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富爸爸到窮人銀行家

林正峰
user

林正峰

2008-06-01

瀏覽數 3,650+

從富爸爸到窮人銀行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讀完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故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他的名字可以跟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聯想在一起。

尤努斯是舉世聞名的窮人銀行家,他創設葛拉敏銀行(Grameen Bank),提供微型信用貸款給窮人,成功幫助一億個家庭脫貧,並因此獲頒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

清崎同樣是位名人,他寫下暢銷全球108國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理財書,教導讀者如何才能累積財富的高招。

閱讀這兩位精彩的人生故事,都令我愛不釋手,只是前者以公益濟世為出發,後者卻是汲汲營營於為自己累積財富,並鼓勵讀者也這麼做,乍看,兩人南轅北轍,又如何能扯上關係?

我們先看這句話:「我們要用大半生,包括孩提時代和部分的青春,將自己培養成吸引老闆雇用的人,一旦準備好,我們便投入就業市場待價而沽。找不到工作的人,麻煩就大了,如果他們剛好生在先進工業國,就靠政府救濟;在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就陷入貧窮悲慘的不幸當中。」

如果不提示,你或許會以為,這句話出自強調「為自己工作」的清崎,事實上,這卻是來自尤努斯。很難相信是吧?尤努斯立志幫助全世界最窮的人擺脫一天只能吃一餐的痛苦,清崎的目標卻是要讓以專業技能謀生的中產階級晉身為老闆階級,但兩人所用的方法,居然一樣!

尤努斯反對職訓,他認為窮人的問題在於缺少資本,而不是技能,他說,「即使是打著赤腳在街上乞討的人,都有成為企業家的潛能。」

清崎則要人:「關注自己的事業。存在財務問題的人,經常是一生為別人工作的人,許多人在他們停止工作時,就變得一無所有。」

兩人其實都運用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自利」。你最了解自己會做什麼,如何做對自己最有利,根本不需要別人來教你,既然如此,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時,為什麼不敢「任性」創業,創造自己想要的工作呢?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根據104人力銀行所進行的「2007年創業意願調查」,有創業意願的上班族高達84%,但是人們總是想的多,做的少,主要問題當然是害怕失敗,正因為害怕失敗,於是經常得付出「放棄夢想」這項昂貴的代價。你是否曾經想過,把「創業失敗」視為一種風險,再把「放棄夢想」視為另一種風險,把這兩種風險放在人生的天秤上秤一秤,哪一邊,對你的意義比較大?

 當然,能在一家有前景的公司,謀得一份穩定而開心的工作是件好事,這畢竟是一項低風險的人生選擇,但是如果你天生就是個創業奇葩,你一定有一個好點子,可以光耀自己,甚至照亮世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