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科技也隨之進步,但相對卻帶來了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樣兩難的窘境?我們為何不能捨棄文明保護自然?科技之於人類的意義又在哪裡?由交大管理學院主辦,《30雜誌》贊助的「2008財經科技論壇」,特別邀請到科技鉅子曹興誠,他以豐富的專業知識與人生閱歷,分享人類如何面對科技發展與生態衝擊的兩難課題。
談到科技的意義,就不能不談生活的意義,因為生命沒有意義,就不必談科技。若要研究生命的意義,可能會歸類於哲學或宗教的議題,其實我們科技發展至今所帶來的許多知識,能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重新審視我們的過去與未來。
今日之人為昨日神人
我們有許多偉大的考古學家,推敲人類如何演進,或利用電視節目觀察大自然與野獸,從中體會原始的世界。
我們可以發現原始的生活是很匱乏的,並且殘酷嚴峻,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生物透過物競天擇逐漸進步,產生高等的動物,這就是演化的意義;例如人類就是一個非常精密複雜的生物,光是一雙眼睛,就比市面上任何高級的相機都要先進。
但這種理論有一個問題,就是做為生態演化的一份子,自己似乎只是一個實驗品,於是我們要靠文明,讓自己產生意義。環境使我們匱乏,但文明使我們充裕;環境使我們自私殘忍,但文明讓我們包容諒解,並追求真善美。然而了解文明的意義不等於完全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還需要跟過去做比較。假設我們讓乾隆皇帝復活,讓他去機場坐飛機、去醫院照X光,或讓他用電腦上網、用手機講話...他一定不能理解我們目前身處的世界,他可能會覺得我們是仙人,這裡是天堂。
這表示文明進展至今,這個過程使「凡人」邁向「超人」。如果我們察覺這個軌跡,就能摸索未來,我們從凡人變成超人的過程如果持續下去,則會不斷提升,或許能稱之為「神人」,可見今日之人為昨日神人。
再拿近一點的例子來說,我小的時後連鞋子都沒得穿,長大點才有了木屐,那時誰能想像現在的生活?大陸也是,大陸人一定不能想像才隔一個二十年,他們的社會能進步成這麼繁榮。
我們人類14萬年前才出現,1萬年前產生農業,四百年前開始有了科學,但如今已經進步至此。我們可以發現,十幾萬年前人類是「生理」上的進化,但我們已經進入「智能」的進化,可見科技的累積是以等比級數在增加,由凡人變成超人的速度愈來愈快,而未來人類的生活,定是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文明與生態的對立
這種進化的方向跟軌跡,我們無從選擇,必須跟上腳步,否則某些人成為超人的時候你還是凡人,就會受到他人宰割。將近兩百年前中國爆發鴉片戰爭,就是凡人遇上超人的例證。再說到非洲的黑人就更悲慘了,他們從9世紀開始,就被外族抓去,離鄉背井做牛做馬,從9世紀到19世紀,非洲人因為跟不上進步的腳步,竟從凡人降為動物,可畏悲歌。
可見從凡人變為超人,再成為神人的過程中,我們無從選擇,若一直停留不動,讓他人高你一等,就會受到壓迫;因此從這一點來看,生命的意義不能再只是空談,而是要為了努力向上提升,提供一己之力。
然而話說回來,若人類只是演化的樣品,那我們人類的數量已經超過太多了,我們對生態的破壞,使地球岌岌可危,而感慨就在於,文明與生態本質上是對立的。
例如為了發展農業,我們就必須砍伐森林,然而森林是生態之母,砍伐森林會使物種滅絕。其他的物種若是繁殖過剩,人類就會以控制之名採取滅殺,但是偏偏現在繁殖最過剩的就是人類,因此假若今天真有一個超人來到地球,人類就是第一個被撲殺的對象了。
我們究竟憑什麼如此破壞生態?理由只因為我們要創造文明,使人類超凡入聖,而我們正是為了這個理由活著,否則我們就只單單是個破壞者罷了。因此我們若不能為提升自己貢獻一份心力,至少不要阻礙它的前進,否則我們就沒有理由繼續生存下去。
有人提出我們為了進步消耗太多能源,所以我們必須減低欲望,但這樣的主張是危險的。假設我們為了保護生態,每天只吃兩餐,但若旁邊的人消失了,是否就能吃四頓飯了?若產生這樣的想法,就會回復到為了爭奪而殘殺的世界,產生「地盤主義」,地盤主義是動物的本能,例如黑猩猩,幾乎是死於為了爭奪地盤而相互鬥毆,可見愈是沒有天敵的生物,往往愈容易相互殘殺;因此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在科技上不斷向前發展。
所以我常常說,我們現在自認為最先進的科技,其實離我們真正需要的,還是落後太多了,因為我們或許擁有舒適的生活,卻無法保護生態。
人類不能輸的競賽
以能源來說,有人說要反核能,我說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我們每日食衣住行,無不跟核能相關。我們之所以吃飽,正是因為我們吃進「化學能」,而「化學能」正因為植物吸收「太陽能」。太陽能就是核能,就是核融合,更別說其他能源,煤、天然氣、石油,無一不是太陽能的產物,所以我說過也許上帝非常仁慈,知道有一天我們將會能源用罄,於是派來愛因斯坦,讓我們發現核能。
不過反核也情有可原,畢竟核能會產生核廢料,核廢料產生的輻射,也許經過好幾千年都會影響人類生態,但若我們以核融合取代核分裂,就不會產生核廢料了,並且核融合能用海水做為原料來發電,可謂沒有污染,並且推估能使用四千年,可見這是個無法規避的趨勢。
然而要達成核融合的條件不易,如今界各國都已著手投入研究,聯合在法國成立實驗室,預計2040年核融合發電的機率,大概是50%,不管機率多高,我們都必須一直朝這個目標努力前進。
從中我們可以了解,要解決地球上很多問題,唯一只能靠科技,而且是更加先進的科技,即使有許多科技已經算是神乎其技了,仍然不夠。
由此可見科技跟生活的密不可分,而科技使人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不斷提昇,但我們對環境的污染使生態岌岌可危。地球有六十多億人,就有六十多億張嘴,每天究竟要消耗多少?科技的進步與生態的破壞是一場時間的競賽,假使我們輸了,不但自己滅絕,也拖地球其他物種下水,玉石俱焚。
科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關係著人類向上提升,而他的意義就在於使我們超凡入聖,向著真善美的境界,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