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龍潭築夢人 葉發苞與施振榮

張玉文
user

張玉文

1997-12-05

瀏覽數 22,550+

龍潭築夢人 葉發苞與施振榮
 

本文出自 1997 / 12月號雜誌 第138期遠見雜誌

桃園龍潭,舊名靈潭陂(陂指水塘),以當地有一水塘為名。清乾隆年間宵裡通事「知母六」招佃開墾於此,每逢天旱,佃農群集此處祈雨,有求必應,故名靈潭陂 。後因有鄉民稱風雨之夕,看見黃龍出沒,乃改稱龍潭陂。

龍潭往昔庇佑先民開墾家園,現今則庇護兩個人在龍潭打造他們的夢想——施振榮和葉發苞。

鹿港人施振榮,是我國資訊企業龍頭的首腦人物。他選中龍潭,打造夢想中的產業和居家環境——宏碁渴望園區。

龍潭在地人葉發苞,一家小型鐵材工廠的老闆,沒有施振榮的全國性知名度,不過他的房子可能比他有名。從渴望園區往龍潭市區方向走,來到中峰路、中正路、東龍路等交會的五岔路口,很少有人會忽略在這交通要衝上的一棟造型奇特、色彩鮮豔的房子,這是他打造中的夢想之屋。這棟被許多人稱為「怪屋」的建築,已經成為往小人國、六福村遊樂區旅遊動線上的新景點。若爬上這棟仍在建造中的房子屋頂,往關西方向的台地眺望,渴望園區就在那裡。

施振榮和葉發苞,兩個人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五十出頭;都是企業主,雖然規模差很多;都是艱苦出身,葉是泥水匠的孩子,施是賣鴨蛋雜貨店的孩子;他們今日的理想都與父母有關,葉對建築的偏好以及泥水技術皆承自父親,施經營企業的理念最早是由經營雜貨店的母親啟蒙。

兩人也有相異之處。葉發苞從小調皮搗蛋,求學之路並不順利,初中時被勒令「退」學,高中考上建國中學也以肆業收場;施振榮則一路讀到研究所,拿到交大電子所的碩士。

無論相似或相異,真正把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人連繫在一起的,除了龍潭這個地方之外,其實是他們對理想的執著。

葉發苞:蓋房子就像走高速公路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葉發苞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夢想有一棟自己設計、建造、獨一無二的理想之屋。他從八年前開始蓋這棟房子,總共十一層(室內八層),估計還要三年才完成。工人每天八點上工、下午五點收工,他帶著工人在屋頂上工作,只有吃飯時間才下來。最長的一次「休息」是他從屋頂摔下來,頸椎受傷,躺了一百多天才復原。

偶爾有懈怠心理的時候,葉發苞就出國散心,心情回復了,就回來繼續蓋房子。「這就像開車上高速公路,只能勇往直前到目的地,不能半途而廢,」五十一歲的葉發苞說。

他蓋的房子造型奇特。一般建築多是方形,他偏偏要用許多圓的造型和尖頂,雖然成本大增,迄今已花了約六千萬元,但仍不妥協;理由是:花了那麼多精力,不特別一點引人注意怎麼行。有人覺得這房子像廟,因此曾有進香團的阿公阿媽跑進來想拜拜,結果發現沒有神像;有人覺得像泰國建築的風格;有人則說像印尼的印度廟……,他一律微微一笑,說:「你覺得像什麼就是什麼。」

施振榮:賭一個現在看不到的理想

反觀施振榮,他要用十年時間、兩千億經費,和員工一起打造夢想的家園。不論外界對財力、地點選擇等有任何質疑,他都會像傳道者一樣,不厭其煩地闡釋他的理想。唯一讓他最在意、會嚴正解釋的是:宏碁絕不是在龍潭炒地皮,而是要在龍潭建立家園。每逢週末假日,他經常和妻子相偕到渴望園區走走看看,有時親自充當解說員,帶領好友參觀他的理想之園。

宏碁集團一名員工說:「施(振榮)先生是個大賭徒,他賭的是很大、很遠的理想,而不是現在就看得到的東西。」相信葉發苞也不反對人家這樣形容他。

葉發苞說,他蓋這個房子,「是一件考驗決心、恆心、耐心、專心的事。」相信渴望園區之於施振榮,也是一樣。

龍潭將是他們最好的見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