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科技界最夯的字,就是「雲端」。如何踩在真實的雲中世界?軟體巨人微軟(Microsoft)全球副總裁史帝夫.古傑海默(Steve Guggenheimer)日前來台,大家都想看看微軟帶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一朵「雲」。
6 月2 日,陰霾微雨的天氣,來自全球的電腦買家,擠爆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第30 屆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展,數十場說明會中,獨占鰲頭的是軟體巨人微軟(Microsoft)公司的場子。演講一開始,古
傑海默就針對全球PC 市場「燕子回春」的消息,對在場數十家多年合作的台灣硬體、軟體廠商表達恭賀之意,他說去年金融海嘯肆虐,大家對市場低迷十分悲觀,不知何時可以走出谷底,但是不料市場反彈很快,「今年第
一季比2009 年同期,PC 市場成長25%!」
微軟+台灣 齊搶地盤
古傑海默一一列舉微軟最新的創新,但是很多業界人士好奇︰為什麼微軟要在此刻急著推出「雲端運算服務」?原因是微軟有兩大潛在競爭者,也就是當前最紅的谷歌(Google)和蘋果(Apple)。
這兩家科技業者,近年來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攻無不克,其餘威已經掃到微軟的地盤,甚至大戰到了雲端。
谷歌原本和微軟河水不犯井水,但是自從谷歌也開始推出試用版本辦公室作業軟體,儘管還沒有商業化行動,
但是已經足夠讓微軟緊張,因為谷歌在搜索引擎領域所向無敵,萬一挾其虛擬世界的絕對優勢,回頭過來吃軟
體市場,對微軟的Windows 系列產品可是一大威脅。
而近年來以「三I」產品︰iPod( 蘋果獨家設計隨身聽)、iPhone(蘋果觸控式行動電話)和 iPad(蘋果平板
筆記型電腦), 橫掃世界消費電子市場的蘋果電腦公司,原本更是和微軟不相干。但是iPhone(蘋果觸控式行動
電話),或是應該是說連同台灣的宏達電這些生產「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的資訊業者,用觸控式的手
機核心,開始改變業界遊戲規則,讓世界電子工業「軟硬不分」,軟體龍頭微軟當然也開始備受威脅。
過去生產傳統手機的台商,只要買到一個專利,就可以大量生產,但是現在,觸控式的面板,很多光學和電子學的介面,每一個層面都有一個專利要付錢,尤其手機上網的服務,微軟想要像過去那樣系統性掌控觸控式手機內的操作軟體,坐收豐厚利潤,已經沒有那麼容易。
前有谷歌強敵,後有蘋果追兵,微軟究竟該如何突圍?古傑海默口若懸河,挺立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邊背對著台灣合作夥伴提供的數十台色彩繽紛、大尺寸、最新的電腦,作為他個人專題演講中最炫的大背景,古傑海默撥雲見日地說︰「科技都數位匯流了,但是資訊家電裝置(devices)卻沒有匯流整合。」
古傑海默答案很清楚:新一波的消費電子產品成長,主要來自傳統家電,加上資訊處理和通訊的能力,所以,
這麼多不同的資訊家電,其操作介面,非常需要像是Windows 7 這樣同一套系統的作業軟體,來統整規畫操
作系統。
所以微軟的終極致勝利器就是「微軟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
而微軟琢磨已久的經營戰略所跨出的這一大步,非常需要合作30 年的台灣的舊夥伴全力相挺,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事實上,微軟對台灣的戰略布局,投資非常大︰為落實全球執行長史蒂夫‧鮑默爾(Steve Ballmer)之前訪台時所揭示的雲端運算願景,全球微軟總部特別指派副總裁科孟仲(John Kalkman)來台Long Stay,與台灣硬體產業夥伴緊密合作建構「多螢幕裝置產業價值鏈」(Multi-Screen Ecosystem)。
為了讓台灣繼成為全球PC 製造重鎮後,不但再度成為全球多螢幕裝置研發、設計與製造重鎮,並且微軟更希望進一步幫助台灣產業價值鏈的夥伴取得在雲端運算上的世界領導地位。
回顧微軟在全球資訊業的影響力,幾乎是從不間斷地「統治」了世界資訊軟體產業長達1/3 世紀之久。
微軟公司成立於35 年前的1975 年,自創立以來在全球個人電腦與商用軟體、服務與網際網路技術上,一直居領導地位。此次新推出的Windows 7 更是志在必得,短短一年內就吃下1/10 的市場量。
有趣的是,這麼好的業績,有很大部分是數以百計的台商資訊業者幫忙打下的江山。
古傑海默在演講中指出, 從1975 年剛創業的Windows 3.0 時代起,微軟即與台灣產業夥伴共同合作,協助一步步建立台灣PC 產業價值鏈(PC Ecosystem)。
軟體+服務 趁勝追擊
古傑海默此次來台,最主要目的還是要打響微軟二項最新的產品:「微軟雲端運算服務」(cloud service),以及Windows 7 個人電腦軟體作業系統。
他說,微軟的台灣策略是:在雲端運算部分,持續將雲端運算技術資訊及解決方案移轉給台灣產業夥伴,協助其順利開發各式雲端應用內容,包含:積極地與許多OEM 產業夥伴們溝通多螢幕產業鏈相關的雲端運算技術概念,以協助其順利開發各式雲端應用內容;另也提供從伺服器、雲端服務到雲端貨櫃技術整合解決方案相關資訊給台灣重要的ODM 夥伴。
舉例而言,台灣微軟公司已經協助凌群電腦藉由微軟「MCloud」解決方案,同時建置雲端實驗中心(M Lab),協助廣達電腦、仁寶電腦、英業達建置MCloud 實驗中心。不只如此,微軟更與大同世界科技、凌群電腦、中華電信、台灣惠普等,成立台灣「雲端運算聯盟」,為企業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私有雲(Private cloud)解決方案,
目前聯盟成員已經從成立之初的6 家增加到18 家。
其次,最新版本的作業軟體Windows 7,一推出就造成話題。目前,Windows 7 鋪天蓋地取代了微軟原本就已經非常普及的XP 和普及率不是太高的Vista。
「目前全球已經有1 億套使用,已經占了所有Windows使用者的1/10,而且40%的全球企業辦公室的作業軟體已經在布建Windows 7 系統,這是微軟迄今賣得最快的作業系統,而且使用者的評價滿意和非常滿意的顧客,高達9 成!」古傑海默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非常自豪地表示。
微軟已全心投入於雲端服務超過10 年,而在大型平台上執行雲端服務的時間更長達15 年( 例如: 每天約有超過3 億6900 萬人在使用Hotmail;每天使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 帳號者約有5 億人),目前微軟70% 的員工正從事與雲端相關的產品開發與服務,預計未來90%的員工將置身於雲端計畫之中。
雲+端 完整方案
微軟的雲端與一般業界所謂的雲端運算服務提供者最大不同在於,微軟不僅提供服務同時提供軟體,企業不論選擇專屬系統或者使用現有雲端服務平台,微軟均能提供最佳方案,讓使用者自行選擇, 這就是所謂「選擇的力量(Power of Choices)」。
目前全球資訊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所謂雲端運算服務提供者,可以做到的︰也就是「雲」與「端」可完全相互
支援,使用者可依自己所需作抉擇。
古傑海默強調︰微軟並非只是純自營的雲端商業模式(Cloud Model),而是建立在雲端服務的合作夥伴模式
(Partner Model-based Cloud Service)。
所以微軟的雲端策略,能充分與台灣IT 產業生態鏈的夥伴們「軟+硬」,「雲+端」的緊密結合攜手合作,打
造雙贏的雲端願景。
在雲端運算的領域中,「雲」與「端」皆須「軟」、「硬」體相互整合、搭配,才能成就真正的雲端服務。例如,雲端貨櫃技術(Container Technology):微軟雲端貨櫃技術以IT Pre-Assembled Component( ITPAC)作為資料中心的模組,第4 代資料中心更可大量減少建置成本,並且縮短上市時程以創造最大運算能力。
此外,多螢幕裝置(Multi-Screen)也是微軟雲端服務產品的特色。例如,消費者需要多螢幕的應用將充分與
現有的網路結合,將IPTV 或有線電視服務,延伸至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電腦及多項上網裝置上。多螢幕
平台服務產業與裝置將帶動新一波多螢幕裝置創新革命! 微軟洞見未來的趨勢,也看準台灣為全球顯示器的
重要據點。
看來,微軟又要再一次藉著與台灣聯盟,改寫全球資訊科技業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