自己有這一塊,你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變廣,發現其實人生有很多種選擇,身心都比以前更自在。我相信,如果持續練下去,練30年的差別更大,可以體會的東西也不一樣。

梁:練功夫是很有趣的事,不是在拳腳,而是在精神上的心智啟發,透過長時間慢慢體驗、理解,是心靈修養,到最後你就是不爭,變成一種無為。我發現原來當你不爭時,才會贏。

不爭,是你可以選擇的,因為爭的時候,你會不開心,會有很多欲望,得不到就失落、痛苦,這也是我從武術家身上看到的境界。我現在只想簡單的事,我已經比很多人幸運,希望能把幸運分給其他人,還爭什麼?有什麼好爭的?50歲後的我,就學知足,學這兩個字就夠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