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轉大人,出現「經濟彼得潘」

「 30而立」大調查

趙君綺
user

趙君綺

2011-04-27

瀏覽數 4,000+

30轉大人,出現「經濟彼得潘」
 

「30 而立」是什麼?

是成家立業?還是事業有成?

有人認為要有房有錢,才能算而立,除了生活自給自足,還有休閒娛樂跟存款;有人認為是掌握人生發球權,不但獨當一面,清楚自己想走的路,更能順利完成「做自己」,以及承擔責任,順利轉人。

目前台灣社會這群處於30 而立的族群,在一般刻板印象中,他們被認為自我感覺良好、感情上喜歡當公主或王子、沒有想法與目標、經濟上只能依靠父母親的幫助。

真的是這樣嗎?這群25 ∼ 35 歲、接近400 萬人口的30 世代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現況?

《30》雜誌與104 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的「30 而立」網路大調查,首度針對26 ∼ 35 歲的30 世代族群進行調查,希望了解他們對於「30而立」的觀點,與他們在工作、情感、經濟與自我4 個面向上獨做自己的狀態,結果發現:

● 價值觀:75% 的30 世代認同30 而立

● 期望值:88% 的30 世代想達成30 而立

● 行動上:53% 的30 世代,認為自己已達成30 而立

● 工作上:超過50% 的30 世代,有清楚的職涯規畫

● 經濟上:超過36% 的30 世代,會不知不覺把錢花光

● 感情上:49% 的30 世代認為,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都由我決定

整體而言,30 世代對自我、工作、愛情的「30 而立」價值是認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問到「我擁有基本生活能力,但是仍然父母的照顧為一種權利」,有高達3 成選擇認同。某種程度,因為濟上延緩累積屬於自己的財富,整體有「經濟彼得潘(註:卡通小俠名,指無法剪斷臍帶做大人)」現象,也因此讓7 成的人感到30 而立的壓力。

自我獨立 7 成很想卻有壓力

調查中發現,30 世代在認知上很清楚,時間到了就是要轉大人。有超過7 成以上的人,同意30 歲是一個要能夠獨立自主的門檻;更有將近9 成希望自己能在30 歲的時候達成30 而立的目標。

只是到底有多少30 世代認為自己真正達到了30 而立?答案是53%。換句話說,另外有47% 的人並不滿意目前自己的處境與狀況。

心中期望自己轉大人,現實卻力有未殆,因此有超過7成的人感受到30 而立的壓力。30 而立的難題如何解?

104 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子孑認為,不管10 年、20年前,或是未來的30 世代,都會因為年紀到達某種門檻,面臨社會價值觀期望你能成家立業的壓力。但是30世代們無需憂慮,反而應該透過一定的檢視,自我探索與自我成長,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工作獨立 更要別人認同

在工作獨立上,因為專業上充滿自信,讓現在的30 世代,勇敢跳脫單一職場思維,朝向多元規畫職涯發展。相較於過去傳統上班族,抱持著「等久了就是你的」的想法,有35% 以上的人認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有趣的是,56% 的受訪者清楚知道現在的工作只是他職涯中的一個階段。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30 世代經歷過教育體制多元化,加上生活環境有更多的可能與選擇,造成他們有比較強的自我意識,對自己也更具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某種程度的獨立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會比待在同一個公司一輩子來得多許多」,陳子孑說。

自我意識強,自我期望就會偏高,因此有超過25% 的30 世代對自己的表現有強烈的不安。陳子孑認為,主要是前幾年30 世代進入職場時,經濟大環境不佳,讓這些勇於表現的30 世代大志難伸,更渴望別人的認同。

感情獨立 手握控制權

在兩性感情上,他們要發球權在自己手上,強調自己在情感與婚姻上的自主性,高達52% 以上的女性認為,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或生小孩都是自己的決定,不願意受到社會規範或是家長的壓力。

同時,他們也認為兩人關係當中偶爾的妥協,是可以被接受的,有42% 的男性與41% 的女性認為,要維持一段幸福的關係,偶爾失去自我也無妨。

看似矛盾,但東吳大學心理系王叢桂教授觀察,這個答案顯示,30 世代因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所以我決定,偶爾可以犧牲一下自我來達成2 人的和諧相處」。

有趣的是,男性在「我會害怕失去對方,不敢跟另一半吵架」及「我會選擇犧牲自己,為了得到另一半的認可」這2 個選項上,勾選人數比率均高於女性,這個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傳統兩性關係中,男尊女從的現象已經有新的詮釋,男性反而開始在兩性關係中學習如何犧牲自己、如何妥協。

經濟彼得潘 沒財可理

不過在4 大獨立指標中,現在的30 世代明顯有「經濟彼得潘」現象,在經濟獨立上,沒有良好的理財規畫,而且視依賴父母並沒有什麼不可以。

有高達37% 的30 世代「常常有種不知不覺錢就花完的感覺」。

與上一代相比,現在30 世代生活普遍較為富裕,父母有能力提供更優渥的生活,36% 以上的女性、以及30%的男性認為,即使薪水能養活自己,卻還是將父母親的照顧視為一種權利。

分析「經濟彼得潘」現象,主因是外有經濟大環境的焦慮,內有直升機父母不放手。陳子孑分析,台灣職場已10 年沒有調薪,30 世代的起薪和10 年前居然一樣,有些人就算願意為理財控制自己的享樂欲望,錢卻怎麼樣也賺不夠花;另一派則認為反正再努力就是這樣,就當下及時行樂吧。

不過王叢桂認為,目前30 世代對自己的成就期望值並不低,想創業,或是過自己認為比較平衡生活的人很多,如果在金錢上只靠父母,很難達成自己的目標,這點必須深思。

自我獨立 找自己的定位

心理學上,轉大人的過程分成2 種,一種是探索,一種是承諾。探索指的是主動詢問與尋找的歷程,而承諾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願意為自己的目標、選擇的角色去承擔及負責,努力往目標前進。

調查中也顯示,超過20% 因為上大學或結婚,離開家裡、被迫獨立,同時也得到機會探索自己。探索之後,有44% 男性與35%女性會明確規畫目標,這些目標都在進行當中。

這表示30 世代不只完成自我探索,他們其實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也都實際去承擔,往目標邁進。在轉大人過程中,「要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自己在這個人生當中想要達到什麼樣的定位與角色」,陳子孑說。

30 世代可以思考的是,未來5 年、10 年,希望想要達到的角色與定位在哪裡?職涯的方向又該往哪裡走?在每個階段給自己訂立一個小目標,可能是進修建立第二專長,或旅遊看世界,鼓勵自己往夢想的方向走,讓自己在轉大人的過程當中,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想要的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