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幣升值,投資消費四大問!

新台幣變大了,該如何賺進鈔票?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7-07-01

瀏覽數 5,700+

台幣升值,投資消費四大問!
 

Q1我該逢低布局美元資產?還是趕快贖回美元資產?

台幣走升,外幣資產相對會轉弱,而國人持有比率最高的外幣資產,就是美元。手上滿抱美元的投資人,現在應該如何配置?若尚未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現在是布局的好時機嗎?

美國經濟反轉,一掃悲觀預期

談美元資產,首先要釐清的概念是,購買以美元計價、但其投資標的並非在美國境內的基金,並不歸類在美元資產的範圍內。因為這類基金是為了流通方便而採用美元計價,但實際投資時,還是要換匯到該國的貨幣才能進行該國的投資。所以投資美元資產,要先了解其投資標的是否只在美國境內,如此才算是純美元資產;否則若僅只以美元計價的基金,要留意的只是尋找好的換匯點而已。

論及美元資產,得先了解美國的總體經濟及利率走勢。今年年初,一般預估美國景氣將呈現軟著陸的情形,主因在於次級房貸的拖累將使得房市放緩,並直接衝擊到營建業的投資,進而影響到民間的消費。還有美國雙赤字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再加上美國去年第三季企業獲利雖然逆勢走高,但是由於領先指標未見起色,所以市場上大多預估未來一年企業的獲利將日漸趨緩。

不過,原本人人唱衰的美國,5月卻出現了出乎意料的大反轉。不僅僅是對美國利率的預期過於低估,同時原本對美國悲觀的景氣預測,也開始出現了正面的看法。6月來訪的天達資產管理全球股票團隊主管貝德鳴表示:「光過去三個禮拜,市場對美國利率的展望就有非常大的改變,所以我們的預期是美國暫時沒有降息的動作。」貝德鳴說,至於企業盈餘跟現金流量則修改為增加,且高的股東報酬率在今年還可以繼續維持。

AIG友邦投信也持類似的看法。基金經理人蘇耿賢分析,去年6月美國停止升息,因為政策有遞延的效應,所以大家都在等是否半年、一年後,政策會開始發酵,導致經濟成長減緩,「當時多空交雜擺盪,有人看空、有人看多,所以殖利率一直在來回之間擺盪。」今年1月,市場上仍是兩邊都有人壓寶,但大家的預期有愈來愈向中間集中的趨勢,「直到2月美國股災之後,3、4月又創新高,大家又覺得景氣好像沒有那麼差。」

蘇耿賢說。綜合市場對下半年美國景氣的預期,「中間偏多」是比較合理的看法,而5月的轉變也似乎一掃過往對美國經濟悲觀的預期。

貨幣資產,秉持分散原則

美元的走勢,也伴隨著經濟轉好,從「看弱」走向「回穩」。「美元從2002年開始走軟,美元走軟正好符合世界各國對美元的期待,因為美國在降息,而其他國家在升息。但這種情況又變了,所以最近美元對其他貨幣已經開始走穩。」貝德鳴認為。

新台幣固然由弱轉強,但美元也不如想像中疲弱,「萬古不變的原則就是分散。」富蘭克林投顧資深襄理梁芸菁建議,百分之百持有某一貨幣都是不對的,若是投資人手上都是美元,建議可以調整資產組合,台幣、歐元、美元各持有1/3。

但若還未布局美元資產的投資人,則可以依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布局:保守穩健型可以選擇美元定存或美國政府公債,用來防禦股市下檔的風險;而積極型的投資人可以布局美國大型股。梁芸菁分析,雖然這一年來美元是弱勢的,但美國企業今年第一季的獲利高達9%以上,約為市場預估的3倍。這些獲利的企業集中在道瓊等績優的藍籌股,就如同台幣走貶對台灣出口廠商有利一樣,美元走弱使得企業在海外的營收換回美元,相對可以換得較多。

至於美股跟美債應該如何配置?友邦投顧則建議應該股債平衡,但是「股」要稍微布局多一點;更積極一點的投資人,貝德鳴建議,甚至可以「先討厭債券」,而開始大幅布局股市。

Q2我應該多投資台股,或是台灣股票型基金嗎?

央行大幅拉抬雙率,目的是使資金回流,以目前外資買超,台股又創下七年來新高來看,央行的策略似乎是暫時奏效。而投資人是否應該利用這波拉抬效應,多投資台股或台灣股票型基金呢?

掌握波段,台股獲利可期

友邦投信基金經理人盧朝宗認為,現在是年中,很多公司都在拚績效,加上最近除權息,所以股市一定是特別往上的。不過要別注意的是,「7、8月一定會有一波修正。」不管是調高利率,或是除權息完之後,7、8月可能會有一個低點下來,因此,對投資人來說,6月獲利了結,7、8月可以逢低布一些台股,9月開始股市又可以上攻到明年。至於要布局哪些台股?盧朝宗建議可以考慮中概股,還有墊檔演出的金融股,因為如果利率調升,對金融股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投信大多看好下半年台股表現,想搶搭這波台股熱,又沒有閒暇時間每天看盤的投資人,其實可以考慮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台股最近創新高,連帶地帶動國內股票型基金的成長,台股基金自從2000年網路泡沫之後,再登百億榮景。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5月31日的統計,國內股票型基金三年來報酬率超過50%的基金高達135檔,報酬率超過一倍的基金有41檔。

基金績效亮眼,定期定額最佳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十幾年來就以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為主,有一檔基金甚至讓她賺了65%。

她認為,波動性高的市場,尤其是台灣股市,最適合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市場都不波動,那你做了有什麼意思?穩定型的市場過程平穩、出場也平穩,哪能賺到什麼?」因此蕭碧燕建議投資人,「保守就要保守到底,積極就要積極到底,千萬不要聽人家說哪個市場好,就馬上轉到那個市場,結果是該賺的都沒賺到,該賠的都賠到了。」特別是對年輕積極型的投資人,蕭碧燕建議,其實台股基金是定期定額投資最好的標的。

Q3外銷類股先別碰?

台幣走強,令人擔心,外銷概念股是不是有匯兌損失的風險?這時候是否少碰外銷概念股為宜?梁芸菁認為,每年電子出口商公布財報的時候,的確都會反應這樣的消息,但現在很多外銷或電子類股都有做事先避險的動作,所以「我們並不認為實際的匯兌收益有這麼大的影響,因為公司如果預期台幣升值,就會先透過一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做換匯或鎖定匯率的方式來避險。」梁芸菁說。

投資人應先關注公司獲利

相較內需類股,外銷類股受到台幣升值的影響的確比較高,但除非匯率急升,大幅影響外銷產品的競爭力,否則投資人更應該留意公司的本業是不是能賺錢,更甚於關心匯兌損失。

以科技類股來說,它雖然是以外銷為主,但就其下半年的投資展望來看,科技類股在七、八月將出現較明顯的營收與獲利成長,並預計可以持續到第四季,接續預期在明年正式發酵的Vista換機潮。因此雖然會受到匯兌的影響,但投信普遍還是看好下半年科技類股的成長動能。

Q4名牌包包等等買,會比較划算嗎?

幣值走升,該國出口貨品會跟著調漲;但是幣值走貶,商品價格卻不見得會隨著調降。消費者想省錢,別對匯兌波動指望太高,忍住消費慾才是不二法門。

想省錢,忍住消費慾最實在

以最近漲幅最大的歐元來說,歐元兌台幣,從三年前的1(歐元)比39(台幣),漲到今年初的1比45左右,使得歐洲精品紛紛喊漲。歐系化妝品牌,像是L’Oreal集團旗下的蘭蔻價格上漲10%,Biotherm調漲約5-8%,HR漲約2%;LVMH旗下的嬌蘭、紀梵希、Dior也漲了3-5%。其中,又以香水漲幅最高,最多調升300元。

來自歐洲的一線精品漲勢也不惶多讓,GUCCI、FENDI、LOEWE今年都漲了5-10%,LV也在今年二月做例行性的調漲。歐洲頂級名車也有3-5%的漲幅,例如BMW漲3%,朋馳5.5%,奧迪車系全面調漲4.5%。

歐元上漲,歐洲精品調漲沒話說,但是美元持續走弱,也未見到美國品牌有調降的動作。對消費者來說,要搭上這波美元走弱的機會,就是託人從美國代買美國本土品牌;至於歐洲精品,因為歐元上漲,所以它跟台灣的價差已經大幅縮小,託人到歐洲買其實並不划算,倒不如在台灣買,還可以省下機票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