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結婚對象是我們人生最重大的決定之一,卻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抉擇。
20 幾歲時,約會就像玩「大風吹」,大家在場中跑來跑去,玩得不亦樂乎。然後等到了30 歲時,音樂驟然停止,每個人開始找位子坐下;沒人想成為唯一那個找不到座位的人。
會嫁的人,會不會只是因為在30 歲時他的位子離自己最近?有時候也會想,假如當時多等一陣子,會不會碰到比現在更好的對象?或許會,但風險似乎太大了。這樣想,當初就應該更早認真考慮婚姻的事─從20 幾歲就開始。
以賭局作比喻,規畫事業就像賭21 點,依贏面大小判斷怎麼出牌;但選擇伴侶就像是走到輪盤桌前,把所有籌碼都押在紅32 點上,這個決定決定了我們下半輩子:金錢、工作、生活方式、家庭、健康、休閒、退休生活、甚至死亡,全都成了2 人3 腳的競賽。假如婚姻不順利,離婚不像離職一樣說走就走。
多年前,我開始觀察諮商個案以及自身社交群裡特別速配的伴侶;我發現,即使再古怪、再難搞的人,還是會找到一樣古怪難搞的另一半。聽他們描述當初怎麼找到彼此,妙的是居然都說:「我們透過網路認識的!」等我深入了解他們結識過程後,發現他們並非在網路聊天室碰到,是透過網路速配成功的。
有的網站則聲稱可以測出你的性格,幫你找到相似的另一半。他們比較在乎你是誰,而非你想要什麼樣的伴侶。詢問我們「想要的伴侶條件」,只會把我們帶往交易破壞者─嗜好、宗教、政治理念等相似的特質。這種做法的確很方便,但不一定帶給我們幸福。
反倒是「你是誰」的問題,得以剖析出我們的個性。有些研究指出,透過這種服務而成功配對的伴侶,比透過其他方式結識的伴侶更幸福;如果這些交友網真的是依個性替人配對,那麼還挺有幾分道理的。
要分析自己或別人的個性,不需用到多麼複雜的測驗方法。有個簡單且廣為研究人員使用的性格測驗,稱之為「大五性格模型」(e Big Five)。大五性格模型測不出我們喜歡哪些事物,但能幫助我們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怎樣過日子。大五性格模型告訴我們一早起床如何面對世界,又是如何處理事情。它可以看出我們如何體驗世界,別人又是怎麼看待我們。這很重要,因為無論我們走到哪,個性都如影隨形。
一旦找出你自己在各個類型分別落在低中高哪些向度後,對自身性格就有了約略概念,得以用來解釋不同情境與時間內的行為。你可以用同樣方法分析熟識的親友或打算進一步交往的人,印證你們的個性有多麼相像或不像。個性本身並無好壞,重點是彼此合不合得來。落在大五性格模型向度的低、中還是高,並沒有好壞的區分;通常我們會喜歡或討厭某個人,多半是因為他們的向度和我們的相差太遠。
或許你所愛的人和你一點也不像,但若你能懂得對方的個性,心裡也比較能夠釋懷,才能理解為何他做事的方式和你如此不同、讓你煩心。雖然得花好長時間接受彼此的差異,但了解是必要的。伴侶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差異,但就統計數據來說,它們並不會危害到感情;會危害到感情的是你處理差異的態度。你知道這些差異會怎麼出現嗎?你有沒有想過它們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你準備好要縮短這些差異,甚至接受它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