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傾聽別人閒聊,讓你更聰明

專訪《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教授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3-02-01

瀏覽數 5,200+

傾聽別人閒聊,讓你更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為什麼一本分量厚重的書籍,在2012年年底出版後,會迅速登上各大書店排行榜?而且熱賣至今?

這本名為《快思慢想》的書,不僅夠厚,其實內容也不容易輕鬆讀,它探討的是人類心智活動的現象,它剖析的是人類如何做出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而這本書的作者更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它造成熱賣的原因?

或許,博客來網路書店針對2012年度銷售情報所分析出的出版業八大現象之一,可以一窺其究;這八大現象之一就是「受到大環境停滯影響,全民瘋思辨類書籍」;從哈佛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所寫的《正義》及《錢買不到的東西》,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著作《快思慢想》一書等,都提供了一個檢視自己在思考上缺點的機會,幾乎都已成為20歲以上全年齡層熱門書籍。

檢視自己思考的缺點,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成為顯學?思考力的訓練,為什麼變得很重要?

當大環境不景氣時間拉長,當人們無法改變現狀時,就會開始反求諸己,想要從自己身上去尋求改變的機會。

《快思慢想》雖然探討的是人類心智活動,指出人類有兩個系統主宰我們的思考與決策;系統1是快的思考,反映出來就是人類的直覺和記憶;系統2是慢的思考,反映出來是我們有意識與理性的思考,但是所舉的案例都是你我生活中所見所聞,讀來常常讓人會心一笑。

這位被公認為「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更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的康納曼,從小因為常聽父母與朋友間的閒聊,因此對人性的複雜產生興趣,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拿到心理學博士,後來在希伯來大學心理學系任教時,遇到一生的摯友及研究夥伴特羅斯基(Amos Tversky)教授,共同建立了一套解釋人們在危險和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做出判斷及決定的理論,與幾位先驅者一同創立了行為經濟學,奠定了日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

究竟,本書作者康納曼是如何解讀他的這本著作?為什麼他在本書前言一開始以及最後一章強調「別人閒聊時所提供的明智見解,是我們自我檢討的強大動機,比我們在新年時立下志願要改善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更為有效」?

如果你是當局者迷,那麼你更應該要了解如何善用旁觀者清來檢視自己思考上的缺點。

Q:傾聽別人的閒聊,是否是一種思考力的訓練?這種思考力的訓練重點是否在於跳脫日常的偏見與窠臼,藉由第三方的談話來做自我檢視?

A:當我們做決定時,我們常常會違抗那些很有價值、可是卻是別人給予的決定,以及別人針對我們所做的事情的看法。但是實際上,透過閒聊,由於我們是有意識地從對方的反應了解我們所說的話帶給對方的感受,反而會更有力地修正了我們的行為,因為那會讓我們更聰明一點,也讓人們的行為也變得更聰明一點。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當然我們自己也會誕生很多不錯的想法,而別人的意見有時不見得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你不妨可以想像,當你在做一件事時,不妨請你最好的朋友幫忙思考一下,有時朋友的意見確實能夠起重要的作用,可以重新修正你的所作所為。

Q:當社會事件一發生時,舉例來說,我們台灣社會對於事件的反應似乎比較傾向於,大家都用系統1的直覺去思考判斷,而不是用系統2的理性來做邏輯思考?您如何給我們建議?

A:我很驚訝妳提的問題,的確,人與人之間以及與他所屬的文化之間有很多的差異性;也表現在人的行為、控制、下決定,以及反應上,你提到台灣人或許習慣用系統1去思考問題,我比較不會把這個現象去逐一用系統1與系統2的理論來做連結;或許文化態度才是強加在人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與為什麼他們行為會表現這樣,或許這也才是為什麼人們會這樣想的緣故,而不是那麼普遍地使用系統1與系統2去做連結。

當我講系統1與系統2時,大部分我是在講人類在心智上的活動有多少屬於直覺反應,有多少是屬於理性思維,同時也牽涉到系統2的自我控制因素,但我不相信台灣社會如今問題在於自我控制比較少一點或是缺乏系統2,而且我也不認為這是因為普遍系統2弱的緣故,我比較相信是文化態度與道德因素使然。

Q:科技工具的多樣化,以及氾濫的網路資訊,是否也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A:我不太確定網路是否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以及人們的生活,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人們讀取資訊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人們也比以前更察覺到這麼多有用的社群媒體,更察覺到更多其他人的想法;生活與精神上的生活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而可以確定的是,網路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注意力方式,在讀取資料上變得速度很快,年輕人的生活是變複雜了,而且對科技倚賴度也變高,但是我不確定過多的資訊是否會造成他們的困惑,因為他們可以聰明的篩選資訊。

Q:在您提出系統1與系統2的理論後,您個人如何訓練自己保持系統1的直覺優點,並培養自己在系統2的思考訓練?

A:要教育大家在了解系統1與系統2的功能後,還能去平衡它,其實是很困難的,我也不認為我有因此改變很多,包括我的直覺,除了我正逐漸變老之外;不過,目前我認為我有所改變的地方就在於,有時我可以認知到我正在犯錯這件事,而且也認知到我是如何犯錯的;也就是在自我批評的能力上,我相信我已有改善,但是關於如何在系統1與系統2之間做到平衡,基本上我還是沒有改變,而且我也不認為我的書是能夠幫助大家去改變,能夠平衡系統1與系統2;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人類天性寫在這本書裡,而人類是很難自願去改變的,不過,人可以在自我控制的層次上去做改變。如果你認為我因此可以改變過往的思考方式,我的答案是,不,我不認為我做到了。

換言之,我並沒有因此做了不同的決定,但是有時我會捕捉到我自己正在犯錯這件事,我也不認為讀了任何書就能深刻地改變基本的人類心理,即使是寫書的人也無法改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