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水扁的政績,誰都不能忽略「羅馬拍檔」(羅文嘉與馬永成)的貢獻。隨著台灣過半數縣市被民進黨「綠化」,將有更多這類學運出身的政治行銷創意人,為陳腐的地方政治帶來無限驚奇。
後現代的政治時空,需要後現代的政治行銷。這是一個厭棄恐懼與悲情,泛娛樂化的嘉年華時代。於是台北市政府變成另類救國團, 用大型市民團康活動兌現「快樂‧希望」的諾言。
後現代政治是表演的政治。行銷一個政客的手法,跟包裝一個偶像歌手愈來愈相似。最受稱道的範例就是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新聞秘書坎貝爾(A. Campbell),他出身英國八卦小報,深知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婚姻破滅後,民心的失落感。坎貝爾成功地把郎才女貌的布萊爾夫婦,塑造成另一對童話般的佳偶。
後現代政治也是意識形態模糊化的中道政治。體會最深的莫過於美國總統柯林頓的首席策士莫里斯(D. Morris)。他從共和黨投靠民主黨,又把民主黨變成實質的共和黨。
當柯林頓總統採行自由派的激進政策,害得民主黨六十年來首度丟掉參眾兩院主導權時,莫里斯力勸柯林頓右轉,透過密集的民意調查,全盤抄襲共和黨那些贏得民心的政見。在《華盛頓郵報》的漫畫中,把代表民主黨的驢子,畫上一條代表共和黨的大象長鼻。
多一點創意,少一點理想,這就是後現代需要的政治行銷人。
(臧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