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前是一條大家都在走、上面擠滿人的大柏油路,你會繼續往前走,還是繞道,選擇那條崎嶇不平,走起來痛腳的碎石子路。
大部分的人,會一路順遂走上擠滿人的柏油路,不只因為走起來輕鬆,大家一起,也比較開心。
少數人,會繞到碎石子路,因為腳痛,走起來快,才能早點到達目的地。
就是這種擁抱痛苦的想法,讓104 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選擇在34 歲事業達到最顛峰的時候,離開與友人合創的公司。
喜歡沉思的楊基寬,是一直在跟自己對抗的人。「沒想到滿意的解決方法,我沒有辦法平靜,痛苦,讓我有力量,我本來就是在跟自己對抗。」
就像武士會坐在瀑布下,用全身承受衝擊而下的強大力量,只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當別人看他的成就,早已經躍上人生頂端,他卻覺得自己開始走下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他選擇一條大家都不了解,而且是極度潛藏風險的路,他辭職了。
在家失業快2 年,曾經窘迫到計算每天妻子回家的時間,聽到鑰匙開門的聲音,趕快跑到書房,裝出忙碌的樣子。
換作其他人,早在壓力下不再堅持,或愈逃愈遠,但對楊基寬來說,這是他人生最後一戰,「既有勇氣與決心脫離循規蹈矩的人生,起碼要讓自己感動一次。」
35 歲,創立104 人力銀行就是楊基寬的關鍵時刻,而他所做的關鍵決定就是成立一個人性化的求職與就業管道,讓所有人在轉換工作的時候有更充分的資訊,能夠更自由追求自己的生命意義。
從不挑好走的路,不斷自我挑戰的楊基寬,有一個很特別的「痛苦、快樂」邏輯,他說「痛苦、快樂順序很難扭轉,愈早痛苦,才有機會愈早快樂。」
◎關鍵決定1
先樂後苦,找進場機會
回想一路走來的每個關鍵時刻,楊基寬出乎意料的說,「大學畢業那一天是我最狼狽的一刻。」
原來在大學4 年,他也玩了4 年,沒有為未來作任何準備,在畢業的當下,面對未來,他充滿迷惑。
這是他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生命中可以玩的時刻已經結束。如果人抬起兩隻手像一個天平,天平的兩側一邊是快樂,另一邊是痛苦,那他已經把快樂用完,只剩下痛苦重重壓在他肩膀上。
楊基寬毅然到文具行買一張制式履歷,找一家貼著小廣告要徵人的貿易公司,直接上門求職,不論薪水、不計工作內容,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好。誠懇的態度感動了老闆娘,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搬運工。
浪費4 年的懊惱,讓楊基寬不敢再浪費生命當中任何一刻,「這是關鍵時刻的源頭,因為自省,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需要面對痛苦,擁抱問題。」
不斷自省,讓他更清楚必須擁抱問題,積極作為。看準未來是個人電腦時代,他立下目標,要轉進當時電腦三雄:宏碁、神通、佳佳科技,因此以當時僅有的3萬多元積蓄買了一台電腦,花3 個月時間在家苦學。
「我在找的是一個磨練、一個進場的機會,我願意用最低的自尊,證明自己的決心是無窮的。」憑藉之前在貿易公司的經驗,加上電腦專業知識的底子,楊基寬果真進入佳佳科技,開啟他電腦產業的關鍵決定。
◎關鍵決定2
勇闖歐洲,作別人不想作的事
人生有很多轉捩點,就看你決定要不要脫離舒適圈,接受挑戰。
進入佳佳科技3 年後,一天早上老闆招集所有業務,宣稱英國分公司虧損連連,要找一個人負責結束當地業務,把所有庫存運回台灣。
這是一份收拾破爛、擦屁股的工作,所以老闆接連問了2 次,都沒有人吭聲,一直到第3 次,都還沒有人回應時,楊基寬高舉手,「老闆,我可以去嗎?」主動答應接下這大多數人都會視為麻煩的苦差事。
「把公司關起來,等於你沒有業務的壓力,不用創造業績,所以你have nothing to lose(沒有什麼可損失)。」
原來,楊基寬看到了機會,就在痛苦的另外一邊,「我這一輩子希望不要看到自己的公司關掉的那一刻。但是,如果我有機會拿別人的錢,去看最後那一段的結局是怎麼演,那是一個多大的經驗值。」
原來是雖然老闆給的指令是關閉分公司,把庫存運回台灣,一到英國才發現,公司庫存太多,必須先清掉庫存的結果,3 個月後,公司反而轉虧為盈。
「當別人看到的是,不堪、麻煩那一面,我看到是機會,因為我把痛苦當成機會,」原本一個大家視為燙手山芋,到了楊基寬手上,轉變建立戰功的關鍵時刻。
◎關鍵決定3
高點離開,重創人生第2 曲線
每一次關鍵時刻,都會帶你到更大的關鍵時刻去,因為每往前多走一段,會讓你視野更開闊,這是勇敢挑戰自己的楊基寬實證的經驗。
如果創業的公司,2 年營業額突破10 億,相信任何人都不會捨棄這一切,選擇重新開始。但是,楊基寬同樣選擇在無預警的情況,丟出辭呈。
英國4 年,讓楊基寬看到了與台灣很不同的人文環境,當台灣還是一個純粹只關心溫飽、工作的環境,英國已經發展出非常完整的人文素養看到兩者的落差,一個種子,從此在他心裡發芽,「一個很大的問號,為什麼人家可以做到這樣子?為什麼我們不行?」
這個痛苦的種子,一直到他與朋友合創了筆記型電腦,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真正的破土而出。
當時個人PC 也不過才剛開始,只有少數幾家專攻筆記型電腦的公司,所以他與朋友一起創立的筆記型電腦公司就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異軍突起。
正因太成功,以至忘記對產品的責任,當產品開始出問題時,「沒辦法欺騙客戶,又無法改變現況,因此我決定離開,不是知道自己要創業,而是對自己負責。」
一直到現在16 年,104 人力銀行已是台灣最大的人力銀行,但是楊基寬卻說,他比沒有成功前更痛苦。
在楊基寬騎腳踏車的路上,有一座廟前寫著「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就是因為當年失業太痛,讓他決定要更要解決求職者心中的痛。「我看到許多求職者,沒有方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工作總是很短暫。」楊基寬很清楚,這是一個他必須擁抱的更大的痛苦。
從第一份搬運工,到人人稱羨的科技副總,再到挑戰創新的人力銀行,楊基寬的人生地圖,一直像走在詩人佛斯特那條人跡罕至的路上。
這種不甘人生被決定的選擇,不但要披荊斬棘,而且隨時可能被碎石砸傷,但他不允許自己的生命不清不楚,不做承擔,決定雖然痛苦,但是他說:「大的關鍵時刻是小的關鍵時刻加總起來,這是沒有跳躍的,當你有能力面對大關鍵時刻,一定是累積了無數小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