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業夥伴的辛酸

劉威麟
user

劉威麟

2010-08-11

瀏覽數 3,650+

創業夥伴的辛酸
 

最近幾個月來,美國網路界開始從網路創業的「題目」,談到網路創業的「人」。創業初始,公司必然很「小」,所謂創業的「人」,就是一間公司最初的「員工」,有的是股東,有的是早期同事。

你會發現,這些公司在最後成功的時候,這一群人,還剩幾個人還留在公司?

以現在市值已達2221 億美元而超過微軟的蘋果電腦,以及當初以16.5 億美元賣給Google 的YouTube 為例,甚至其他網站如新浪網等等,都有至少一位共同創辦人或極早期員工提早離去,結束後,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一場大戲!

散 因為第三者

更慘的是,許多創辦團隊不只掉了一兩個人,它們根本就是「瓦解」掉了!2004 年我在矽谷居住期間撰寫《別學北極熊》一書,訪問的三十位成功創業家之中,就有好幾位談及當年創辦團隊的瓦解過程,往往是因為「第三人」,通常這第三人是「投資者」,偏好了團隊中每一位創業家,所以後來董事會力挺他,逼其他早期同事離開公司。此外,這「第三人」可能也是「枕邊人」,某日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工作壓力不同等問題,原本一起要打天下的團隊就起了口角。當時有一位創業家語重心長的告訴我:「 如果要創業,就得準備與好朋友撕破臉!」

還有其他的狀況!我們會發現,最後成功的公司、最元老的員工,往往是在一∼兩年後才進入的,甚至聽過有一兩間公司,讓創辦團隊「瓦解」掉二、三次,不斷在重新建立一個全新團隊,為什麼?

創業團隊不同於一般公司,制度非常不全,獎金、年終不一定照給,每月薪水不一定準時發出!單單這一點就讓許多初期員工感到嚴重的不安全感。今天領薪水,明天說不定隨時得因為公司調度不過來,無法領薪之外,還要趕緊幫公司貼錢。

資源不夠外,最慘的是工作時間又比一般的還長,沒有穩定的客源,甚至沒有穩定的獲利模式,全部一切都在摸索中慢慢建立起來,許多早期的員工也會因為這些工作「和其他公司太不一樣」,而沒辦法繼續撐下去。

人 在創業列車裡的位子

聽過一位國內成功創業家、股票上市的老闆說過,一間小公司在沒有制度的時候,要讓大家撐下去的方法,就是公司表現非常好,一間小公司一開始會一直換人、一直換人,一直到它開始上軌道、生意興隆之時,突然間,人全部都固定住,不會再有移動!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其實那段時間,就是最好的嘗試期,試試看有哪些員工是可以交付公司給他的,如果沒辦法「向心」,那也就表示沒有緣份再享受到後面成功的果實。

如果不想創業,只要選一間正在萌芽中的新創公司加入,等到公司股票上市,或被高價併購,就順路搭了這一趟順風車成了億萬富翁。一間好公司,是不會一開始就長得像「好公司」的:從來沒有慧眼識英雄這件事,只有一顆默默的「待下去」的決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