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想要30而立,掌握27黃金關鍵期

關鍵27、轉型30

趙君綺
user

趙君綺

2012-02-01

瀏覽數 22,700+

想要30而立,掌握27黃金關鍵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人生職涯路途中,27 歲是一個沉默的鬧鐘,佇立在大大的「30 而立」牌子之前,鬧鐘不會響,但是傳來滴答滴答的倒數聲,不斷提醒自己,時間一直在流逝。

一旦到了27 歲,離30 而立只剩下1083 個日子,是不是應該開始思考,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在職涯發展上,專家認為,一個人的職涯中,30歲必須「定錨」,找到一個專業領域深耕,未來職涯才會愈爬愈高。27 歲,就是30 而立的最後一個提醒通知。

為什麼轉型30,關鍵點先落在27 歲?

1. 離開學校2-5 年,經歷職場現實震撼彈後,會開始思考自己的工作價值在哪裡?未來到底想往哪裡去?

2. 進入職場,轉業1、2 次之後,心態上希望趕快找到確定的方向,作為人生奮鬥的目標。

3. 多數人會希望30 而立的時候,能擔任主管職務,27 歲是必須準備的關鍵點。

股神巴菲特年輕時嘗試過無數種工作,確定自己對數字有天生的敏銳度之後,27 歲那年,成立「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楊致遠在27 歲那年創辦雅虎(Yahoo!);陳士駿也是在27 歲創辦YouTube,他們都是在27 歲這個關鍵點,選定好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

為了讓所有職場人在關鍵時刻,做對的關鍵決定,《30》雜誌與104 人力銀行合作,進行「關鍵27、轉型30」大調查,試圖勾勒台灣上班族在27歲黃金關鍵期的時候,有沒有期待落差,以及時間差。

結果發現:

46%的人,想要在30 歲當上主管,但是準備時間緊迫

超過25%的人,25 歲之後才進入職場,距離關鍵27,只剩2 年

超過一半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價值感到模糊,職涯發展至少延後5 年

關鍵27 幫自己設定提早準備的鬧鐘

30 歲是否能夠順利而立,關鍵在於27 歲後有沒有開始好好打底。

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吳宗祐提到,25-29 歲是生涯發展的穩定期,轉業過1、2 次之後,大家會希望在這個時候,能選定一個方向,做出人生長期的承諾。

被問到30 歲最想完成什麼事情,有高達46.5%的受訪者表示在30 歲之前,「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40.2%選擇「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詳見圖1),顯示職場上班族對於工作合不合適自己,抱持很大的期待及疑慮。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調查中也發現,將近5 成的受訪者預期,如果要在30 歲的時候擔任初階主管職務,需要3-5 年的相關工作經驗(詳見圖2),如果以此倒推,時間點會落在25-27 歲。

如果沒有提早準備,等到30 歲才開始面對,伴隨而來的家庭、工作、或經濟問題等壓力,會令人喘不過氣來。

現實震撼彈 無力感強迫重新思考

27 歲剛好是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後2-5 年,雖然仍然保有剛離開學校的熱情,但是職場現實如同一顆顆震撼彈,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職場中自己的位置及價值。

「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為什麼做那麼多事情卻沒有成就感?」、「為什麼工作還看不到任何價值?」

調查中顯示,有32%的受訪者因為月薪只有2-3 萬元,擔心財富無法累積;也有23.4%的人覺得「大環境不佳,小小上班族很難改變世界」;22.5%的人找不到職涯方向(詳見圖3)。

職場新鮮人抱持著美好的未來藍圖離開學校,到業界之後才發現,真正的職場跟自己想像完全不一樣,「這樣的現實震撼,剛好可以讓自己重新省思自己的喜好,以及當初定下的志向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吳宗祐說。

調查中也發現,接近93%的受訪者,雖然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工作價值,但令人憂心的是,高達38.6%的人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價值,7.4%甚至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詳見圖4)。

消極的人會選擇用問號把自己填滿,當問題停留愈久,愈來愈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是積極的人,這時候反而會仔細思考需要補強的不足,「趕快抽離烏雲區,才能早早進入30 歲的關鍵期,」104 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說。

慢在起跑點 用雙倍速度追上

如果職涯規畫像是沿著樓梯往上走,要小心,在各式各樣的樓梯當中,不要爬錯樓梯。一旦爬錯樓梯,一切歸零,轉換成本比你想像的更大,因為你得回到地面上,再重新爬起。

選擇對的職涯方向,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要提早花時間思考與探索自己想要什麼。然而,大學畢業後繼續念研究所,或選擇先出國打工遊學,延後進入職場的人反而愈來愈多。

調查結果就發現,超過30%的受訪者到了25 歲後才開始第一份工作(詳見圖5),太慢起跑,職涯發展平行往後移5 年。

25 歲開始工作,距離關鍵27 歲,只剩下2 年時間,嘗試1、2 種工作後,還沒確定好自己想做什麼,馬上又面臨到30 而立到來,難怪壓力愈來愈大、愈來愈迷惘。

比對25-29 歲和30-34 歲對自己下一步的確定性後可以發現,25-29 歲的受訪者普遍對自己職涯下一步更不確定,16.2%「只有30% 的概念和感覺」,18.3%「很想知道,但不知道從何著手」,比率都高於30-34歲的受訪者(詳見圖6)。

陳力孑建議,「如果晚進入職場,就業成本變大,自己就必須要更加緊速度,以雙倍的速度前進,追趕這當中的差異。」

不管是好的工作態度、積極的行為表現、永遠對事物保持好奇心,這時候,就算晚別人一步,仍可以趕上最後那班職涯黃金列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