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解構國際設計大獎得獎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2-12-01

瀏覽數 5,050+

解構國際設計大獎得獎
 

如果你花90%時間繪圖,卻只花10%時間思考,你一定錯了。

台灣的設計競爭力在各種國際設計競賽中頻頻獲獎,尤其2011年光是在國際4 大設計獎項─德國iF 與Red dot、美國IDEA、日本GMARK,就拿下290 個獎項,已成為亞洲得獎最多的國家,台灣的設計力令人驚豔。獲獎是企業及設計師行銷全球的捷徑,除了有效吸引媒體及消費者的眼球及興趣,更能搭載主辦單位順風車,透過年鑑、全球巡迴展覽、博物館展示等方式,直接躍上國際舞台。

但是別以為得獎必須把圖畫得美美的,你必須評估作品的實用性、美學、創新性、實用性( 見p.34 四大國際設計獎比較),但是最能讓評審驚豔的,常常是你有沒有做到破壞式創新,能不能有跳脫框架的突破性思考。

誰說磅秤一定是平的,為什麼不可以像紙一樣捲起來?誰說水溝蓋一定是高跟鞋殺手?所有人類的需求、所有生活的不方便,都可以是獲獎題材。

源源不絕的創意哪裡來?看看國際設計得獎王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以及獲獎超過百項的陳彥廷究竟怎麼想:

破壞式創新 顛覆舊有遊戲規則

破壞式的設計奇想,是得獎方程式中最重要的思考。

台灣得獎最多的設計師—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曾同時獲得iF、Red dot、IDEA 金獎殊榮,間接帶動台灣企業及設計師參與國際競賽的熱潮,他所帶領的設計團隊獲獎率至今已拿下90 座國際設計獎項,獲獎率之高超乎想像。

很多人問他,得獎到底有沒有祕訣?謝榮雅認為,是否能夠在國際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於「破壞式創新」。

什麼是「破壞式創新」的設計思考?不論設計什麼產品,謝榮雅總會不斷問自己,能不能對產業或是人類生活型態提出新的解釋?這類型的設計產品,往往最能彰顯設計的價值,當然容易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

例如曾在2008 年獲得iF 及Red dot 產品設計獎的作品「氣墊嬰兒磅秤」, 當大家都在追求如何將磅秤做得更薄、更輕,謝榮雅卻設計出可以捲起來放在包包裡的嬰兒磅秤, 完全跳脫框架思考,果真拿下大獎。

跨界整合 1+1>2

大部分的設計師思考往往局限在產品外觀上的變化,但是仔細觀察謝榮雅獲獎的作品後可以發現,設計若能與台灣中小企業、法人豐沛的技術創新力結合,就能發揮1+1 >2 的強大效果。

例如奇想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創新產品「布花園」,就是服裝織品技術結合設計美學的跨界創新,透過3D立體雙曲面織物,於內部填充複合纖維取代土壤,創造植物生長的綠色模組,可應用於建築外牆,也能成為家庭陽台小型農場,一舉拿下2011 年iF設計金獎。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謝榮雅看見台灣許多優良創新的技術,卻因為不懂得轉化成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而不受關注,若能將這些發明、創新材料與設計跨界結合,才能產生驚人的化學效應,提高台灣的產業與設計競爭力。

當生活發現家 找出「有感」問題

可別以為只有驚天動地的偉大發明才有資格得獎,台灣新銳設計師陳彥廷曾於2 年內獲得100 多個國際獎項,他發現許多獲獎作品,往往只是誠懇地關注了一個很小的問題點,然後提出簡單的創意及解決方法。

陳彥廷有天偶然看見一個女孩剛下公車,高跟鞋卡進水溝蓋,差點跌倒,他觀察後發現,幾乎每個走在路上的女生,都會小心翼翼地繞過水溝蓋,這是全世界女性共通的困擾,卻沒有人提出解決方法,所以他設計出不論怎麼走都不會卡住的「防卡水溝蓋」,獲得2009 年iF 概念設計獎,這款設計也進入商品化階段。

陳彥廷分析,國際競賽的評審來自世界各地,但仍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生活經驗,例如全世界有大眾運輸工具的地方,就容易發生公車因緊急煞車使乘客跌倒的狀況,若是設計者能發現這些問題,並透過設計提出解決方法,就容易獲得評審共鳴。

好想法比好技法更重要

你是否想過,花了這麼多心血完成的作品,在評選過程中有多少時間說服評審?答案是:5 秒!

面對上千件作品,讓評審願意停下腳步的關鍵是什麼?很多設計師會認為是成熟的技巧與足夠的美感,但是謝榮雅和陳彥廷一致認為,想法決定一切!在參賽資料中,你要能讓評審能夠清楚地看見如何發現、解決問題,並能夠凸顯設計價值,思考的脈絡愈完整,傳達得愈精準,獲獎機率愈高。

在大學任教的陳彥廷發現,許多學生將90% 時間花在繪圖,卻只花很少的時間思考,設計概念與目的根本都不清楚,導致創意不斷變形,或是容易陷入死胡同,在實作前多思考創意的可能性,不但能夠降低失誤與浪費,也能不斷深化作品的完整度。

為風格找到適合的舞台

一般而言,國際重要設計競賽選出的作品,大多是能在創意、美學、環保、功能、商業性等各方面取得平衡的作品,但是謝榮雅及陳彥廷從過去豐富的參賽經驗中,可以將iF、Red dot、IDEA 及G-MARK 的偏好歸納成幾個大方向。

例如iF 商業性質較明顯,特別重視作品的實用性及商業價值;Red dot 雖然也重視實用性,但是更偏好具有藝術、時尚美學的作品;IDEA 難度較高,議題導向強烈,能夠解決生活重大問題或是急難救助的作品較受評審青睞;而G-MARK 往往呈現出日本對生活美學特有的品味,對作品的細緻度要求較高。即使是同一競賽,不同類別所側重的面向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同樣是iF 獎,產品設計較重視實用性,但是概念獎對於實用性就沒有特別要求,反而比較希望設計師能夠大膽地提出未來50 年人類生活需要的設計,概念的創新性與前瞻性顯得特別重要。

得獎與否,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透過事前妥善蒐集資料,事先了解每個競賽的歷史、文化、國情,以及從過去得獎作品中分析出競賽欣賞或亟欲發掘的是什麼樣的設計,就能選擇從中適合自己設格風格的舞台,提高獲獎機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