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五問為什麼,說服變聰明

黑幼龍教你

黑幼龍
user

黑幼龍

2011-08-16

瀏覽數 5,050+

五問為什麼,說服變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領導人究竟該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我們會投給這樣的政治人物一票?

為什麼這樣的老闆會讓我們全心全意的追隨他?

為什麼我們在某些機構負責人的領導下,會任勞任怨、全力以赴;在另一些長官下面工作卻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為什麼有些人的意見常常會得到同事們的支持?

為什麼有些業務人員的業績會比較好?

串聯這些「為什麼」的核心,即是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會讓我們信服,進而採取行動。很明顯,溝通能力是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在眾人前的說服力。

公眾表達的能力好,在團體裡溝通的能力也自然提升。所以,不只是公開演講,像是做簡報、在會議中表達意見、上台致答詞、主持活動,甚至在工作的面談上,團體溝通能力都能派上用場。

關鍵就在你有沒有說服力,聽眾相不相信你的話,能不能與他們起共鳴、起互動,進而結合成一體。

Knowhow 1》你需要的五種說服力

我們平常在工作與生活中,最常需要什麼樣的說服力?

一是「演講型」說服力,不論你是小職員,還是中階主管,如果有機會在大家面前說話,而且表達得體,除了老闆會對你另眼相看,在自己內心深處,也可以獲得喜悅和成就感。

二是「簡報型」說服力,好的說服力,可以讓80 分的企畫案變成99 分、100 分,當大家水準差不多時,簡報做得好的人,就會贏得機會。

三是「會議型」說服力,這是現代上班族最需要,也最容易忽略的能力。會議桌上的表現,常常能檢驗你是否「work smart」。

四是「娛樂型」說服力,能夠在台上說故事、講笑話,逗樂全場,一定是團體中最受歡迎的人。

五是「感動型」說服力,讓人有情緒的激動,甚至會影響他人看待人生的方式。這需要先天的機智、感性,加上後天的練習,才能有完美演出。

Knowhow 2》一分鐘介紹詞的TIS 法則

短短一分鐘,如何為主講人做最完美的介紹?

介紹詞的三個任務,一是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二是讓主講人感到受歡迎,三是提醒大家,如果認真專注的聽完演講,一定獲益良多。根據這三種任務,運用TIS 法則讓人短時間內印象深刻。T:介紹題目(Topic);I:強調題目對聽眾的重要性(Importance);S:說明主講人的身分(Speaker)。

這看似簡單的細節,其實很有學問:技巧1,宣布姓名時,運用「靜止」、「分明」、「有力」的原則;技巧2 說出主講人姓名時,面對聽眾,而不是講者;技巧3,語詞中要流露誠意,最好避免用輕佻、開玩笑的方式。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Knowhow 3》以讚美開場凝聚目光

人性是喜歡聽讚美的,如果在演講一開始,你先對台下的聽眾做一番讚美,不失為引發他們共鳴的方式。

例如:「剛才我來的時候,發現路上在塞車,不免擔心今天會不會有人來聽演講?如果有,會是什麼樣的人?我

相信,他們願意克服塞車的困難,一定是一群企圖心比別人高,或是進取心比較強的人。」當你要讚美群眾時,如果能說得很誠懇,又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效果就會非常好。

不妨做好事前的準備功夫,找到跟聽眾建立和諧的切入點,一開始就贏得好感,他們就愈願意傾聽你說的話。針對個人或團體,發掘他們的工作價值,再從這個價值來讚美他們,都會讓他們覺得「心有戚戚焉」。

Knowhow 4》好故事,永遠有說服力

成篇的大道理,不如一個好故事有說服力。如果是你親身體驗的故事,效果會更好。

卡內基訓練中,有一套為演講設計的「魔術方程式」,效果極好,主要有三個步驟:第一,把你需要傳遞的主要觀念,用親身的經歷做例證,詳細而生動的傳達給聽眾;第二,把你的要點簡明的陳述出來,使聽眾完全明瞭,你要他們做什麼;第三,告訴聽眾,假如他們採取你的建議,會有什麼好事。

這套「魔術方程式」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用事例做例證呢?因為事例就是我們親身經驗的事情,這比你引述別人的經驗,更能夠贏得認同。

奧美集團曾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在演講後的一小時內,人們會忘掉一半內容;經過一天,會忘掉80%的內容;一週後,95%的內容會被遺忘,而人們唯一記得的,就是演講者所舉的故事、例子,或親身經歷。

Knowhow 5》把自己的手先舉起來

一般人演講,通常到結語就結束了,常常忽略了要跟聽眾做問答。站在說服力的角度,問答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果聽眾的疑問沒有獲得澄清,他們帶著疑問離開了,也許會把質疑傳播出去,這就表示,你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說服對方。

該怎樣引導聽眾問問題呢?很多人以為,只要拋出一句:「你們有沒有什麼問題?」底下就會紛紛回應,這其實

是個錯誤觀念,因為我們所透露的語氣,幾乎暗示了我們希望聽眾不要提問題。如果換個方式來說:「我很樂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誰要問第一個?」這種說法暗示你預期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問題。

然後把手舉起來,不要放下,這個動作有神奇的效果,會給聽眾一種壓力,如果他們不問問題,我的手就不會放下來。這一招看似簡單,但是從來沒有失敗過。

為了帶動現場問問題的氣氛,別忘了給問問題的人一個讚美,特別是第一個舉手的人。

Knowhow 6》別問「我今天表現如何?」

年輕講師剛出道時,每次上完課學員離開了,總會問別人:「我今天表現如何?」成功的講師卻認為,當你開始問,今天學員得到了多少益處?學員有什麼改變?而不只關心自己表現得好不好,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個有經驗的講師。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在團體溝通時,如果只注意自己能夠得到多少注目,能不能享受熱烈的掌聲,那你永遠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講者。因為,公眾表達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讓講者得到成就感,而是讓所有的聽眾覺得自己受益良多。

所以當你站上講台,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我今天會不會讓聽眾有滿載而歸的感覺?把重點放在聽眾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你的演講就會愈來愈精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