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放牛吃草,才有好文章

王文華的文字鍊金術

吳錦勳
user

吳錦勳

2008-12-01

瀏覽數 4,200+

放牛吃草,才有好文章
 

王文華,寫作跨界得十分厲害,彷彿沒有文字障礙,他得過「聯合文學短篇小說首獎」主流文學獎,也寫《蛋白質女孩》《61×57》都會男女愛情,寫過商戰祕笈,也寫過兩本得獎的電影劇本。這些精熟的文字表達力背後,他偷偷運用自成一格的「一心二用,放牛吃草,拈花惹草」心法,提倡「9 / 10」寫作鍊金術,外文系出身,卻大膽顛覆皓首窮經的學院派。

「很多人問我寫作有什麼技巧,我總回答,先不要談『寫作技巧』,要先談談『人生的技巧』。」開宗明義,王文華劈頭推翻「文章要起承轉合」的八股道理。

他認為,寫作第一步在「好好活」,人生的重頭戲在外面的世界,不在家中書房,先經營好第一手的人生,再由外而內,寫下第二手的故事。因此「Input(吸收)比Output(表達)重要」,所以不忙著寫,先忙著體會,並「記下每一個當下的感覺」。

寫作如「泡茶」,先「摘好茶」

傳統上,寫作是由內而外的過程,心裡想什麼,把它寫出來,但王文華認為正好相反。「寫作是由外而內的過程」,如同「泡茶」,要先在生活經驗裡,摘採新鮮的茶葉,茶葉指的是,由生活而來的刺激想法、快樂或痛苦等經驗,而熱水就是表達方式。「將茶葉放進熱水裡,由外而內慢慢滲透進來,點點滴滴把原本透明的水,轉變成琥珀色的茶水,就是最後表達的成果。」他詩意地描述。

但是,很多人的生活,就像「茶包」,好像被打爛的次級茶葉,哪有好滋味可以泡?

之所以會讓生活變成了無生氣的「茶包」,責任在自己。「無聊」為發明之母,王文華說,即便在當兵那種枯燥乏味的身心凌虐狀態,他仍能「一心二用」,嘴巴唸著三民主義,心卻想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到底會不會在一起。

這種「身心分離」術,讓他身處各種苦悶會議室,仍能神遊太虛,心思遠颺,「文學的感覺,未必要靠文學的情境。」他覺悟到,文學,來自生活的情境。他形容說:「我們的生活要像八寶飯,先有扎實的飯(工作),能量的來源,但上面有8 種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東西(生活)。」

自成一派,寫作「9/10 心法」

身為「若水國際」創辦人,推廣社會公民企業理想,王文華自身就是樂活的實踐者,他平時愛登山,生活有如Life2.0 般精采。年過40,經歷過父親逝世、好友自殺之後,他更願意真心為自己而活,「我們多多少少控制著我們的心,每個人的心都像一隻被遛的狗,主人緊緊拿著鐵鍊拴著牠。」

他深深為這隻「狗」心痛,他建議,我們應該要讓心「放牛吃草,放心吃草,帶他吃草、拈花惹草」,好比偶爾把狗帶到擎天崗,讓牠自在奔跑;偶爾嚐點冰淇淋、搭捷運主動和陌生人講話,「拈花惹草指每天做些不熟悉、有點風險的事,讓身體與心靈動起來,靈感就四處奔竄,創意像爆米花,衝啊衝出來,你寫都來不及寫。」他呵呵笑出來。

「如果寫作要10 小時的話,我有90%都花在外面體驗,坐下來寫只占10%的時間。」他說這些在外面「混」的時間,才是寫作的重頭戲。

勤做筆記,打穩基本功

可是很多人即使有了前戲,但真正寫的時候,又拿筆如扛鋤頭般笨重,有了拈花惹草的感觸體會,寫下來卻變餿走味。為什麼?

王文華提醒:「記下每一個當下的感覺」。他舉例說,如果走在路上覺得熱,他會站在那邊體會熱的感覺,立刻拿起紙筆寫下:「今天真熱,太陽曬在我的臉上,像一張撒隆巴斯貼著。」這種當下的感覺,如果沒有記錄下來,就像河岸兩邊少了一座「橋」,把熱的感覺和文字連在一起,等到晚上回家要寫的時候,太陽已經下山,秋涼了,就很難想起「撒隆巴斯」的感覺。

他提醒說:「記錄非常重要,只有記下才能採到好茶,否則就只是落到地上的茶。記下來的就是你的,沒有記下的就還給時間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王文華勤於記錄是出名的,總計到現在他記下的筆記本,達四十多本;如果沒有筆記本,他用手機傳簡訊給自己,晚上睡覺忽然想到什麼、夢到什麼,就速記在床頭的便利貼上,再整理到筆記本裡。

四處「打聽」真實故事

這些筆記累積了他大量寫作的第一手素材。王文華回想當初回國,他在大公司體認到很多男女間「爾虞我詐」「酒池肉林」的情節,覺得太有趣而記錄下來,沒想到日後卻成為《蛋白質女孩》的材料,他甚至刻意搭捷運,觀察別人的行為、穿著、講話、情侶吵架....訓練自己對人的敏感性。

他說:「我常覺得,我的作品作者不只我一個,還有書中的那些男男女女。」他認為,通常寫人物對話,好像是作者自己的口才要很好,但王文華看法正好相反。「我覺得把對話寫好,要從『聽』開始,英文中稱讚一個人很會寫對話叫『have an ear fordialogue』,也就是你有那個耳朵來聽。」

王文華的耳朵看來好事雞婆,他筆下不論是對感情遊戲的戲謔諷刺、或是寫40 歲男人的中年焦慮,乃至父親病逝的淡淡哀傷,都很真實,而那些挖苦都會男女的精巧對話,更令都會中產上班族,產生深深共鳴。

他體悟到,「我覺得寫作不是用手寫、用嘴講,我覺得溝通是倒過來的,用五官去感受,特別是用耳去聽,我都從聽開始。」

重寫再重寫,直到最完美

雖然王文華有嚴格外文系學院派訓練,還是當年外文研究所狀元,但有些讀者認為他最大賣點不在文謅謅的文藝腔,而是「聯想力和分析能力」;更有網友形容他的文章:「口氣相對,靈氣充滿」。多數人閱讀王文華的文句,很容易感到文句行雲流水,心裡還可能同時打著節拍。

王文華聽聞後,刻意澄清:「我不行雲流水,我不是在寫,我在重寫,朋友一天寫20 頁,我一頁寫20 次。」

他用打賭語氣說:「如果你看過我第一個草稿的話,你就不會覺得我行雲流水。」他強調,他把90%精神用在外面的重點,10%在家裡寫,但這埋首書桌的10%裡,有90%時間都在重寫,「對我來講,我不是在寫,我總是在重寫。」

他的新書《我的心,給你一半》7萬字,整整寫了5年,「一頁甚至寫了不下20次。」不斷重寫的原因是,王文華希望做到他高懸的「簡潔、簡單、真誠」3個原則。

寫作3原則,提煉文字金塊

他強調,寫作首重「簡潔」,也就是不囉唆,不斷地刪,「刪比寫重要」;第二「簡單」,王文華受商業訓練影響,商業領域講求溝通就是簡單,千萬不能一堆贅字,看了霧煞煞,「不管我寫那種文章,我都希望是簡單的,文字可以簡單,但情感可以深厚。」好比朱自清〈背影〉第一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文字大家都懂,但文字架構出來的景象,就深厚多了,特別是最後朱自清寫到他父親在爬月台時的身影時,令人動容。

第三「真誠」,當你一旦覺得某個句子彆扭時,就是彆扭,把它刪掉。王文華發覺一般人,常常浪費很多時間,說服自己勉強留下某些句子,就像女孩明知男友已經劈腿,又掙扎想他還很愛我。「你談過戀愛就知道,一旦你懷疑對方劈腿,通常90%就是劈腿。」寫作也一樣,發覺有不忠嫌疑的句子,不要遲疑,立刻delete(刪除)!

王文華認為「創作像愛,是隨時、隨地、隨意的」,很多人初聽都會如釋重負,但要做到這般境界,其實是累積大量的傾聽、吸收、觀察,以及不嫌麻煩記筆記的基本功。

寫作是一個進入門檻低(會寫字都可以寫),但內涵門檻高的事業(名著總是那幾本),依照王文華的「9 / 10」法則,前端生活的體會比後端書寫關鍵;不斷重寫也比第一次寫重要。身為暢銷書作家,王文華對寫作可是誠意百分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