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多元而卓越」的治校理念

劉曉莉
user

劉曉莉

1997-09-05

瀏覽數 15,800+

「多元而卓越」的治校理念
 

本文出自 1997 / 9月號雜誌 第135期遠見雜誌

柏克萊加大校園像是未來二十一世紀美國的縮影,對於一個正面臨種族危機的國家是很具啟示性的。田長霖使位在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柏克萊加大,默默地進行一個先進的社會工程實驗。

田長霖堅守一個信條;「多元而卓越」(Excellence Through Diversity)。他相信處在一個多元的環境,更可以讓人成長、進步而不斷超越。但想在激進的柏克萊校園平衡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可能是高等教育中最困難的一項工作。

根據一九九0年的人口統計,加州已有四一%的非白人居民,預計到了西元二000年,將沒有任何族辜能占多數。對整個美國而言,這種變化似乎也將會發生在二十一世紀中期。因此,「文化多元主義」將成為尖銳的焦點。柏克萊加大如同一個開放的實驗室,可以觀察未來美國政府要如何妥善處理變遷中的多元族群態勢。

當人們談起柏克萊加大,話題常圍繞著嚴峻的預算刪減、仇視危機、慘烈的火災及猖狂的暗殺未遂等題,這是一幅奇異的拼圖。美國國內左、右派觀察家各站在自己的立場,對柏克萊加大投以嚴厲的眼光,柏克萊加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激烈的辯論。而在所有的激辯當中,平權政策的存廢和多元化的價值最受爭議。

「校園優越」勝於一切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有二十九位柏克萊教授自稱為「高等教育組織」(Higher Education Group),共同簽署一份長達十頁的信函給下一任的加大董事會主席賈德納,內容和下屆校長的任命有關。教授們對校園內的平權政策和多元趨勢表達強烈的不安,他們相信該趨勢將助長「知識階層的品質敗壞」。

教授們寫道:「在進行優先派任和晉升時,我們應該要有限度,並且保護、提高柏克萊做為全球學術、科學及專業的領導地位。」在哀歎傳統教員和行政人員「共識」低落之後,教授們傳達他們所期望的新任校長特色。他們寫道:「新校長必須以柏克萊校園的傳統價值,以及教學和研究的品質為首要任務。」

面對一個可能引起騷動的情況,賈德納選派了具有亞裔背景的田長霖出任校長職務。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無視於「高等教育組織」的要求,而在這所全球最富聲譽的大學中,竟由少數族裔的成員擔任領導人。

但柏克萊教員中保守黨派的領導分子,在田長霖上任後感到較為滿意,對柏克萊多元化的承諾較為軟化。其中的改變可以歸因於田長霖與前任校長海曼之間的差異。海曼和田長霖都提倡平權政策,但海曼採取較激進的方式,期望能夠一舉成功;而田長霖不然,他相信循序漸進之法與追求和諧之道。

每天,田長霖會花些時間在校園漫步,望之猶如一位溫和友善的長者。

中午時分,田長霖會走入人潮洶湧的史普羅廣場。這個極富傳奇性的廣場是六0年代的長髮嬉皮學生憤怒對抗體制、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大發議論的地方。一個世代過去了,今天的史普羅廣場是個各色種族匯聚之所。放眼望去淨是各族裔杜團的攤位;亞裔美人基督徒協會、墨裔美人衛生及教育促進會、少數族裔立法促進會……等。如果將文化多元現象比喻為一個購物中心,史普羅廣場即是個典型的代表。

上任之初,田長霖四處走動時,沒有人去和他說話,因為大部分學生在校園中從未看過校長。而讓校園氣氛活絡起來,是田長霖治校期間的最大成就之一。對一些人來說,也許只是表面形式,但不管這是多麼刻意的人際接觸,卻也正是九0年代面臨分崩離析的柏克萊加大最需要的。這個曾經發起言論自由運動的學校,比以往更需要一位慈祥、溫和與具有整合力量的人來領導。因為柏克萊加大已面臨到種族多元化所帶來的強大壓力。

「有色化」引發的議題

當加州州長威爾遜把加州的財政赤字歸咎於大批的移民,又說中產階級正在逃離加州時,移民對美國的貢獻被覆蓋上一層陰影。在全國政壇上,角逐總統職務的布坎南(Pat Buchanan)也大搞強硬的種族政策。

美國正在快速地「有色化」,許多問題也跟著浮現,少數民族究竟是要融人美國這個「大熔爐」中,還是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多元主義是否會造成毀滅性的文化裂隙?究竟是多元相加等於一呢?還是多元相加等於更多元呢?

田長霖常向有這方面問題的人解釋:「身處一個多元文化的國際社會,如果不考慮差異性,優異性就沒有意義。事實上,差異性可以提升優異性。三十五、六年前,我就像個難民。我從沒想到我會坐在這裡,成為這所偉大學府的校長。這就是這個國家所提供的驚人機會。」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奧狄賽式流浪經驗,田長霖對於多元主義總是抱持樂觀的態度。「如果從膚色來看,我們的確有所不同。但這就是美國文化的獨特之處;我們有不同的次文化,但我們可以和平相處,共同創造一個更完善的多元文化社會。」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日,加州大學系統的招生政策出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轉折。校董會不顧總校長與九大分校校長的一致反對,取消平權政策,以多數票通過了修改根據族裔配額製作的保障政策,恢復「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招生方式。

根據加州大學校董會的決議,自一九九六年一月開始,在人員的雇用及校園工程的發包上,取消將申請者族裔背景或性別列入考慮的作法;同樣的政策也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開始在新生入學方面實施。

平權政策宣布取消後,在學生當中引起很劇烈的反彈,並且數度進行示威。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加大校董召開二月份校董例會,其中一項討論議題是:是否要重新考慮一九九五年七月做出的取消平權法決議。

數十名柏克萊加大學生一大早就趕到舊金山校董會會議室旁聽,向校董會施加壓力。在校董會議中,學生董事提議,要求恢復入學平權政策,結果遭到駁回與延遲討論。在聽眾席上的學生們曾想上前在主席台上示威,逼迫校董們當天就此一議題表態,並推翻去年的決議,讓平權政策重回加大校園。

學生在校園示威時,要求校長田長霖宣布不按照校董會決議執行校務。田長霖公開表示不能這麼做,只要做校長一天,他堅持必定執行董事會的決策。若良心上沒有辦法執行的話,他會辭職。在決議之下,他還是會努力促進校園的多元化。

同聲譴責二0九提案

有人認為田長霖公開反對平權政策的取消,非常有傲骨,但對他的「政治生涯」不利,不過新聞媒體與社區大力讚賞他有「道德勇氣」。道德勇氣雖在政治圈不流行,但田長霖以學者自居,認為講真話是他的責任。

「奧克蘭論壇報」表示了支持田長霖的立場,認為他在日前加大討論平權政策中,不惜為支持平權法案挺身而出,乃基於他早期在美求學飽受歧視的經驗,使他深知種族歧視的弊害,讚揚他是少數幾位為平權政策而戰的「英雄」。

加大九個校區的校長都反對校董會一九九五年的決定。田長霖和洛杉磯加大校長楊格(Charles Young)於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日挺身而出,在南加州帕沙迪納市聯合公開表示支持平權法、譴責「二0九號提案」

(Proposition 209)。該提案將取消政府在合約發包、雇用和大學入學等方面的種族和性別優惠。

田長霖和楊格校長在記者會上說,他們是以一般公民的身分發表以上意見,並不代表學校。楊格校長講到二0九號提案說:「它的影響將是極端負面的。維持多元性是重要的,尤其是高等學府。柏克萊加大和洛杉磯加大可能受到最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我們有必要站出來說話。」田長霖則說:「這項提案是在暗示,日前社會上種族和性別歧視已經不存在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地步。我們需要改革平權法,卻不是一下子就將它取消。」

校董會取消平權政策,威脅到柏克萊加大繼續保持多元化學生結構的能力,加州大學校董事會的決議禁止以種族保障入學許可,而這曾經是柏克萊吸引優秀少數族裔學生最有效的方式。當一九九七年秋季開始取消平權政策後,柏克萊的非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學生人數都大幅下降。

取消乎權政策造成的最大問題是:大幅降低校園多元化的生態。美國人口已趨向多元化,加上經濟全球化,使得「提高學生對其他文化的敏感度」,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所有著名的教育機構在錄取學生的時候,都特別考量種族因素,以使他們的學生結構體保持多元化。而加州大學系統竟成為第一個除去這項考量的主要大學。

為了因應平權政策被取消後的影響,田長霖於一九九五年九月七日宣布成立了「柏克萊承諾計畫」(The Berkley Pledge),這項創制是為了讓柏克萊繼續保持多元化,忠實反映加州人口結構。田長霖也撥了一百萬元來實行這項計畫,並且指示一個新的工作小組對維持校園多元化做建議。「柏克萊承諾計畫」致力於增加合格、有競爭力的少數族草和弱勢團體學生入學,並承諾協助每個優秀的學生都有能力就讀柏克萊。該計畫保證加大會繼續努力,加強加州從幼稚園到高中十二年級學生的外展工作,成立柏克萊專學」(The Berkeley Academy),並把學校所有暑期外展計畫都歸到該專學之下統一領導。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柏克萊專學」八百名暑期班的非洲裔、拉丁裔、亞裔等初、高中學生,在柏克萊加大赫茲音樂廳(Hertz Hall),向田長霖校長做長時間的起立致敬,感謝他幫助加州中小學提高教學品質,以及幫助少數族裔清寒學生進人高等學府所做的努力。

「柏克萊專學」從一九九五年九月開始籌畫,次年二月正式展開工作,六月開始,全加州及部分外州共三千名初、高中學生,聚集在柏克萊校園參加各種課程,包括電腦在化學研究上的應用、在柏克萊地方法院模擬實況的法律常識課、為年輕音樂家舉辦的專場音樂會,甚至還有為五歲幼兒舉辦的戶外旅遊及魚類解刮課等,整個暑期計畫共有十幾種課程。七月十八日,一二百五十名家長與學生相聚一起,暢談如何成為柏克萊大家庭的一員。

田長霖校長在學生們的熱烈掌聲中發表演說,他稱這個集會「很酷」,看到台下的學生,就像看到了柏克萊和美國的末來和希望。「今天,同學們在柏克萊學園暑期班六個星期的苦讀和多場考試,就像是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比賽,而最後,每個人都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州大學有義務為全加州的年輕人提供教育機會。每個人不論膚色、宗教、種族,都有各自的才能,你們一定要建立自信,敢於對白己說:田長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努力實現美國夢。」

(本文作者為舊金山「世界日報」採訪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