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退休規劃 通往幸福之徑

鎮明常
user

鎮明常

2011-04-13

瀏覽數 2,850+

退休規劃 通往幸福之徑
 

我們都希望,未來的生活會變得更好,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退休生活都充滿希望與夢想。然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該如何規劃理想的退休生活?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已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預計到民國120 年,每2.6 個工作人口就要扶養一位老人。而醫療科技進步,人

類的平均壽命明顯較以往延長,退休準備也隨之水漲船高。

種種現象都突顯退休規劃的重要,愈早規劃,就愈能掌握未來的生活品質。

選擇工具 儲蓄+投資金融性商品

首先,是概算退休後的年度支出,也就是根據目前的生活水準做調整,計算退休後的生活費現值。亦即將目前生活費扣除退休後預計會減少的支出(例如子女生活費、教育費等),再加上退休後預計會增加的支出(例如,休閒娛樂、旅遊、醫療健保、看護費等),並考慮自己退休後的餘命,計算出所需退休金。

接著,是尋找合適的退休金規劃工具。根據世界銀行1994 年提倡的三層體系退休金制度,退休金的構成包括個人儲蓄、職業年金(如勞工退休金)、公共年金(可分為社會救助、國民年金及附加型年金),以目前高風險、低利率的經濟現況來看,退休金準備將偏向以個人儲蓄為主、投資金融商品為輔的結構。

儲蓄,是最普遍而保守的作法,而風險也最低。正確的儲蓄方程式是:收入-儲蓄=支出,這是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先付錢給自己」的觀念,意指領到薪水時,先依未來想要的生活品質決定儲蓄比例。切記!在消費前就「強迫」自己把錢存入銀行,唯有真實存入銀行,才是未來所能擁有的。不過,在如此低利的時代,儲蓄並不足以支應退休生活,必須輔以金融性商品,才能達成退休規劃目標。

資產配置 不同階段設定投資比重

建議根據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來決定合適的金融商品,我們可以20%、30%、50%的權數來作資產配置。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剛進入職場工作的年輕上班族,較無家庭負擔,可以將儲蓄與風險性較高的投資(例如股票、股票型基金)配置較高的權重比例;隨年紀增長及家庭成立,調整為穩重投資為主的配置(例如債券型基金)。

此外,可搭配保險來活絡資產配置,包括壽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醫療險等,因為提供「到期還本、定期領息」、投資收益或是醫療保健的住院看護費用,不僅能存下一筆錢,也能減少子女的照顧負擔。

假設有大筆閒置資金,又無投資金融商品的打算,不妨考慮房地產,購買地點佳、價格合理、未來有漲價空間的標的物,可出租、自用或轉買賺取價差。

人們雖然無法決定活多久,但卻能決定退休後的生活品質。尊嚴及美好的退休生活,必須以穩固的自主經濟為基礎,及早進行退休規劃,就能達成快樂退休的目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