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一個怪咖?要怎樣成為超級A 咖?」雖然這是一句最近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預告片《太極1:從零開始》的開場白,但是,相信這也是成名之前,很多人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只是,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那麼如何在這個領域裡做出成績來?如何能長久在過程中,忍受被視為怪咖?這部電影幕後藝術總監、美術設計大師葉錦添微笑地說:「我就是一個怪咖,我懷疑這句話的原型就是在講我。」因為,把藝術做到極致中的極致,這就是葉錦添這輩子認為最重要的事。
在世俗認定的價值觀裡追求功名成就的過程雖然也辛苦,但是畢竟不至於被視為怪咖;只要忍受寒窗苦讀10 年即可;但是在藝術這塊領域裡,從小就被父母殷殷叮切將來「千萬不要當飯吃,
小心變成乞丐」的非正統之路,很容易就會被別人視為怪咖,如果你在裡面堅持得太久的話。不過葉錦添說:「到最後已經不是堅持的問題了,頂多是一種修行,就是生活,你找到它的脈絡,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了。」
最貧困的時候,也要堅持觀看的高度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藝術家過著三餐不繼,甚至餐風露宿的生活,早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畢竟藝術是很主觀的,它沒有標準的度量衡來測試你的努力,是否已經可以攀上了天梯;它是一條漫長又艱困的道路,你永遠都看不到成名的時機在哪裡。只能默默等待。這麼多的藝術創作者在這個領域裡默默耕耘,為什麼葉錦添終究被看到了?或許應該說,他的努力,想要不被看到也難。
這位在2001 年,以電影《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最佳服裝設計的首位華人藝術家,究竟是如何為大家開啟新的美學視野?如果你看過《臥虎藏龍》,你很難不被葉錦添的美感所驚豔。
從北京四合院到大漠風光、從傳統武打場面到清朝京師背景,葉錦添硬是把大家對上述這些場景的刻板歷史印象來個釜底抽薪,只用單純的顏色像潑墨一般,立刻將場景寫意化;於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北京城成了灰色的剪影、大漠的新疆是一片火紅、竹林的打鬥只剩下滿眼的翠綠,人物的內心刻畫因此躍然於單純的背景之上。
在《臥虎藏龍》一舉成名天下知之前,葉錦添很早就來台為當時台灣的舞台戲劇貢獻他對服裝與美術獨有的高度與品味。從雲門舞集到當代傳奇劇場、從漢唐樂府到太古踏舞團,每一次的合作,在在都引起藝文界的驚豔。當時,葉錦添住在租來的木板隔間公寓裡,同樣也是三餐不繼,但是他把口袋裡僅剩的一點錢都拿去買書,連一杯咖啡錢都捨不得花。他不會把自己關在陋室裡感嘆懷才不遇,而是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鑽到永樂市場與迪化街去尋找材料與靈感。
所以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對葉錦添的深刻印象,正是他努力做好一件事的耐力,因為即使是縫製一件服裝,他都緊盯每一個細節;每一塊布,都是他在各地辛勤收集材料的累積。
但是,葉錦添的功力還不止於辛勤而已,他追求藝術的高度,與觀看藝術的方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追求藝術,不只用360 度去觀看,也從不同的時空次元去剖析,找到使力點後,先大破壞,再來大創新,這就是葉錦添的美學為什麼向來予人驚豔的緣故。
在葉錦添的美學世界裡,他把多元世界分為「神思」與「陌路」兩種。前者涵蓋遠古至今的既有領域;後者則是存在世上並行卻尚未被人知曉的渠道,他用這兩種並進的思考,讓他的美學游走在虛實之間,廣褒成就了他的「新東方美學觀」。
例如在《臥虎藏龍》裡看似為清朝背景的人物來設計服裝,仔細觀看卻有清朝所沒有的樣式與美感;男女主角們的穿著,常會出現清朝所沒有的衣服式樣,卻一點也不覺得突兀;當李慕白在竹林裡與玉嬌龍的
那場竹林打鬥戲,為了呈現李慕白在竹尖上懸空的美感,他在長袍外設計了一件開胸外袍,這的確是當時所沒有的款式,卻讓兩層衣服在打鬥間產生飄逸的美感,也傳達了男主角清高的特質。
聽葉錦添分享他對美學的看法,你得全心貫注才可以,但是也只聽得懂一半;不是因為他的港式國語,而是他的思考總是這麼的多樣性,這或許跟他長年大量閱讀有關。他總是手邊準備了許多A4白紙,邊說邊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思考,在他邊說邊畫的當下,你會驚訝於他的思考竟然上天下海、縱橫軸皆具;從希臘美學談到老子道德經,從形而上的角度,努力為形而下的商業牽引彼此的流動。
在他發現這個世界得用多次元的觀看方式才能找到獨特性的同時,他也發現,未來世界的組成,每個人得必須擁有多樣的能力,不能因為你待在藝術領域裡,你就只看美學這一塊;就如同他為每一部電影、每一齣舞台劇所設計的服裝與道具,他看的從來都不是物件本身如何達到盡善盡美,而是穿衣服的是誰?當下他穿這件服裝時要演繹的是什麼感情?
相信自己的力量,用鬥心加強它
從1993 年開始來台為台灣的舞台劇設計服裝,到2001 年他的工作重心轉往北京發展,葉錦添在台灣度
過了8 年歲月,他發現他自己在訓練專業上的想法上,跟一般人很不一樣。
葉錦添說:「我都是不斷地看自己的好,然後讓自己再更好,但是一般中國人都是看自己的不足,所以容易放棄自己。」在他眼中,台灣年輕一代更過分內省,這個自省,在他看來是慵懶的代名詞。他覺得台灣的年輕人都很善良,卻沒有鬥心,沒有想比別人更好的鬥心,即使有了一點能力也甘願過小日子就好,如果太努力反而周圍的人會覺得你很奇怪。「這就好比別人打你一拳,你還說對不起,」葉錦添說。
再好的文化,先放棄自己就很難展示它的魅力,他用日本文化來比喻,日本文化也有很多缺點,但是日本人很驕傲自己的文化,所以可以讓別人覺得日本文化有魅力;同理來看如何做好一件事,他看的不是不足,而是自己的好,如何更好。
從來不被符號困住的葉錦添,只相信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他可以在每天百忙當中還能抽出時間來寫出十幾萬字的書,只因為他想產生一個說法來改變大家對觀看事情的價值觀,所以就義無反顧地出書。他可以邊悠游於戲劇書畫中,又抽空辦展覽,只因為他想通過各種人物的展覽告訴大家,其實真正的我不存在自己體內,而是圍繞在你周遭的人都可能是我的一部分。
這是他做事的態度,當他發現自己有哪一部分想表達時,他就努力把這個想法做出來,只要能表達出來,就是成就了,沒有任何負擔。他是一個非常懂得跟自己相處的人,關於如何做好一件事,改編一句電影《太極》裡的旁白:「面對強大的敵手,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現在,你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