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走過、踏過千百萬次以上,問問自己,真的可以剔透地說出屬於台灣的顏色嗎?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春紅、夏綠、秋金、冬白,這是大膽直接的假設,但是每個人的生命如此不同,春紅,究竟是家屋瓦小院前的桃花紅,還是媽媽親手織的洋紅毛衣?
夏綠,是掉入荷塘的記憶,還是穿過綠色隧道的友誼?秋金,是秋收田埂上那一綑綑的稻草人,還是16 歲成年禮的第一塊金牌?冬白,是第一次合歡山賞雪的雲霧渺渺,還是藏在火鍋裡剛拔起來的茭白筍?
唯有記憶裡的色票,才能定義屬於你的春紅、夏綠、秋金、冬白,讓人生色彩豐富,也為自己的生命畫作上妝。
文化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最後總要落入凡間吸取土地上的元素,找尋最貼近風俗民情的色彩養分。富饒的文化土壤,才能讓創意活生生,讓醇釀的記憶穿越時空。
最近台灣有一個「台灣金」的色彩徵件活動,就像是在沉悶島嶼中升起的營火。營火,想在台灣色彩的想像地圖裡,找到大家記憶中的「台灣金」。它絕不只在等待秋收黃澄澄的稻穗金光,或是秋收後田埂上剛割下的稻梗乾草香中。
蜂擁來的10 萬件色彩徵件,大家都急切地想把對台灣的記憶好康逗相報。嘉南平原金黃的稻穗、台灣正港黃澄澄的番薯,還有日治時期為台灣賺取外匯的滿山香蕉;除此之外,水果中的枇杷、鳳梨、芒果、柳丁、龍眼、熟透的楊桃,你可以看見「台灣金」無所不在,都是色票中獨一無二的顏色。
這個金,還藏在北部竹苗一帶曬穀場上,一排竹簍盤上一顆顆飽滿的紅柿陣仗,好像在宣布什麼了不起的喜事,金紅欲滴是討喜的滋味;這個金也藏在台東關山的油菜花田、花蓮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宜蘭的金桔子,甚至號稱台灣黑金的烏魚子、觀光客喜愛的伴手禮鳳梨酥中,與在地景觀與風味土產相濡相融;不只如此,夏天消暑飲品愛玉、台灣啤酒、粉粿,甚至外國人聞之色變的臭豆腐,都是難忘的金色滋味。
尋找「台灣金」的幕後推手,就是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她說:「真正屬於這塊土地上的『台灣金』,一定要用你的雙腳走過、感受過才能萃取出文化的元素。」
為台灣找尋屬於自己的顏色工程,陳郁秀已投入近10 年,2004 年她在文建會主委任內推出「台灣紅」,之後擔任文化總會祕書長再推「台灣青」,現在她要聚集群眾的力量,再為台灣尋找「台灣金」。
「台灣金」究竟是什麼顏色?在陳郁秀記憶色票裡,在她擔任高雄世運開、閉幕式藝術總監時,每星期都要坐高鐵往返南北,行經嘉南平原,窗外一望無際金黃的稻穗,映照在金色陽光下,更加閃爍動人,即使隔著密閉窗,都可以聞出陣陣稻香,心中的悸動,她說:「這不就是『台灣』嗎?」
這種強烈的感覺,經過3 年多的思考,有別於前兩次,由上而下的形式,改以邀請全民參與,以草根的力量,讓大家一步一腳印,一起尋找大家心目中的「台灣金」。
2012 年10 月21日,陳郁秀來到了台灣尾端的東港。午夜子時一到,「王船」啟駕在夜裡緩緩前進;陣頭喧嘩簇擁到海灘,豎桅、揚帆蓄勢待發,此時震耳欲聾的火炮齊鳴,信眾堆滿的金紙、庫銀與火光輝映,華麗的王船就在熊熊火焰中押送厄運航向天穹。3年一次的東港王船祭,雕樑畫棟的王船,已經變成台灣民俗虔敬的象徵,「金」碧輝煌的燒王船盛典,已變成信眾與神明間一種神祕的溝通語言。
其實不只在東港的王船祭裡,台灣人民的宗教信仰中也處處是金,金光四射的北港媽祖廟、金面金身的媽祖、西港刈香時的行頭、遶境時所用的金紙。而這些「金」是敬神、祈福與避邪最誠摯的表現。
說起對於「顏色」的情感,陳郁秀腦海中浮現的,是父親—知名畫家陳慧坤筆下的點點桃紅,和母親從小親手為她編織的毛衣。從襁褓時期到小學3 年級,她身旁一直有一件桃紅色毛衣陪她長大,這件毛衣隨著成長,不斷地被母親用巧手一針針改織加大,甚至在那崇尚儉樸的時代,她還發揮創意,以原有的桃紅色毛線為襯,搭配白色和深藍色毛線,加大尺寸。這份桃紅色的幸福,成為她審美觀的起始點。
就是這件桃紅色的毛衣,為2004 年尋找「台灣紅」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台灣紅就在四季大自然中,春有杜鵑、夏有蓮花、秋有九重葛、冬有野山櫻;而且在民俗喜慶亦處處可見代表吉祥、繁華與祝福的桃紅色, 譬如過年的紅包袋、滿月的紅蛋、祝壽的壽桃、喜宴上的紅湯圓、紅仔花、鴛鴦,這些美好的台灣紅記憶與生命連結成一生最難忘的事。
2007年,「台灣青」也誕生。它就像詩人楊牧寫的散文〈料羅灣的漁舟〉,舟子下的湛藍,平靜而神祕,如貓咪的眼,如銅鏡,如神話,如時間的奧祕。
故事要從陳郁秀搭飛機說起,有一次她從飛機上猛然俯瞰,山巒疊翠綠油油的美麗之島,四周環繞著一片湛藍的海洋;就在山海交界處,有一輪神奇的清澈鮮明的翠青,「我內心很篤定它就是我們尋找的台灣山水之色『台灣青』。」
「台灣青」的蹤影不僅在台灣的四周,其他的離島例如蘭嶼、澎湖、龜山島、綠島等各島的四周,以及深海中的蝶魚生長環境,甚至廟宇雕牆中或日常服飾刺繡中,處處可見。陳郁秀說,它有如一首山海交響詩,環繞我們生命成長的深處,訴說心靈中的「青」和自然生態的「青」,意象上代表充滿青春與活力,精神上則是代表山川海洋那種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力量。
看了一連串生命的體驗和發現,你是否也該為自己及這座島嶼添一些生命的顏色?
創意練習
陳郁秀說,創意不能憑空想像,品味視野,都是來自細微的觀察,你必須一直用放大鏡去找,從微觀中找到的靈感再去創作。下面有陳郁秀給的3個練習:
● 看看台灣蘭花王國中的蘭花心像什麼?
● 看看台灣蝶魚的舞姿,你會想到什麼?
● 用台灣最豐富的蕨類植物並列的葉脈,看你可以畫出什麼樣的幾何圖形?
像她看蘭花心就像一張面具,100個面具合起來可能就是一齣「蘭花變臉」的畫作或舞碼,從生命細微體悟中得到的元素,就是文化創意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