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不就去做呢?

蔡穎卿
user

蔡穎卿

2011-04-15

瀏覽數 8,150+

為什麼不就去做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有位記者來採訪時問起:「常常聽妳提及『實作』這兩個字,到底,妳所強調的實作是什麼意思?」

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而我也以為,這是兩個極其容易望文生義的字組,所以不需要特別的解釋。那天,在我為提問者詳加說明時,才深深覺得,當這麼簡單的語彙變成一種生活力量時,它的確有許多具體的經驗值得分享!

我是一個很會作夢的母親,因為如此,我更深刻懂得實作的重要。在過去的20 幾年中,我曾經跟孩子分享過許多自己的夢想。我知道,如果我的夢只停留在構劃的階段卻不動手,那等於用言行在證明自己不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父母。所以,我的生活中總是充滿實際的行動。

實際行動是圓夢的開始

「實作」這樣的詞,大概就在這種思考之下成為了生活信念。對我來說,實際去做,不只是圓夢唯一的途徑,更是生活中解惑的良方;這穩穩踏實的生活流動,使我不斷能振作新的力量。真是非常奇妙,我發現一旦採取行動,我的精神與體力都能得到一種自行的加油與鼓舞。

跟我的童年比起來,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概念充分分享的世界。我們很習慣參考別人的經驗、想辦法獲得更好的方法。這些過程當然都很好,因為它使人改變舊有的屏障,變得更有勇氣、知識更加豐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如果一直停留在吸取經驗、雄心壯志的計畫,或充滿反省的階段,都是不足夠的;這既不會使夢想自動實現,也不能使生活變得容易。能產生力量來改變生活的,永遠都是行動。

我所謂的實作,便是在生活的各種事物上、在自己的條件中,用心持續去做,去品味自己被改變,或因此而能支取新力量的過程。這當中最重要、也最微妙的條件便是「時間」──我們總要把一件事做得夠久,才能慢慢體會歡喜與沉穩的感覺。

想得很多不如起身去做

最近,我應邀參加一個讀書會,會後有兩位母親特地來跟我說謝謝。巧的是,她們兩位道謝的內容竟不約而同地提到:在看我的書看到一半時,會有一種力量催促她們把書放下,轉而起身動手去打掃。她們都說,打掃的念頭其實已在心裡擱置了好久,只不過總有藉口可以拖延,所以從來沒有完工的一天。

又有一次,在一個演講會後,讀者留了信給我。紙條上寫著:出發之前,腦中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想請問您,但聽了今晚的分享後,我的問題突然都解開了。您那些實作的例子已經替我指出我的問題所在,我根本是因為沒有行動所以才覺得茫然無從,真的謝謝!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我想,闔上書去打掃,代表的並不是這件事有著非做不可的重要,而是人在不斷的計畫與延滯之後,終於採取了行動,我們所獲得的快樂與滿足並不只是收拾了那個髒亂的角落,更是自己散漫的心思。在做當中,我們也得到一種更普遍的認識:停留在想法中的計畫是不能改變任何景況的。

自我掌握也是生活成就

有許多想起來似乎振奮人心的大小計畫在行動之前,的確是一劑快樂的麻醉藥,不過通常藥效很短。如果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習慣,繼之而來的,還可能是讓人沮喪的挫敗之感。我們一定會發現,想的很多、做的很少,或光坐下來討論問題完全於事無補。有位哲學家說過「凡走路的人都有目標」,但我們也一定看到,口中有很多目標的人卻不一定邁步開走。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說:「我好想⋯⋯」我的回答總是如此:「為什麼不就去做呢?」

行動提供一種「自我掌握」的感覺!一種我們日常都需要的成就感。連早上能一躍而起或放下講個不停的手機這種小小的行動,也會給自己一種全然自主的感覺。

我的小小餐廳裡有懷抱獨立開業夢想的員工、有期待體會不同生活的每月義工,他們從遠地來到我身邊,跟著我終日辛苦。我覺得自己什麼話都不必多說,因為順著紮紮實實的步調努力工作,我知道在一天的終了,她們除了肢體的疲倦之外還會更欣賞自己──用實作編織夢想的自己,不會在空想中心存疑惑的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