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買美感,附贈獲利

林孟儀
user

林孟儀

2008-10-01

瀏覽數 3,550+

買美感,附贈獲利
 

為了12月的秋拍,各拍賣公司已經鳴槍起跑,開始徵件。

55年次的李祥明,是拍賣公司都認識的業餘收藏家,他的收藏雖不是當紅的四大天王或台灣本土學院派的經典油畫,卻是最前衛、最吸睛的藝術品,包括雕塑、攝影、錄像、多媒材,甚至機械動力裝置,都在他收藏的範疇。

國中時,李祥明在報紙上瞥見台灣巴西混血藝術家林飛龍的超現實畫作,奇幻的風格,讓熱愛藝術的種子在他腦海中生根萌芽。

民國80年,國內還沒有藝術拍賣這回事,遑論藝術投資,剛退伍在雜誌社當記者的李祥明,便已進入藝術收藏的殿堂。

忠孝東路四段,許多畫廊隱身的阿波羅大廈,及隔壁的勝大莊,是他工作之餘最愛流連忘返之處。

民國81年,李祥明花了新台幣4萬元,超過自己一個月薪水的價錢,在勝大莊買進生平第一項收藏品——孫君良的水墨畫。「我還記得,勝大莊隔壁有家萬泰銀行,提供分期付款,但畫作先掛在銀行展示,等款項付清了,才能帶回家!」李祥明興味盎然地回憶起自己當年投入藝術收藏的起始。

美的飽足感,無價!

17年來,李祥明涉獵的收藏領域不斷延伸,從水墨畫、琉璃、交趾陶、茶壺、油畫、雕塑、攝影到綜合媒材工藝品,一樣樣收藏往家裡擺,一度還引起家人不諒解。

李祥明中和的住家,活像個私人藝術品倉庫,隨處可見的收藏,換一部名車都綽綽有餘。而滿滿兩櫃子藝術相關書籍,以及他經年累月收集的藝術家報導與展出資料,不誇張,檔案夾一疊四十多本,都是他17年來鑽研藝術收藏的根基。

幾年前為了籌措創業資金,二來欲調整收藏方向,使其更具系統與主題性;李祥明將二、三十幅水墨畫出售,有些畫增值三到五成,有的還翻了兩倍!這才讓他發現,多年累積的珍藏無心插柳,在重要時刻也能回報收藏者。

從不細算收藏成本與目前市值的李祥明認為,17年的收藏歷程,「光是欣賞所帶來的飽足感,價值千萬元也不止!」尤其他工作之餘必抽空閱讀藝術雜誌,還帶家人逛畫廊、北美館、台灣當代藝術館等,就讀國一、小五的孩子也耳濡目染,對藝術作品頗具鑑賞力,這些都是無形的「獲利」。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身為熱愛藝術的五年級生,李祥明很慶幸自己對藝術收藏接觸得早,結識了許多如今一線的台灣當代藝術家;而當年還乏人問津的作品價格低,如今不少都已經鹹魚翻身,因而讓他得以出售,轉收藏更感興趣的藝術品。

獲利放兩旁,真心喜好擺中間

早些年,台灣畫廊開始引進大陸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李祥明就曾看到四大天王的一些畫作擺在畫廊角落,如今已貴為天價。「這些表達文革、傷痕文學式的手法,外國人已經玩過了。」他認為沒有太創新之處,所以也不後悔當時沒有收藏。

「台灣當代藝術未來最具潛力的創作趨勢、媒材運用與型態類別,應該是攝影和錄像。」總是在找尋風格前衛、語彙獨特作品的李祥明,已設定下一波收藏目標,例如以寫實駭人攝影風格聞名的陳界仁、台客風的吳天章、神祕解剖學風格的護士藝術家劉世芬等人作品。

他點出,先嘗試理解當代藝術家為何以搞怪、暴力、情色、反社會、超現實、身體行為和政治嘲諷等方式,來探討各種社會現象與人類遭遇的生存課題,如此才能進入當代藝術的門檻。

李祥明也樂於資助剛起步的藝術家,例如風格迷幻俗豔,攝影中常出現「春麗」、「鐵金剛」公仔的藝術家洪東祿,如今在兩岸頗具名氣,便曾為了答謝李祥明雪中送炭,送給他兩樣雕塑與燈箱作品。

收藏當代藝術作品,李祥明建議眼光放遠、看得要準、切入要早、功課要做、愛上了就無怨無悔;要是為了投資,買進不喜歡的收藏,放在家裡嫌礙眼,難以脫手更傷心。

李祥明提出懇切的忠告,「請先把收藏擺前面,喜愛多於牟利,再輔以投資獲利的附加價值,才能獲致雙重的快樂與滿足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