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打敗非理性我 戰勝對手

臨場自信》運動員心理諮商師鄭溫暖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2-02-01

瀏覽數 5,650+

打敗非理性我 戰勝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別讓一個失控球,毀了你的自信,被擊出再見全壘打的隔天,我這樣告訴我自己。」旅美職棒選手王建民在某支電視廣告中,說了這麼一段話,也道出了他的心聲。

被打爆,似乎是投手心中的痛。台灣之光王建民站在大聯盟的世界舞台上,控球精不精準或球速多少已不是被打爆的原因,而是有沒有自信。如果沒有自信,那很可能被一個失控球給打爆,也把自己打敗了。

但王建民沒有被自己打倒,即使受傷開刀復出之路走了2 年,但他仍對自己滿懷信心。去年7月底重返投手丘的那一刻,他知道就是全新的開始,過去在洋基隊雖有19 勝的佳績,或也有被擊出滿貫全壘打而黯然下場的低潮。但此時都要歸零,只有一球一球地投,一人一人地解決虎視眈眈的打者,才能贏得最終勝利,也才能戰勝自己。

很多人好奇,王建民為何能站穩美國大聯盟,成為台灣棒球選手中在大聯盟上的先發主力投手?其實,沒有太深奧的理由,除了球技成熟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智也成熟了,不會因為一個失控球,而陷入低潮、失去信心。

「只有自信,才能扭轉逆境。當你可以勇敢相信自己,就算是失敗之神再遇到你,也會怕你,」王建民這樣說。

沒錯,自信對一位運動員有多麼重要,特別是當你站在大聯盟的投手丘上,或是在奧運的跆拳道競技場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你一個人身上,你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矚目。想像一下,這種壓力是何等之大,旁人還真難以體會。

臨場自信第1課》 打敗自己才能戰勝對方

「最堅強的敵人是自己,唯有打敗自己,才能戰勝對方,」台北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系副教授鄭溫暖說。長期研究運動員心理,並多次成為國家代表隊隨隊心理諮商師的她指出,運動員除了專業技能很重要外,其實進階到世界級、職業級的比賽層次,決勝負的就是自信。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老虎伍茲。他早就拿下高爾夫球四大賽的冠軍,球技也進入爐火純青的領域,可以說他想拿冠軍,沒人是他的對手。但是一次的外遇事件,打亂他的生活,更影響了他的心理狀態,讓他好像不會打球似的,愈打愈糟,愈打愈沒自信,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於日前拿下復出後的第一個冠軍。

「職業級的運動競賽,最後不是比技巧,是比心法,」鄭溫暖說。

根據鄭溫暖對培訓選手做的調查,9 成以上的優秀運動員都曾有嚴重失常的經驗,其中3 成受訪者表示,因為心理上存有障礙而導致再度失常。可見,自信不足而失常,對運動員來說是要先克服的心魔。

鄭溫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第塔斯(Epictetus)所說的話:「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對該事情的看法困擾著。」她指出,很多運動員由於對競賽的認知不同而產生壓力,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

這樣的情緒困擾如沒能在當下解決,那勝負高下已見,一場比賽就此輸去。如在平常時期無法獲得解決,就會長期陷入低潮,久久無法恢復。就像老虎伍茲一樣,要好久才走得出陰霾,拿到闊別已久的冠軍獎杯。

臨場自信第2課》 降低非理性的想法

情緒困擾來自何處,其實是非理性的思考。

人是感情動物,同時具有理性及非理性的思考。理性思考可以帶來加分,讓人感到有自信;反之,非理性思考就常讓人陷入低潮、鑽牛角尖,負面思考也會冒出來,致使表現失常,失去自信。

更可怕的是,負面思考會傳染擴散,可能剛開始只有一小點,但持續加溫,很快就占據你的思考,讓你全盤否定自我,表現荒腔走板,整個大失常。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因此常看到優秀運動員可能一個失誤就老羞成怒,罵粗話或摔球拍。如果沒有及時拉回、穩住情緒,可能就將冠軍拱手讓人,這是在賽場上常見的事。

鄭溫暖指出,非理性的想法常是自我制約(Conditioning)的結果, 而不是外在因素所致。這種想法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創的,藉由自我暗示,反覆地自我灌輸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終而讓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指出,絕對性的認知是困擾的核心,他認為:「人怎麼想就會有怎樣的感覺」,由於堅定的認為「應該」、「必須」要如何如何,而當未達成時就責備自己或別人,使自己受困於自己製造出來的困擾而不自知。

因此,解套的方法就在於,當感到焦慮不安時,不妨檢查隱藏在背後的「應該」或「必須」是什麼。

而運動員的「必須」、「應該」,最常見的就是:「我一定要贏得這場比賽」、「如果輸了,我就完了」。由於背負著「不能輸」、「一定要為國爭光」的包袱,使得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對比賽顯得十分「執著」,白話一些就是「太看重」比賽,得失心太大,造成過度心理壓力,反而表現大打折扣。

當然,壓力是客觀存在的, 如果能調適得宜,壓力也可強化運動員的自信,這就是所謂的「比賽型選手」,一般人稱遇強則強,如高球天后曾雅妮,自信成熟,遇到壓力反能轉化為助力,激發她的奪冠決心。

只是, 大半運動員是被情緒所困,特別是在臨場決勝負的那一刻,表現失常。

臨場自信第3課》 平時放鬆訓練,場上自我控制

如何解,就是降低非理性的思考,讓心中的黑天鵝趕快消失。

一般分兩種方式來處理,包括平日的訓練及臨場的考驗。鄭溫暖認為,透過尋求心理諮商人員的協助,可以把導致困擾的非理性信念揪出來,透過有證據的事實與理性的觀念導引,改變其非理性的想法。

比如說「輸了,就完蛋」,如果能進一步分析,萬一輸了,還有下一次的奧運或亞運,不會永不翻身,也不是世界末日。如此讓選手先把「必須、應該」拿掉,才不會影響正常表現。

在平時也要訓練放鬆的動作。所有選手遇到比賽時都會進行一段急訓期,此時除了生理上的強化訓練外,很重要的心理層次也要訓練。倒不是要強化心理建設等方式,而是適當的轉移或放鬆,讓心情不因比賽日期拉近而引起不必要的緊張。

曾雅妮就是一個好例子,她調適心理的方式是閒暇之餘打撞球,或在美國看王建民出賽。這些都能讓她暫時忘掉高爾夫球,轉移焦點,找到情緒上的另一出口。

另一重要的臨場自信修補法,常用的有:自我對話、自我激勵。一旦有破壞性的想法出現在腦海中,自我對話可以立即駁斥非理性的念頭。鄭溫暖舉例說,常看到有人在球場上會碎碎念,其實是在自我對話:「沒關係,下一球把它打好」、「夠了,不要想太多,平常心吧!」這都是常用的自我對話。

也有借重外力或外人,如桿弟會適時上前提醒,或教練喊暫停上前關切,跟你開個玩笑、胡扯一番,都是把負面思考止住,讓運動員在場上轉移情境,快速建立自信的方式。

此外,平常多收集一些對自己能產生信心的東西,比如說一句話、一個長輩、或是一個幸運符等。把這些具能量的東西記在腦海、放在口袋,當情緒開始困擾你,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回想那一位長輩、或那一句受用的話,或摸摸口袋裡的幸運符,有時也能讓不安的情緒快速轉換,回到常軌。

還是那句老話,最堅強的人是自己,打敗自己才能走出來,而自信,就是打敗自己的最佳利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