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只用來打電話,還可上網或定位;電腦不只做文書處理,還可交友、購物;電玩連接電腦、電視,成為可娛樂也可上網的新玩意。你以為正在享受科技的便利性,但其實,你早就成為另一個「楚門」!
電影《楚門的世界》主角,從小被電視製作公司收養,為了呈現楚門的一生,製作公司用無所不在的隱藏式攝影機捕捉他成長的過程,他所有的隱私都被攤在陽光下。
而當前數位科技時代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楚門。當你用手機上網時,殊不知GPS 可能正將你的位置回報給手機製造商;當你在咖啡店裡用平板電腦工作時,殊不知上網的Wi-Fi 熱點有可能已遭入侵;而當你在家打開電視遊樂器玩得不亦樂乎時,殊不知可能有人已偷到你的信用卡號碼,到處花用。
三大巨頭接連出包
這個可怕事實在2011 年4 月19 日居然成真,Sony 確認旗下PSN(Play Station Network)伺服器出現異常,發現原來是駭客以高度技術和巧妙手段,進行非法入侵。
這場攻擊導致全球超過7,000 萬名PSN 會員的姓名、地址、電子郵件被竊取,而信用卡資訊雖有加密保護,但Sony 也不排除有被竊取的風險。更可怕的是,從17日遭駭客入侵,Sony 卻遲至27 日才對外公布資安出現漏洞的消息。這起可能是歷年來最嚴重的網路入侵案件,引發外界對Sony 強烈的批評。
在此同時,蘋果也傳出追蹤用戶資訊的不法行為。英國2 名工程師於4 月中揭發了蘋果作業系統iOS 4 中,一個神祕的隱藏檔會記錄下該設備所在的經緯度坐標和時間戳記。檔案不但沒有加密,用戶也無法自行關閉,而且當iPhone 與電腦同步時,檔案也會被複製到電腦中,隨時有被竊取做不法用途的風險。
消息一出, 蘋果使用者人人自危。一名iPhone 用戶透過email 詢問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希望他做出澄清,據稱賈伯斯回信說:「 Android手機的確會追蹤客戶資料,但蘋果手機不會。」賈伯斯還強調這封信是用他的iPhone 回的。
雖然賈伯斯強詞否認,但蘋果於5 月4 日隨即推出可適用iPhone、iPad、iPod touch 的新軟體 iOS 4.4.3,稱此是修正版的iOS 4 軟體,可刪除使用者的行蹤紀錄。
然而賈伯斯的回信中其實也說了部分真話。
就在蘋果侵犯用戶隱私事件發生不久,傳出美國密西根州兩位女性針對Google Android 裝置蒐集定位資料提出訴訟。這項求償5,000 萬美元的訴訟,要求Google 停止銷售內含能追蹤使用者地點軟體的手機,訴訟中強調「使用者置身於嚴重隱私侵犯危險中,甚至可能被騷擾。」
而後Google 坦承Android 手機的確有蒐集定位的資訊,雖然Google 澄清它不會追蹤特定個人,但事實上,使用者關閉了GPS 功能後,卻無法再使用地圖功能及其他定位服務。
龐大利益引發信心危機
一連串的侵犯用戶隱私事件,不僅讓數位科技產品的問題浮上檯面,對科技大廠來說,也必須面臨各種訴訟。
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事後發函給蘋果、Google、微軟等公司,要求對於作業系統裝置追蹤客戶位置提出合理解釋,而南韓、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也都開始著手調查這些廠商是否違反隱私保護法。
但是,這些問題牽涉的不僅是客戶隱私,還有背後龐大的利益。舉例來說,如果全球每個人都用手機,廣告商就可以根據搜尋紀錄了解你的興趣,並發送量身打造的廣告。根據Gartner 研究機構指出,目前這種LBS 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s)的市場規模已達到29 億美元,預計在2014 年將可成長至83 億美元。
當然,從隱私資訊中獲得好處的還有社交網站,根據德國《萊茵郵報》估算,社交網站上個人隱私的市場價值高達2,000 億美元,但對廠商來說,現在破壞隱私所造成客戶不信任的危機,卻是未來必得付出的代價。
像是有員工因對老闆說謊請假,卻被老闆在facebook上抓包而遭解雇,還有人因為在facebook 上重遇舊情人而婚姻破裂,客戶的「信任危機」已成為考驗當前科技品牌形象、影響公司獲利的癥結,這使得歐盟正義委員會日前出來表態:「這些事件已降低使用者對科技的信任度,現在這些公司要做的,就是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網路隱私還存在嗎?
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隱私侵犯問題還未被凸顯出來。當前許多Wi-Fi 熱點都屬商業性質,可能在咖啡店,或任何公共場合,雖然這些熱點不盡然會藉此蒐集資訊,但使用者還是有可能因此遭人竊取資料。
不光如此,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具備GPS 功能,因為大家都想知道自己在哪裡,更想知道附近有什麼餐廳、娛樂資訊,而廣告商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好機會,想盡辦法也要用各種方式蒐集到你的資訊。
之前因為推出街景服務而被抗議的Google 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曾說:「 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或許你本來就不該做。」此話招致高分貝的批評,更不用說臉書創辦人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夸夸其言地說:「網路隱私早就過時。」顯而易見,想在網路上保護隱私,除非別將資訊放上去,否則根本是緣木求魚。
所以,若你已經無法擺脫科技上癮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你不只是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裡,還可能得在歐威爾(George Orwell)《1984》小說中「老大哥」無所不在的監控之下,過著外表看似便捷的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