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業家新選擇:「創新聚合」

劉威麟
user

劉威麟

2011-02-14

瀏覽數 3,150+

創業家新選擇:「創新聚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李開復先生創辦「創新工場」,集合大批創業家在同一個地點,進行創新的創業任務。它的招牌是一顆點亮的燈泡, 而它的英文名字叫「Innovation Works」。

聚合不完全是集合

不只是「創新工場」,國內外已經有些讓創業家「聚合」的地方,現在的創投如Y-Combinator 所強調的已不再只是資金的挹注,還包括後續的聚合訓練。它已經不是一次又一次突發性的亮點,更不是由一顆又一顆獨立的腦袋來完成。

這就如同腦內風暴會議也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多人在裡面一起思考;世界咖啡館,也不是一張桌子一個人,而是好幾張桌子、好多好多人。

在現代的創業過程中,「創新」已不是萬靈丹。將一群人聚在一起創新、一起工作,恐怕無法有效提升創新的命中率。

而我認為其中原因在於,「創新」的構想,被「聚合」得仍不夠,這個「創新聚合」(Innovation Integration) 的嚴峻工作,才剛剛開始而已。

三方面創新著手

所謂「創新聚合」,包括夥伴、客戶、產品方面的聚合──

1. 夥伴的創新聚合:從前創業往往是三五好友成立公司,許多沒有經驗、空有理想,雖然做最創新的事,只是做分工,經驗為何無所謂。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但我發現,所有的連續創業家,在他們經營第二間、第三間公司的時候,他們主動去找的「創業夥伴」,往往都是在業界有一些資歷的人,甚至會為了去組成這個事業,而不惜挖角某一位產業老將,給予大量股權,作為共同創辦人。

這是第一種「聚合」,將真正有經驗的人帶到創新流程裡,讓他們在裡面進行創新。

2. 客戶的創新聚合:創業點子五花八門,當一間公司要開一個創新事業部,風險已經極高,更何況是一個孤單的創業者!我們發現,往往最容易成功的,是已經在某一產業待了很久的創業家,他出來創業,服務同一批客戶,做原本的公司的上游或下游廠商,輕鬆的成功了。

這樣創業有個好處,就是一開始的客戶,最好是已經明確存在、甚至已經服務過的人,再將創新帶到這個服務的對象上面。

3. 產品的創新聚合:客戶需要買什麼東西?其實不需要從頭創新,提供一點點不一樣的,或是幾種服務合在一起,或者服務再分項細緻化,以免我們的創新過於「發散」。我認為,在最新的創業中,強調眾人一起,反而不對。

眾人放在同一屋簷下,只是在表象上是團體合作,實則各自努力,其「發散」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變好。因此,創業者現在更需要更積極的被「聚合」,創業的力量本就難得,一定要集氣用力一起上去,成功就在眼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