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男人不收拾,女人不會收拾!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2-09-28

瀏覽數 3,600+

男人不收拾,女人不會收拾!
 

即使有太多的科學實驗告訴我們,男女天生大腦有別,所以在處理一件事,例如做家事時, 因為男人習慣關注外面的世界, 對家中的瑣碎家事比較視若無睹;而女人因為天生可以一心二用,所以能勝任這些瑣碎的家事。但是,事實上,卻有愈來愈多「不會」收拾的女人與「不」收拾的男人。

關於收拾這件事,為什麼女人是不會收拾?而男人是不收拾?

那麼,男女與物品之間,到底存在怎樣不同的關係?

在日本以《斷捨離》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的山下英子,在她新作《俯瞰力》中進一步剖析男女與物品之間,如何從更高的角度察覺自我。

有趣的是,山下英子認為,女人通常都把不會收拾,當作是一種能力的缺乏,導致自我責怪;但是男性卻把不收拾當作一種亂象,憂慮的是狀況的本身, 而非自我的能力不足。

男人:藉由物品尋求認同

女人:用感情看待物品

為什麼收拾很重要?因為在收拾過程中的選擇與決定,其實就是在訓練自己的生活能力。

山下英子把「收拾」定義為「篩選物品」,這跟一般人以為的單純整理或是清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用篩選物品來解釋整理的過程, 其實就是重新在檢討物品跟自己的關係,物品之所以留在這個空間,捨不得丟的原因究竟為何?

物品本身當然是無感的, 但是人對物品的投射卻是帶著感情的;例如以男人而言,不收拾的男人大部分屬於收藏家的個性,也就是家中物品之所以堆積如山,不是他丟不掉,而是捨不得丟,因為這些物品充滿了他過去各個階段的回憶,更代表了對他過去所存在的認同。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而很多職場幹練的女人之所以不會收拾,其實是在逃避傳統對女人做家事的價值觀,對家事充滿了「我為什麼要把它當作一種能力呢?」,進而在行為上排斥做家事。

物品本身也反映了一個人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外面人事物的影響,例如,明明不彈琴,書架上卻擺放不少琴譜,可能是跟童年經驗被父母逼著學琴有關,進而長大後丟不掉學琴的陰影;又或者書架上放滿了書卻很少看,其實也跟小時候父母教育不能隨便丟書有關。

其實,如果了解了自己對物品投射的心理,在收拾家中物品時,就會比較懂得取捨。只是,山下英子建議女人不妨試著像男人學習,不要從質疑自己家務能力出發, 而是學男性理性思考,把家中的雜亂當作一種狀況,找到處理的方法。

至於男性要思考的是,究竟你所執著的是收集物品這個行為,還是執著於對物品本身的喜好。如果只是單純喜歡這個物品,當然繼續保存;如果是對收集物品行為的執念,那麼,這個物品現在之於你,究竟有沒有存在必要,就是取捨的關鍵了。

加法的生活太累,用收拾物品過減法的生活

古代社會因為物資缺乏,所以每項物品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用具;但是走到富裕社會的現代,無論男女, 除了家中基本品之外,幾乎都會不自覺去增加不必要的生活附屬品,這些不必要的附屬品有時會因為累積過多,反而會讓你看不清自己在生活上,甚至人際關係上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減法的生活,有助於釐清自己的人生方向;收拾物品, 就是第一步的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