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曾經歷繁華與沒落,有的城市繁華落盡後,只存在喟嘆;有的城市卻不甘寂寞,省思之後決定邁開下一個階段,重新讓人驚豔,天母,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表面上看似榮景不再,但是對於居住在天母幾十年,幾乎可算是老天母人的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而言,天母卻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絕對不是過去式。
劉維公肯定地說:「天母,正在轉型中;早年天母販賣的是異國風情,但是天母現在販賣的卻是生活態度。」
當美式啤酒屋的光環逐漸退去,異國餐飲招牌更迭不斷,天母卻開始靜靜地掀起一場寧靜又另類的都市更新,個人工作室悄悄進駐,手作的家庭式餐飲小店藏身在巷弄中,強調客製化的家具店用台灣設計與製造的驕傲,讓附近居民驚喜。
都市更新,在一般人印象中,總是以除舊布新的姿態,大力剷除城市過往的集體記憶,但是如今,這些獨具特色的小店,卻在文創工作者進駐後,不以闖入者的姿態,宣告自己的主權,反而透過低調的裝潢,刻意保留老房子的生命力,讓老天母人的集體記憶,即使進入這些店內後,還可以從融入的地景與室內陳設,再度感受到天母獨有的山丘風情。
文創工作者的新聚落:另類都市更新,保留天母原汁原味
究竟,更新中的天母,販賣的是怎樣的生活態度呢?
過去,洋味十足,是天母獨特的風情所在,當台北其他的風格街區尚未興起時,早期日系雜誌若要介紹台北特色街區,一定是選在天母,無論是餐飲或是路上行人的裝扮,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但是隨著台灣消費力的成熟, 美式餐飲不再是天母獨享,而是其他處皆可見時,從中山北路七段的山丘漫步下來,你可以發現,在新店與舊店的交錯中,天母正在傳遞新的生活態度,強調手作與客製化的精緻服務,反對過度商業化的包裝與不當的利潤。
例如開在中山北路七段的一間 純白設計小店「 WOW BRAVO & FUNKY RAP」,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一家服飾店,但是裡面卻別有洞天。這是在實踐大學任教的方廷瑞與妻子翁邦鳳的設計團隊所開設的三層獨棟工作室。一樓販賣的是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從服裝、攝影、繪畫與各式小物等,設計師們親手用不織布打造了一個純白的花園展演空間,讓尋夢的本土創意人才,可以在這裡實踐夢想。
與一般服飾店不同之處,它最特別的是,除了一樓賣場外,二樓有藝術家們的展演空間,三樓更有一個舒適的閣樓角落,以大鼓為桌,隨意鋪上幾個軟墊,歡迎客人上門來隨意坐坐,聊天、談公事,甚至唱歌都好,獨棟的老房子,在店主人刻意保留下,不更動老建築的風貌,讓臨窗的客人有老樹可看,抬頭時有舊式牆板可供尋味。
這種刻意保留舊建築裝潢的特 色,正是文創者在天母所帶動的另類都更,像是開在轉角巷弄中的「a-May」的店,也是如此。從上任店家接手後,「a-May」的店並不因新來乍到而大肆更新,只是改變屋子內的擺設,讓上門的顧客在每天新鮮烘焙出的手工蛋糕、手工餅乾、手工貝果與手工糖果中,感受可愛舒適的家庭氣氛。
雖然從松江路遷移到這裡,少了上班族人潮,卻成為天母居民喜愛的生活型態,每天下午帶一本書,在小巧的餐桌上,度過安靜的午後。
而鄰近的「日光大道」健康廚坊更是不得了,在開店之初,就為了店招牌要如何擺放,讓「日光大道」的執行副總黃禹銘硬是跟設計師吵了一禮拜的架。
黃禹銘笑著說,因為他所堅持選擇的招牌顏色,在設計師眼裡,是會被周遭環境所吃掉的顏色,凸顯不出來;但是黃禹銘卻堅持要當一個融入環境的店家,而不是闖入者。
除了融入,他還特別在店門口打造了一個露天小花園,歡迎鄰近居民使用,把它當作一個社區的小口袋公園,花園底座下鋪滿了牡蠣殼,竟是一個小小的廢水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系統,加上「日光大道」所強調的樂活慢食、有機飲料、本土農業與公平交易精神,讓它成為天母商圈裡,人氣極旺的烘焙餐廳。
身為社會觀察家,劉維公說,就像鳳梨酥不能只賣鳳梨酥, 而是必須販賣鳳梨酥的故事。從「WOW BRAVO & FUNKY RAP」、「a-May」的店到「日光大道」,店家賣的正是生活態度,這種態度所強調的與居民共生、有機與手作、公平交易,正符合群山圍繞下,天母人的生活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