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訂1年契約or練習1萬小時

心理諮商名醫王浩威

王浩威
user

王浩威

2012-11-01

瀏覽數 3,250+

訂1年契約or練習1萬小時
 

王浩威解方

人都是這樣,看起來都是機會,反而變得都不是機會,只因為選擇太多。

大海無邊無際看似自由,但載浮載沉久了,你可能不知何時能游上岸。我常跟我的個案說,既然在大海中,每個選擇其實都差不多。

心理學裡的果醬理論也告訴我們,太多選擇的結果,你反而會擔心這擔心那,擔心是不是選擇錯了,又擔心不夠出類拔萃,最後結果,就是乾脆不做選擇。

現在台灣在大海裡的這一代,選擇工作時有2 種狀態:一種是很想出類拔萃,所以不夠好就不出手;一種就是找不到持續性的熱情,一直換來換去。

從「我不要」到「我可以」

希望出類拔萃型的,他總覺得一般的工作不值得他付出人生,所以一直等待一個發光的機會,但是沒有一種出類拔萃,是你一直等待、準備就能直接成功的,這中間缺乏練習、醞釀的過程。這世代有很多「鎂光燈」小孩,「鎂光燈」必須一直閃下去,他才願意繼續下去,換句話說舞台性格愈來愈強。但上了舞台總有下台時,而且spotlight不可能永遠只打在你身上,沒有鎂光燈時怎麼辦呢?

要先找到那個「我」(ego)。

別人期待你的樣子,並不是真正的「本我」(ego),你得拋開鎂光燈、人際的褒貶、別人希望你成為的模樣與各種外界眼光,勇敢問自己到底要什麼,並練習從「我不要做這個那個」,轉變成「我可以做什麼」,讓自己真實存在。

說「不要這個」、「不要那個」很容易,但問自己真正要什麼,你必須安靜下來找。

跟自己訂下1年契約

工作中,還有一種人就是找不到持續性的熱情,習慣一直換來換去。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今天來上班,遇到不開心,可能明天就不來了,也有不少人煩惱做不好,「這產業不知道適不適合我?能做一輩子嗎?」「這工作符合爸媽的期待嗎?做了如果不成功怎麼辦?」「老闆太機車、反正還年輕,辭掉再找就好!」

很多人習慣坐這山、望那山;或是看到當初比自己笨的人,現在成就竟然超過自己,就回頭責怪自己選擇錯誤,這個不對、那個不好,花很多時間一直換工作。

如果你是高度不確定性的人,練習跟自己訂一個1年的自我契約吧!

中間不要看到什麼就變、 遇到挫折就逃,做得好不好沒關係,1年後再停下來評估值不值得。很多時候,並不是工作本身不好,而是內心非理性因子搞鬼,把不順、委屈、沒機會等情緒,變成職場中的大浪,忍不住提前脫逃,殊不知,大浪其實一剎那就過去了,如果願意堅守崗位、持續累積,反而信心、價值就會發酵,慢慢想安定下來,繼續衝刺。

練習1萬小時

傑出的成功人士為什麼與眾不同?超越平凡與不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英裔加拿大暢銷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Outliers)一書中解密,答案是1萬小時的練習。

與其說這些成功者是天才,不如說他們很願意專心做好一件事,經過1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不論是技藝或知識、創意或創新,都能變得出類拔萃。

1萬小時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很容易達到。以1週工作40小時計算,1萬小時等於5年的工作經驗,用熱情達到忘我境界,或是拉長自我契約期,好好做滿1萬小時,通常這時你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