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臉書上面朋友多,就代表人脈關係好?
你以為在臉書上分享的訊息,就是事情的真相?
你以為臉書上80% 的人際關係,都是有效的?
短短18 天內,網路2.0 的威力,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埃及專制倒台,你一定以為,這個虛擬總司令一定是粉絲如雲,才能號召千軍萬馬,但你絕對想不到,革命的倡議者以及宣傳者─穆罕默德‧艾戈哈瑞(MohamedElGohary),實際的臉書朋友只有90 位。
你一定會說怎麼可能?這位被戲稱為「2.0 革命教父」的26 歲年輕人,接受《30》雜誌專訪時,談起部落格及臉書,反而十分謹慎,他要讀者透析啟動革命的本質,完全是民眾的意見與思想,因為即使沒有網路,它也會發生。
他的發言是節制的,人脈是謹慎的,他對事件的報導與引述是小心的,他對公民記者的要求更有一定的嚴厲和堅持。
外表看起來與一般精通網路的宅男無異,舉止不脫20多歲的靦腆,讓人聯想起臉書創辦人佐克柏,但別以為他就是信仰網路的天真力量。也因為看穿臉書的真相,他說,看起來埃及革命是無遠弗屆的網路效應,但實際上「網路上90% 都是噪音,只有10% 才是真實的聲音。」在此之前,穆罕默德‧艾戈哈瑞是長期運用網路社群教導民眾如何使用網路進行資訊分享的運動分子,他擔任全球部落格社群交流平台─《全球之聲》阿拉伯文版的媒體負責人,也是促進民主交流的埃及教師線上平台《Classroom 2.0》的發起人。
看看這位26 歲的網路宅男,幫我們上了怎樣的網路課?
Q這次埃及革命18 天就推翻王權,你的看法如何?
遠因來說,長期專制的王權,由家族獨裁把持,因此形成強大的貪腐與貧富差距問題,革命一觸即發,加上中東北非原物料的漲價,經濟條件有限,埃及25 歲以下的人口占54%,是失業的主流。
近因來說,科技條件造成革命有利的影響:雖然埃及被封為「網路世界的公敵」,大部分的部落客都因此入獄,但是科技取得容易,因此大量的資訊分享之下,全埃及仍有16% 的上網人口,160,000 個部落格,而48.3% 的部落格發表人年齡都介於20 ∼ 35 歲之間。在埃及獨裁的政體之下,部落格其實扮演著另類的公共空間,也是街上抗爭行動與網路使用者的資訊橋樑。
Q你如何看待臉書的力量?
沒有人能預測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用戶數量已經超過5 億人,意味著facebook 如果是一個國家,人口總數將成為全球第3 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在中東,每一個革命都有一個廣場,你如何號召這麼多人在同一個時間地點集合,答案就是透過網路,透
過臉書可以進行最大規模的號召與擴散。所以有人說臉書的發起人將會是未來的總統,因為沒有其他的傳播工具擁有如此廣闊、如此快速的號召力量。
對於革命的發生,臉書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催化劑,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思考的是,關鍵仍然得回到人們的意見與思想,就算沒有臉書,革命仍然會發生。
Q請你分享全球之聲,在革命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主要是分享、串聯以及交流。網路是沒有王權的地方,因此每個人都有獨立的發言權,因此可以成為一個推翻舊勢力的基礎。埃及的報紙長期被國營勢力壟斷,就算反對黨也辦報抗衡,但是因為求銷售量以及新聞的效率,仍不能多元發聲。我所服務的《埃及獨立報》算是唯一可以提供多元觀點的平台,而我所服務的社群,則可串聯網路上的反對聲音。
Q公民記者是全球新趨勢,但是做為一位公民記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對於事情的觀點與看法都不同,請問權利與責任的界線怎麼劃分?
做為一位公民記者,你必須有很可靠的消息來源,據我的觀察,包括facebook 以及twitter 在內的社交媒體,90%的內容都是噪音(noise),只有10% 是真實且可靠的資訊分享。因此做為一個公民記者,你必須很有覺察力,不去回應或轉寄一些不實的輿論,來建立自己的可信度,成為有觀點、有立場的聲音提供者!
Q革命過程中,網路扮演了何種關鍵角色?
警方把手機通訊切斷數日,甚至把網路的速度降到16kbps 以下,但是這些仍然不能攔阻抗議者,因為抗議者透過虛擬空間傳播訊息:利用facebook 以及twitter這樣社交性的媒體傳遞街上示威者所缺乏的資訊,包括警方封鎖的破口,以及哪裡有暴徒等。並且把所錄到的影片傳到半島電視台等實體媒體。
手機照片與網路上傳的影片,是人民的心聲與憤怒,其中一位小女孩呼籲民眾走上街頭參加遊行的影片,震撼人心,引起了遊行的高點。
Q在埃及,網路是搞革命的工具,而在台灣,網路其實是上班族人際關係的重要工具,你如何看待人際關係這項議題?
政府會使用臉書假扮成你的朋友,來刺探反革命訊息,因此我用非常謹慎的方式使用臉書,只加入我所認識的人,並且避免發表一些敏感的訊息,因為實體的革命與反革命行動也延伸到網路上,因此任何言論的溝通與分享也非常敏感,像是我臉書上的朋友大概只有90 幾個人,大部分都是實體真正的朋友,我不會隨便加入朋友的朋友,保護自己的安全以及言論分享的謹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