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他沒有足夠明顯的產地標示,但是也無法偽裝成原生種的外來者。因此,他的旅行論調不在幾個國家幾座城市或多少里程數,多少種飛機餐,而是如何在他鄉,甚至是自己的故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旅行」聽起來很浪漫,畫面應該要有好天氣、好行程或是好的旅伴,但人生不需要那麼假掰,也許只因為懷念起哪家館子的招牌菜,或朋友提起的哪個有趣景點,翻翻行事曆的大片空白後,是應當要起身出發。
於是,在無數的快門鍵(也許是內心的那種)和隨身筆記本隨手記錄數頁之後,找對自己和這個地方的頻率,旅行不再需要複製別人的路線,假裝一人旅行團那樣的隨意安排,盡興出發。
隨緣1》 書寫旅行紀錄
一回,朋友在網路上問「兩三天的時間安排去中部走走,有何建議?」鍵盤的字還沒敲出,我的腦中已經跑過一個又一個畫面停不下來。
踏上旅途,手提行李袋裡一定會準備夾腳拖鞋,帶Macbook 是為了任何臨時起意的明日行程;穿著拖鞋時,筆電就安心地放在暫住的房間裡,嘗試在異地像當地人般過活。
走出巷口,略過所有連鎖系統的商鋪,步入一處家庭餐廳,開始一天的活動。進台中市區先到第二市場對面的坂神本舖帶條長崎蛋糕當點心,入住精誠三街巷子裡的呼嚕咖啡民宿、享用美術館附近蘑菇泥的日和三一手作料理,離開前到同巷子的堂本麵包帶幾個有咬勁的麵包點心,走到東海書苑3.0 向老闆廖英良致敬,散步經過忠信市場到國美館的大草皮曬太陽野餐。
晚飯後留在呼嚕咖啡享受小學生咖啡,或者幸運遇上年輕樂團的現場演出。隔天早上離開台中的路上停在外觀像鳳梨的日出土鳳店,或是低調的日出旅人店,買盒土鳳梨酥當伴手禮。
簡簡單單的假期結束了,不免問自己,那是一場旅行,還是出去玩?或說,一段時間中不停地去同一個地方晃蕩,能否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或新的發現?
隨緣2》學當地人生活態度
或許,選擇關注「人」,也能夠給旅行下新的註解。旅途中和喜歡店家隨意聊幾句,也許氣味相投交上朋友。
我比較幸運,通常因為當下隨筆記錄的一張塗鴉而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
東海書苑剛搬到國美館附近時,我們正好要到台南,刻意繞進台中像看一位久違的朋友搬家後是否一切安好。那天是我認識東海書苑三年多來第一次和老闆聊天。
我們從深夜十一點一路聊到凌晨一點鐘才離開,多數是聽老闆講著自己的想法、書店的過去、對於未來的想法。當一個人用超過十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我想那不會是一場夢,那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同樣的,在日和三一開店前一個月,去拜訪剛落腳台中的蘑菇泥時,空氣中參著木頭香氣,我問老闆,哪時候會正式開店,同樣穿著夾腳拖的他說,「不急⋯⋯大概再兩個月吧!」
那天,也是我們第一次談話。
隨緣3》尋找人生智慧地圖
在此之前我曾在台北中山站的蘑菇吃過他的料理,在每一季購入的蘑菇手帖中,讀著他化身各種身分寫下的文字。他則透過blog 看著我在每個不工作時候的手繪紀錄。那時候他正離開原本的設計工作,進入料理的世界開始一趟新的人生旅程。
我在穿著夾角拖鞋偽裝當地人的路線中,認識把自己融入當地生活工作的朋友,於是我開始認為離開自己工作或是居住的城市兩三天,也是一種簡單的旅行。
我喜歡不急的人生。
如果人生像旅行,可以不急不趕時間,時間才是自己的,人生也才是自己喜歡的模樣。這也許是我喜歡在台灣小旅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