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憲是財經雜誌社行銷副理,每月薪水約4.2 萬元。耳濡目染下,俊憲對投資理財並不陌生,手邊只要有錢就會看當時市場狀況選股投資。不過,俊憲沒有躲過2008 年金融海嘯,最壞的時候,總資產將近跌了4 成,最近才剛剛回到正報酬率。
原本以為近來不是很景氣,公司年終獎金沒什麼好期待,沒想到上半年雖然市場狀況不佳,但下半年公司的廣告收入漸有起色,1年下來,居然超過公司原本預期。前不久,主管已經在內部會議宣布,今年年終獎金至少1.5 個月,績效優等的人則有3 個月。
過去,由於公司預期景氣蕭條,極力執行成本控制動作。遇到同事離職也遇缺不補,因此俊憲在去年工作量不斷增加,加班情況比以前嚴重。加上自己資產縮水的情況下,一整年也沒安排出國旅遊計畫。
現在,俊憲覺得自己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當他一聽有年終獎金時,心中就開始浮現好多計畫想法。例如:想換支最新的iPhone 5手機、或者去買一台50 至60 萬元的小車,不足的金額辦車貸,要不然出國玩一趟也可以,讓悶一整年的心情解放一下。
不過,他的同事告訴他,今年上半年台股會有很好的表現,年終獎金拿到之後應該趕快去投資台股,等到下半年市場回檔時再出脫。到時候累積更多資金,可以玩得更盡興,或者買更好的車子。
俊憲覺得每個想法都很好,實在拿不定主意。究竟該怎麼計畫才可以將年終獎金發揮最好的功能?以下是精進財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屈立楷給予的建議。
Q1:拿到年終獎金後,應該多少存起來,而多少比例可以拿去消費犒賞自己呢?
A:年終獎金到底該提撥多少比例來犒賞自己?因每個人的收入或理財條件不同,無法給一個具體數字,但我們卻可以掌握規畫的精神跟方法,得出適合自己的結論。
不過,討論規畫步驟前,屈立楷先提醒大家,年終獎金很容易落入「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所謂「心理帳戶」是心理學家觀察人們的消費行為而來,他們發現,一般人容易因錢的來源而給予不同的用錢評價,消費行為也會跟著有所不同。
譬如:出門去聽一場門票3000元的音樂會,結果抵達會場後發現票不見了,這時你會重買一張票嗎?但若情況改成是你沒有事先買3000元的票,而是打算直接到現場買,結果在路上發生交通違規事情,而被罰了3000元,這時你還會買票進場去聽音樂嗎?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人在前者情況不會再買一張票,但在後者的情況多數人還是會買票進場聽音樂。同樣都是損失3000元的情況,為何消費的決定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
人們容易在心中開立不同的心理帳戶,這種情況到處可見。例如:努力工作賺來的月薪與投資股票賺來的錢,一般人會認為薪水賺得好辛苦,所以花薪水錢比較謹慎,投資股票錢非靠勞力賺來,比較容易拿去消費。同樣的,年終獎金很容易讓大家認為是意外之財,心中自然把它跟薪水做一個區分,於是就心生犒賞自己的念頭。
以俊憲的情況來說,其實他的整體資產才剛剛從金融風暴中恢復到原來水準,顯然過去一年辛苦工作,並沒有讓他整體資產增加。如果他手上有理財目標需達成,現在極有可能沒有達到他設定目標,年終獎金應該存下來拉近他跟理財目標的差距。但因為是年終獎金,他心中已經把這筆錢貼上「意外之財」的標籤,因此全部花光光也無所謂。
所以,年終獎金要如何規畫?首先就要先打破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把年終獎金放在自己整體的理財規畫架構來看,才知道自己可以拿出多少比例來消費犒賞自己。如果,俊憲年度的財務目標已達成,那麼撥出部分金額來犒賞自己不僅可增加生活樂趣,也能增加未來工作存錢的動力;但如果目標未達成,俊憲就要多加斟酌思考。
Q2:年終獎金要如何去做理財規畫呢?
A:理財規畫的精神是根據個人的狀況來評估:1.知道自己有哪些理財目標,各自需要多少錢?例如,5年後買屋,頭期款300萬元、20年後小孩出國留學,需要高等教育基金400萬元等。2.一旦有目標,就可以回推每年應該要存多少錢來投資。
投資的錢從哪裡來?就是從每個月或每年的收支管理 (詳見上圖)而來,存的錢愈多,投資的錢就愈多。所以在理財規畫上,第一步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理財目標後,第二步就是收支管理。最後就依據合理的投資報酬率來規畫資產組合。從這樣的步驟來看,年終獎金可以在年度財務目標未達成預期時,拿來做彌補的調度。像每個月該存2萬元,每年要存24萬元,萬一存不到24萬時,年終獎金就拿來補足缺口。
但要特別提醒,我們通常用「月」做收支管理時,常會忽略有些支出只有「年」才會發生,譬如每年5月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年繳的保險費,或者過年時該給父母的紅包錢等,這些年支出的額外消費必須事先存下來。
如果忘記這筆年開銷時,也要記得先從年終獎金扣除下來,其他才是可以運用的金錢。
Q3:俊憲該先出國旅遊?還是買手機?或是去買車呢?
A:如果檢視整個理財計畫後,發現年終獎金確實可以拿來犒賞自己,那麼俊憲應該先買什麼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哪樣東西帶給他的快樂最多、最有效用、最能滿足他,就是他該選擇的項目。但是有一個選項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買車。一旦決定買車之後,這筆年終獎金不僅花光,每月還會多增加一筆車貸的固定支出,車子相關的稅務,甚至三不五時還要車子保養,這些伴隨而來的開銷,俊憲要事先預備。
俊憲必須先衡量,每個月多了車貸之後,是否還能夠按照計畫月存2萬元,如果不行,買車就不應該列入考量。
Q4:俊憲是否應該先去投資台股,等未來股市上漲時獲利了結,再拿去消費?
A: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曾經用圖示說明有錢人跟窮人之間現金流流向的差異。簡單說,有錢人會把錢放在可以生錢的資產上,讓每月收入除了工作收入之外,還有其他的理財性收入,等理財性收入大於工作收入時,就進入財富自由的地步。
而窮人把錢拿去消費,尤其是類似車子這種會隨之而來再增加支出的消費,然後必須更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收入來支付一堆帳單。
當然,如果俊憲把錢拿去投資,他做的是清崎所說的有錢人的做法,如果他去買車那就是窮人的做法。但是需特別提醒的是,俊憲投資的心態。
正確的投資不應該太過自信,認為自己絕對可以掌握市場波段。俊憲把錢拿去投資固然很好,但是不應該預期未來資金就一定增加。萬一市場走向不如預期,到時他是不是更懊悔,「早知就把錢拿去出國玩就好」,投資反而讓他更不快樂。
俊憲最好的方式,還是先審視自己的收支管理跟投資目標,如果達到預期,拿去買手機或出國玩犒賞自己是應該的,如果他想撥錢投資,那就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