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出國與回家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7-10-05

瀏覽數 17,800+

出國與回家
 

本文出自 1997 / 10月號雜誌 第136期遠見雜誌

(一)如何才值得「走出去」

近百年來先有中國的孱弱,後有台灣外交的艱困,元首出國訪問,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望。在兩位蔣總統時代,由於國家尊嚴、國際禮儀及國事如麻的多重考慮,從不輕言出國,更不輕易出國。

草根性強、充滿自信、堅持要「走出去」的中華民國總統,已經從中南美洲訪問回國。對第六次出國的李總統,此行的旅途辛勞,我們當然予以肯定;對各地所做的承諾,我們難免心中忐忑。

在李總統完成了「太平之旅」後,現在正可平心靜氣地檢討:不是日後總統「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要在哪種條件下「才值得」走出去。「值得」走出去的基本前提應當是:不能太勉強、不能太費周折、不能太花成本,然後不能帶來太多的後遺症。

中南美之行與其形容為一路「風光」,不如稱之為一路「風波」。現在總統已平安返國,我們要額手稱慶。

(二)「村落外交」

台海四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的自信,不是在歐美各國外交承認下產生的;而是在彼此沒有大使館、彼此沒有官式訪問下獲得的。台灣所需要的是務實的經貿與文化等無障礙的交流,不是徒有虛名的外交關係。除非一位國民精通世界地理,否則不容易知道那些承認中華民國的三十個左右國家到底在哪裡?

有人挖苦地說,這還不是「小國」外交。其中小國中之小國,人口如一個村落(幾萬人口),所得如一個部落,領導人如首長,應當恰切地在「世界村」的潮流中,稱為「村落外交」。我個人贊成基於人道理由援助它們,但不是基於政治考慮,要贏得聯合國一票,以金錢來爭取外交承諾。對國人來說,多一個小國的承諾,不會高興;少一個承諾,也不會難過。

如果剛去世的德蕾莎修女,因幫忙窮人中的窮人,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那麼我國的元首,近年來幫助小國中的小國,不也應當狂得舉世的崇敬嗎?

可惜的是,當援助變成了政治交易的籌碼,再多的金額也得不到感激,而且要求會愈來愈多?如果援助完全來自純人道的響應,那麼再少的金額,也會得到善意的回應。

(三)「走出去」vs.「少出去」

李總統一再強調「走出去」的重要。事實上,要使中華民國在國際杜會上受人重視的方式很多,元首外交是當前最昂貴的一種。因為在我國情況下,往訪的元首一定要身帶巨額的援助、貸款、投資。這次的模式,還要「輸入」很多僑胞。

最有效的「走出去」是「少出去」,全心全力使國內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生活品質優良。當得到國際媒體報導肯定時,即使元首沒有離家門一步,實際上,早已產生了「走出去」的擴散效果。反之,國際媒體上出現兇殺、綁票、兩岸關係緊張、國民黨內鬥等的負面報導,再多的元首外交,徒增「先把家裡事弄好」的諷刺。

(四)總統今後要做什麼?

回到國門,李總統一定會想「回家的感覺真好。」這個家本來可以更溫暖,更欣欣向榮。在他十年獨特的領導作風下,不是沒有進步,但是出現的負面現象令人擔憂:這個大家庭的道德操守退步了,族群和諧退步了;威權領導增加了,坐井觀天的自負增加了;生活品質惡化了,兩岸關係惡化了;該交的朋友不交,不該交的朋友交了一大堆;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做得起勁。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在剩下的兩年八個月任期中,容我們向李總統做下面二組建議,這些建議是基於三方面的考慮:政策上的優先次序、人民的持久福祉,以及李總統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

(一)三件不做及少做的事

(1)不可能做到的事不要再嘗試;如申請人聯合國。

(2)社會成本太高的事盡量少做;如修憲。

(3)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最好不做;如「村落」外交。

(二)四個重要的堅持:告訴左右的親信及部屬絕不可陽奉陰違。

(1)堅持與地方惡勢力、特權、金權等切斷政治利益交換。

(2)堅持不再以職位(從國策顧問、部會首長到總經理)來交換政治利益;不再默許政府部門以查稅、竊聽等方式打擊異己。

(3)堅持以推動元首外交的高度熱情,自己來參與解決各種國內問題--從杜會治安到住宅安全。

(4)堅持以公平之心,不再挑起中生代領袖之間的猜忌,不再挑起省籍情結,不再引發兩岸關係的新緊張。

如果李總統做到下列的任何一項,他就可以確定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建設台海成為充滿公平、進取、競爭力的社會。

-建立兩岸之間「中國人幫中國人」的雙贏架構。

-實踐自己的諾言:「在有生之年交出政權」「不再競選總統」。

事實上,只要李總統有決心,三者一起完成的可能性都有。歷史或許會記載著:二000年的五月,最後的勝利屬於卸任的李總統,最大的贏家屬於台灣的全體人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