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冒險,但現在有家庭要照顧,不能太冒險,等到我四十歲時,家庭後半輩子的財務不必擔心了,我就要創業,也許是很高風險的,但是我有興趣、很刺激的行業。」
很難想像外表、言談都很斯文有禮、瘦瘦高高的陳昌倫,會說出這麼「刺激」的話。對大部分不喜歡太冒險的科技金童而言,他是個異數。
要創業,就要足夠刺激
好奇問他創業要做什麼,一般認為風險較高的創業投資業(Venture Capital)夠不夠冒險?他偏頭稍微想了一下說,有點類似,但還不夠刺激。
三十二歲的陳昌倫說,他不怕冒險,喜歡創業,應該還是會選擇與資訊電子相關的行業,科技產業變化大,八年後的事情現在還很難說,不過應該是新型態的投資,若是做跟現有產品一樣的東西,成功機會不大。
兩年前從工研院轉入科學園區工作,是陳昌倫人生的一大轉捩點。四十歲創業的夢,在進人園區之後,才真正成為可以達成的目標,因為園區可以給他創業所需的「安家費」和經驗,「四十歲之前的工作,是為了累積財富和經驗,為創業作準備,」他慢條斯理地說。
雖然喜歡冒險,陳昌倫還是謀定而後動。已經有兩個小孩的陳昌倫,按捺自己喜歡冒險的心,先在財務上確保家人的生活無憂,才開始追尋自己的夢,進人園區之前,他就聽說在園區累積財富相當快,等進了園區,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很快」,他相信,以現在財富累積的速度來看,四十歲時不但家人往後生活無虞,自己創業的部分基金也有了。
除了財富,陳昌倫還必須累積創業所需的實戰經驗和人脈。陳昌倫計畫,未來創業是由他提供資金(另外也會再募集一些資金)並擔任顧問,實際經營則交由年輕的專業經理人負責,現在的工作,就是為將來擔任顧問作準備。
要成功,就得步步為營
陳昌倫有計畫地加速累積經驗,經常作「個案研究」。他觀察公司的高階主管,研究他們的優缺點,當有狀況發生時,觀察高階主管如何作決策,模擬自己會如何決策,等到事情結束後,再依結果評估各種不同決策的優劣。
陳昌倫也明白創業需要人脈,有空時經常和以前工研院的同事、在不同公司工作的朋友碰面,交換意見。
陳昌倫喜歡冒險的精神,暫時不能用在創業上,他就用在現在的工作上。現階段的目標,他期許自己設計出創新型態的產品,例如,最近他開發完成的一種控制晶片,可以應用在光碟機、行動電話等產品上,消費者只要透過網路抓取新軟體,就可以讓這些產品功能升級,不必換購新機型,這個剛推出的晶片,仍有待市場考驗,但看到自己的構想可以化為商品,並大量生產,陳昌倫覺得很興奮,「比在工研院工作有成就感多了,」他笑著說。
喜歡冒險的陳昌倫,步步為營,正朝向令他更有成就感的創業之路邁進。
(張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