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金融人才,百萬年薪等你拿

兩岸機會來了》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2-04-01

瀏覽數 4,500+

金融人才,百萬年薪等你拿
 

月薪2.2K 根本不夠用,但近來有金控公司下戰帖,歡迎有勇氣的年輕人來拿百萬高薪。富邦金把儲備幹部薪資從去年月薪5.5 萬調高到6 萬元,加計4 個月年終獎金跟其他獎金,新鮮人第一年就有機會突破百萬薪資。

萬泰銀行董事長盧正昕要廣納各界好手,也把多年沒有調漲的儲備幹部薪資從4.9 萬調高到5.5 萬元。他公然替年輕人抱不平,認為企業給的薪資太低,因此除了調高底薪外,還希望透過業績獎金讓新人上看百萬。

所謂儲備幹部(MA,Management Associate) 就是有潛力的管理人才,公司會計畫性地培訓他們一步一步成為中高階主管。公司要的是他們未來成長潛力,看中的是他們符合未來金融產業潮流的特質或專才。而金控公司調高薪資也代表能符合未來趨勢的人才實在愈來愈難找。

你是不是金融市場最迫切需要的未來人才?中華開發金控資深副總經理王幼章、萬泰商業銀行董事長盧正昕、滙豐( 台灣) 銀行資深副總裁暨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告訴你,要如何拿得到金融的金蘋果,先問問自己有沒有以下5 個能力:

外語力

TOEIC 多益分數730 分以上,口說成績160 以上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是國內金融業薪資的分水嶺,中華開發資深副總經理王幼章說,過去,國內市場飽和利差小,不可能給人才太好的薪資條件。也因此造成一流金融人才都往外商公司跑。

但現在,絕大多數歐美銀行還在修復2008 年金融風暴的創傷,大砍員工薪資福利,而ECFA 及時雨正好給國內金融業開拓新市場的契機。也因此,金控公司才紛紛調高薪資吸引願意近距離參與國際市場的人才。

各大金控轉型的重點是什麼? 2008 年金融風暴後,歐美跟亞洲市場此消彼長,也造成全球金融人才開始往亞洲聚集,特別是上海跟新加坡。現在,全球金融重心在亞洲,亞洲的重心又在兩岸三地,「能符合兩岸三地布局戰略的人才是公司迫切需要,」王幼章說。

要能進入兩岸三地市場,第一個條件就是外語能力。

很多人以為到大陸不需要講英文,只要中文就能行了。「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全世界銀行都跑到大陸要跟中國做生意。」無法用英文溝通,就等於失去業務能力。尤其是企業金融業務,客戶可能來自全球各地,更需要流暢的外語溝通力。

104 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觀察,台灣金融人才最大的競爭對手既不是大陸人、香港人、也不是新加坡人,反而是我們比較陌生的馬來西亞人。

馬來西亞人就是強在語言,他們的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文也很普遍,甚至中文、福佬話、客家語也能說得上口。而從這幾年亞洲金融職缺的趨勢來看,馬來西亞人已經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才。

萬泰銀行董事長盧正昕也認為外語力很重要。新加坡以英文為母語,馬來西亞的英文也很普及,天生語言環境就比台灣好。有心往金融業發展的人才必須想,英文能力是跟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放在同一個水平做比較,「所以要以英文跟中文一樣好為目標。」

目前,有心往海外發展的金控公司都有外語力要求。一般來說,至少TOEIC 的成績在730 分,口說成績要在160 分以上才能符合未來外派海外的最低門檻。

移動力

可接受外派大陸或東南亞

你願不願意接受公司外派,隨時到香港、大陸上海、或東南亞其他國家工作?有人年輕時,可能對外派有極高興趣,但是成家立業後,家庭是不是能繼續支持不斷移動的需求呢?

「所謂移動力不只是個人意願問題,還包括家庭的支持程度,」王幼章特別提醒,有心進入金融業的人才要以家庭來思考,包括:另一半的想法跟未來小孩教育問題,將來才不至於發生問題。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對於企圖想當主管的人來說,「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不願意接受外派,趁早決定去別的行業,因為金融業機會只留給願意外派的人,」王幼章斬釘截鐵說。

很多人都想參與大陸市場,可是都要用「出差」來應付大陸業務,「這不可能了解當地市場。」外派之所以能對職涯加分,主要是因為進入當地了解市場後,進而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戰略意見或資源布局。

外派也不是人到了就一定能了解當地。如果到了大陸,還總是抱持兩岸文化水平的落差而排拒他們的人跟環境,其實也無法真正認識當地市場。「要抱持正面的態度去了解,」這樣,離鄉背井外派才算有真正的價值。

企圖心

離開2300 萬人的舒適圈,跳入13 億人口競爭

很多人觀察,兩岸年輕人從大學畢業後,條件能力差異不大,但是雙方的企圖心有很大差異。企圖心是指,擁有要拓展自己能力的欲望,努力去爭取而擁有更好的人生。有時候,企圖心會因為看到市場成長,有未來希望而產生。

盧正昕建議,年輕人要把自己眼界打開,不只看台灣,而且要看全亞洲。而亞洲當中,兩岸三地一定要納入考量。

不管美國或歐洲銀行,他們的重心都開始移到亞洲。為了開拓市場,一整套管理模式、教育訓練不斷地送進大陸市場。王幼章舉例,15 年前,他在花旗銀行訓練一批大陸幹部,當時他們什麼都不懂。但15年後,他們拜訪過美國各大銀行、歐洲銀行,膨脹式的快速學習。「即使大學畢業後,大家資質都差不多,但市場會決定學習成果。」

現在的選擇會決定15 年後的眼界與能力。王幼章建議,年輕人應該在起跑點上把自己放到大市場。在台灣,是2300 萬人的競爭,在大陸則是13 億人口競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但是大陸市場人多機會也多,相比之下未必比較困難。

創新力

針對客戶需求 重新組合產品或服務

市場需要新產品跟服務,也需要人才來發想執行。盧正昕說,要保有創新想法,第一步要懂得質疑。「我能不能重新調整服務流程,讓客戶更快得到答案?」、「為什麼一定要等3 天,2 天能不能做到?」或許,一開始都會得到「不可以」的答案,但勇於挑戰質疑,進而提出解決方法,就是創新力的開始。

台灣銀行規模小,需要創新的服務跟產品來突圍。但偏偏「創新」之於金融業卻有相當困難。盧正昕說,別的國家只要政府沒明說不可以,銀行就能做;但台灣管得比較嚴格,政府沒說「可以」,銀行就不能做。但是在未來國際化競爭下,金融人才如何能在顧客需求上,發現創新創意的產品,一定是各銀行搶著要的人才。

學習力

因應市場快速調整

因應不同的市場,一定要快速調整,需要極高的學習力。

王幼章說,專業能力並不是他面試年輕人最重要的考量,甚至中華開發有一半不是金融相關背景,而是來自工學院、醫學院的學生。但是,個人特質很重要,有企圖心、學習力的特質才能因應未來的挑戰。像他任職花旗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時,曾管過亞太區14 個國家,被外派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如果沒有企圖心跟學習力,一定無法在每個市場生存。

學習力的第一步是open mind(開放的思維),不要用「我一定要…」的想法, 而是傾聽市場才有往下學習的可能。

第二個是好奇心。陶尊芷說,當看到市場有什麼新產品或新服務時,會有「很有趣,我來研究看看」的心情,甚至想「如果把相同的服務跟產品移到我的客戶上,會產生什麼效果?」這樣思考下來,有朝一日也許會挖掘出新的客戶需求。

外語力、移動力、企圖心、創新力、學習力,金融人才,你準備好拿高薪了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