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下一個台灣科技機會在這裡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趙君綺
user

趙君綺

2012-11-01

瀏覽數 4,050+

下一個台灣科技機會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PC 會不會死掉?」mobile 到處都是,最明顯就是iPhone、Android 蹦出來,現在人人拿手機,大家成為低頭族,這個演進短短1 年,就是一個驚人的產業變動。

很多調查出來,凡是有手機的人大概一天會用6 小時在media(媒體),但是33%從PC、27%從notebook、 24%從電視,其實電視只占2 成。在很多地方電視都只占2 到3 成的media(媒體)來源,這改變非常大,最有趣的一個調查是說,有76%的人只要他在等待一件事情,他立刻頭就低低的。

台灣的手機產業很明顯打撞了PC 產業。很多人說PC 會不會死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PC 怎麼去轉型、去轉換。在Google 最近舉辦的「創業新商機、行動新勢力」座談會中,Google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一開場就點出,「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PC 怎麼轉型、轉換」,從PC 到mobile 的典範轉移中,關鍵在多螢幕的數位匯流後,誰能找到整合創新後的新附加價值。

硬體代工曾經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強項,但是面對未來可能由網路服務主導的硬體裝置產業,該如何因應,以下是簡立峰的精彩分享:

思考:1PC已死? 硬體、軟體、服務三合一才能再出江湖

一個華爾街記者聽說有一個100美元的平板做得不錯,他跑去深圳看,結果看到的是49美元的平板,他嚇壞了,跑回美國去說「hardware is dead(硬體已死)」。

原因並不是硬體已死, 而是硬體大量生產,消費者淘汰非常快,所以你上個月的記憶體下個月就拋售出去了,就等於是低於成本拋售出去了,就會造成這49美元的問題出現。

或許有人會說,不管怎麼樣,這世界上永遠需要硬體、需要裝置,所以台灣的代工業它會在那裡,只是找台灣代工的人會改變、公司會改變,因此也不用太擔心,但是這時候,怎麼樣去維持它的margin(利潤)很重要。

過去,我們看到的產業是硬體產業,我們有聯家軍、有鴻家軍,很顯然我們過去3、40年來新創產業都做得非常好,可是這個產業都一直集中在硬體那一塊。

現在,產業變了,硬體、軟體、服務要整合,我們軟體跟服務確實是比較弱的。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硬體產業不再強大、不再強盛的時候,我們要怪硬體嗎?不是,要怪軟體跟服務。

為什麼我們可以怪一個80歲的人,不怪一個現在3、40歲的人?曾經成功30年了,你需要叫他背著過往繼續成功下去嗎?還是享受那30年成功的新生代要承先啟後下去?我想大家都在思考。

思考2:Contain(賣內容)>device(賣裝置),硬體產業該怎麼辦?

Google 最近有一份報告出來,他們叫做multiscreen(多螢幕)的現象,就是全世界的消費者被4 個螢幕黏在那裡。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人手一支手機,加上平板、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人們在面對各種大小的螢幕時,花在螢幕的時間變多、黏度變高,但是,這樣multi-screen 的現象,對使用者來說,螢幕只剩大小不同,內容卻愈來愈相似,消費者對每個裝置的印象愈來愈模糊,這就是典範轉移的開始。

到最後,這些大大小小的不同螢幕,差別只在於,如果要工作,就是坐在桌子前用電腦;如果是在移動中,就是用智慧型手機;如果在家想要半躺在沙發上來點娛樂,手機螢幕太小、電腦又太笨重,這時候平板代表的是一種心情上的放鬆。對以代工為主的台灣科技產業來說,理論上,從一台PC 變成非常多的電子裝置出來,是一個絕大的好處和機會。那為什麼台灣還是會覺得很慘呢?

主要是因為,過去,PC 在Intel 的模式下,台灣在代工、硬體製造上有優勢,但是在手機和平板上,因為工作模式的大轉變,台灣並沒有太強烈的主導權。

以Kindle Fire 為例,Amazon 透過代工幫它做好裝置,但是卻以低於成本價來賣,為什麼?因為重點不再是裝置,而是在內容,身為內容提供者的Amazon 可以透過自家所提供的服務,

如電子書,獲得絕大部分的利潤。只是,這樣發展下去,最恐怖的在哪裡?我們現在有個預測,就是消費者對不同裝置不再有感覺,他看到任何螢幕就是要上網、去看他喜歡的應用,這時候,他是為了網路服務而來,買那個裝置不再是目的。

而那個裝置大小對他而言,只是螢幕大小、好不好操作的差異。這樣的改變,你可以說是PC變成好多不同的尺寸出現,但這樣講,對一個硬體產業來講,它的位置就慢慢不見了;也就是說,未來的裝置產業很可能就是由web service(網路服務)去主導。

思考3:來點創新思考 幫硬體產業找出附加價如果,今天PC 永遠長得像monitor(螢幕),它就會死掉,但是如果PC 可以跟家庭媒體影音中心結合、跟手表結合、跟眼鏡結合、跟汽車結合呢?那就不一定。

比如說,生病的人手上戴一支表,告訴你身體狀況,如果是老人家,告訴你位置在哪裡,這代表什麼意思?是health care(健康照護)的概念,所以你賣給他這樣的裝置,其實就是把healthcare 賣給他。

另外,大家都喜歡用行車記錄器,行車記錄器終究會成為汽車的標準配備,如果說,這個行車記錄器變成一個電腦,這個電腦就可能延伸成security(安全)中心。相比較之下,行車記錄器如果只是要賣一個錄影的功能,沒有什麼價值;但如果你賣汽車的安全,那就是不得了的價值。我在矽谷看到一個新創產業,前幾天有一個大陸人新創的產業,非常驚人,他正在做汽車、做電動車。

他把汽車打造得完全像一個電腦,他這家汽車公司,100 多個工程師全部學computer science(電腦科學),沒有人學引擎工程的,因為它不需要,台灣就是需要這樣的創新思考。

又或者像Google Glass,這是一個新的概念,把那麼多、各式各樣的螢幕整合在一起,最後很放在眼鏡那一塊螢幕上。

透過這個眼鏡,我們可以看到網路實體跟虛擬的資訊如何串聯在一起。比如說我戴上Google Glass,我現在要出門,我先看一下外面的溫度怎麼樣?如果我眼鏡移過去,我視角到那個位置,眼鏡也是電腦,會提供給我那個地方的資訊,所以這不只是Google Glass,也是一種代表未來的自動搜尋行為。又比如說,我走到金融研訓院門口,這時,我一抬頭,也許眼鏡提供的是這裡的會展資訊,它是完全自動辨識、自動產生的。這就是一個新時代,如果你看到這樣的趨勢,你就可以看到創新在哪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