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一舉升破30 元,一路朝28 元價位挺進,購買美元保單「成本」變便宜;加上美元保單的預定利率比新台幣保單高出1% ∼ 2%,保費算下來相對便宜。在匯率與利率造成的雙率優勢下,近來不論銀行通路或是業務員通路,都在積極行銷美元保單。
根據保險業者估計,今年以來,美元保單每月至少有40 ∼ 60 億元以上的新契約保費,其中,南山人壽單月美元保單成績更超過新台幣保單,熱銷程度可見一斑。到底美元保單有什麼吸引人之處?全球人壽分析,簡單來說,就是「投保成本」優於新台幣保單的同類型商品。
雙率利多 降低保單成本
從繳交保費的成本端來看,保險公司規畫保單時的預定利率(詳見小辭典),會與繳交保費多寡有關,當預定利率愈高時,保費則愈便宜。以目前新台幣保單的預定利率約2%∼ 2.5%,而美元保單則約在3.75% 到4% 來看,相同保額的美元保單與新台幣保單,保費就可能相差2 至4 成。
此外,近半年來,新台幣升值趨勢明顯,購買美元的成本相對便宜,也成為美元保單熱銷的推手。全球人壽指出,美元是國際主流貨幣,不會長期趨貶,如果能在美元弱勢時買進,等待美元反彈後再賣出,就可以賺到匯率的價差。
步驟1》誰適合買外幣保單?
雖然現階段買進外幣保單,看起來獲利多多,但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黃正勳提醒,外幣保單並不適合每個人,保險還是應該配合個人或家庭需求做長期規畫,不宜以買「商品」的心態來買保險。
買進任何保單前,都應該回歸保險初衷:建立風險防護網。因此,還是要先問問自己「我有保險需求嗎?」、「是否需要外幣資產?」兩者需求兼具的人,像是未來自己或子女想要出國念書、移居;死亡保險金受益人在國
外,希望領取外幣資產;需要外幣做為資產分散、配置目的者,才適合擁抱外幣保單。
若沒有這方面的明確需求,黃正勳建議還是要審慎考慮,不要一窩蜂投入,否則到期後,保險公司以外幣支付保險金,屆時,投保人還要承擔換回新台幣時的匯率風險與延伸的相關手續費用,形同被剝2 層皮。
步驟2》外幣保單怎麼挑?
若是確定自己有外幣需求,接下來才能評估需要買哪一種美元保單。美元保單的種類很多,包括純保障型、還本型、分紅型、不分紅型等;繳費方式也分為躉繳或分期繳;甚至連還本方式都有繳費期滿一次領回、繳費期滿後年年還本、繳費後每隔一段時間還本等方式。
「應該先了解自己購買保單的目的、預算、可規畫年期等。」富邦人壽行銷經理張美娟分析,每張保單的特色與保障、給付方式都不一樣,要與財務規畫目標結合後,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例如:如果只有壽險額度的保障需求,則可選擇增額型美元終身壽險,兼具搶搭新台幣匯率升值與保單高預定利率的優勢。若是計畫準備數年後子女出國留學資金,則可依時程不同,選擇3 年或6 年的短年期美元養老險,這類商品實質報酬率達3%,保費可一次繳清或分期繳,並在子女需繳學費時再一次領回。
步驟3》外幣保單怎麼買?
決定好外幣保單的種類後,怎麼買,也有技巧。黃正勳指出,目前的經濟環境是美元弱勢、利率低檔,因此
建議要有「分批」的概念。
1. 分批買進美元:在美國有意放手讓美元持續弱勢下,新台幣在28 ∼ 30 元兌1 美元間徘徊,可以趁相對低檔
時,分批買進美元,攤平成本,做為未來購買美元保單、外幣投資的活水。
2. 分批買進美元保單:隨經濟回春,未來利率將逐步提高,會帶動獲利率更好、保費更便宜的保單出籠,在購買保單時,不妨分批買進,不用急於一時。例如:原本需要買10 萬美元的儲蓄型保額,用3 萬、3 萬、4 萬的方式分批買進,既可提早獲得保障,也能兼顧未來保單價值增加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