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不得不認識的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

口述/鄭治桂 整理/編輯部
user

口述/鄭治桂 整理/編輯部

2013-02-01

瀏覽數 5,450+

你不得不認識的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騷動的年代!

藝術史上百花齊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商業貿易興盛,開始有匯票、銀行業;古代經典翻譯盛行,印刷術也大量發展。在米開朗基羅20歲的1495年間,光是出版業居於領導地位的威尼斯,400多種的出版品,就涵蓋了羅馬、米蘭跟翡冷翠總和的3倍,而翡冷翠金幣弗羅林(Florin)也成為國際通用貨幣。

要認識真正的米開朗基羅,你必須了解文藝復興的背景,Re-naissance代表再度誕生(Rebirth)。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宗教引領一切,上帝就是你的主宰,所有的思想都有標準的答案,如果你開始質疑宗教的解釋、質疑你所知道的學說,這是多麼大不敬的挑戰,卻也是「人的生命」再度誕生的可能。

米開朗基羅就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他最知名的畫作《創世記》,在西斯汀禮拜堂的穹頂上,畫了從上帝創造天地、亞當誕生、到大洪水的9個主題,如此龐大的人類命運複雜畫面,可稱得上空前絕後。原先,米開朗基羅只想在穹頂上繪製耶穌的12個使徒人物,但是《創世記》完成時,畫面上人物已多達300餘人。

但所有穹頂畫筆下的偉大,都不如米開朗基羅思想上的Renaissance,尤其是他後來在祭壇牆面的《最後的審判》中,居然把被視為神聖象徵的耶穌及聖母畫成裸體的,這在當時宗教至上的世界裡,簡直是不可思議、引起嚴重爭議的行為,但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

在神權至上的時代,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想表達的是一個人的世界,他把宗教的重心移回到以人為主,開始用人的尺度丈量世界,這就是人文主義,把「人」還原到初始的狀態—是純真、或是墮落,甚至神聖的耶穌及聖母,都以裸體大膽呈現。

《創世記》在他33歲時著手製作,花了4年時間(1508年至1512年)完成,期間教宗非常關心,三不五時想來查看,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從構思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其中有一句最有名的對話,教宗問:「何時完成?」他答:「當我畫完時!」他就是這樣一個天真、任性,又那麼認真的人。

米開朗基羅為何可以如此狂妄無視約束,必須回到他的出身。他是翡冷翠3大家族之一—梅迪奇家族所培育的藝術家,這個家族也出過不少教宗,在他15、16歲時就提供他一個環境,悠游其間,賞析古希臘以來最好的雕刻收藏,老師教他從雕刻開始磨練,最後才到羅馬做出一鳴驚人的《聖殤》像。

《聖殤》,他雕刻了一個穿著寬大長袍的聖母,表情沉默、沒有哭嚎,卻完全是靜穆莊嚴的姿態;耶穌的右手沈甸甸地下垂著。這時他才25歲左右,所有人都驚歎奇才。一直以來,米開朗基羅都說:「我是雕刻家不是畫家」,他的另一經典名句是:「在大理石中,我見到天使,於是,我不斷地斧鑿,讓天使飛出來。」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看古希臘的雕刻,看到了一個「人」的活潑世界,各種學說、人性的放縱,讓他骨子裡深藏了人文精神的底蘊,豐富了文藝復興。

性格火爆之人,其實內心都有著不被世人理解的愁緒,他在梅迪奇家族禮拜堂裡雕刻著《晝》、《夜》,和《晨》、《暮》群像,也曾以詩文述說著「夜」:「沈睡是甜蜜的,成為頑石是幸福的,只要是世上還有罪惡及恥辱,不見不聞,無知無覺,於我是最大的快樂,不要驚醒我!啊!講得輕些吧!」

在米開朗基羅的經典雕刻作品裡,還有一尊必提,那就是他29歲時雕刻的《大衛》。過去,藝術家雕大衛,多集中他割下巨人歌利亞的頭顱,取得勝利;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側重臉部表情及身軀肢體,呈現出雙眉緊鎖怒目、全神貫注直視前方的大衛,左手拿投石帶,右手握石,手掌緊張,露出青筋,既坦然自信又充滿蓄勢待發的張力,表現了米開朗基羅擅長的肌肉力量感。他放眼廣場,向上望,為空間伸延。

其實這時翡冷翠已轉變為共和政體,梅迪奇家族已失勢被逐,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大衛像,也代表了他擁抱共和的立場。

米開朗基羅,天生就是蠢蠢欲動,一種控制不了的力量在身體裡面鼓盪,最傳神的作品,不得不提的是為教宗陵墓所雕刻的幾尊奴隸像,其中《瀕死的奴隸》與《抵抗的奴隸》寓意最深。在紛擾戰亂的世間,不斷奔波為教廷、為王室服務,他本人的生涯就像一個卸不下工作服的奴隸。《抵抗的奴隸》下半身被禁錮在半石柱裡,上半身呈現螺旋形擰起,力圖掙脫,可又不能施展,卻激出生命力與人的尊嚴;另一尊《瀕死的奴隸》,像個出浴的女子酣然沉睡,彷彿當死亡不再是束縛時,它卻成了甜美的召喚。

米開朗基羅一生我行我素,在創作《最後的審判》時,他又回到他「人」的觀點,讓祭壇牆面充塞了百十個裸體形象。教廷強烈不滿,米開朗基羅回應說:「請回稟教皇,這是小事,改畫容易;只要他把這個世界變好,這些人像也就跟著變好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