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麟
■ 網站外銷公司 Voofox 執行長。
網路趨勢觀察家,經營知名﹁Mr. 6﹂部落格,撰寫網路、趨勢、創業評論。
最近很紅的美國知名折價集購網站「Groupon」,當初根本不是想做「團購」,他們原先想做的,是一個叫「e Point」的網站,使用時間管理的概念,讓一群人可以在限期內,共同「完成」一樣事情。
後來沒人用,10 個月後,他們決定將e Point 修改得簡單一點,而且只做「團購」,只花了1 個月重新開站,立刻爆紅。
不只Groupon,當年的Twitter 也是ODEO的次點子,Basecamp 也是37 Signals 的次點子,而Gmail 與AdSense 在某程度上面也都是Google 的次點子。這些次點子後來「誤中」成功後,創業者得到非常豐厚的倍數收入。
不過,最近卻有網路人對這樣的「誤中」提出反對的看法,他說,這樣亂中,不可借鏡也!他反而提出另一種做法,叫做「銷售導向的創業點子」(Sales-oriented Side Project)。
控制 絕不隨意亂做
他們的公司,只做「銷售導向的創業點子」,都是有客戶真的提到「希望買」,做出後願意花錢買下。這樣的點子概念,其實比早前風靡全球網路界的「最低有效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的概念還要有趣,它是保證幾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的。
應該說,一場創業會失敗,一定是因為沒有客戶願買單,公司資金燒光,又無投資人願挹注資金。從線上遊戲來看,台灣的網路人口比其他地方都還願意付錢,但,這地方的網路創業風氣如此低迷、成功率如此低,很多人怪罪沒有投資人願意出錢讓創業者創業、讓好的人才願投注在網路上,但我卻認為,問題不是出在投資環境,而是出在創業家,不願先去找到「願意買單的客戶」。
曾經,我對於這方面不屑一顧,我認為創業一開始是為了吸引投資人而創,要有投資人才能做得大,但就算我真的拿到這麼多錢,那個「風險」還是在;愈多資金在身上,到時候等同從更高的樓層跳下來,摔得更慘!能夠將創業的「風險」降到最低的作法,是自己先去觸碰市場,先確定自己的產品有人要買,而且買價是OK 的。這就是「銷售導向的創業點子」。
起步 台灣也可以
民國100 年已經開始,我會奮力推廣這樣的創業方式。我曾暗自發願,當我的事業一有起步,一定要開始贊助像我當年一樣的網路創業家,這一天比我想像還要快來臨,我在去年11 月,寫文章宣佈自己即將以自己的資金設立「超級早期投資」(Super Early Stage investment)的活動,已有近100 名的創業者報名,我們進行了第一輪的創業發表會,初步選出了四個創業家作為第一屆的入圍者,下一步,我們將動用我們行銷的力量,先助他們「取得訂單」,幫助創業家先做出「銷售導向的創業點子」。
就算民國100 年後的台灣,網路創業依然一陣低迷,至少,會有人開始創造出真正賺錢的網站,再也沒人敢再忽略、小看台灣的網路創業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