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輕朋友寫信跟我訴苦說:「我的生活負擔好重,要工作、要理家、要照顧2 歲的孩子,還要寫部落格⋯⋯,您覺得我該怎麼辦?」我回信時表達了設身處地的建議:「如果是我,就先不要花時間寫部落格。」看了這樣的提議,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很殘忍,因為書寫部落格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情緒出口與聯誼網絡,我所說的割捨,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適時捨棄 省視再出發
當了23 年的母親,我一直想在工作、教養、生活與愉快的精神之間維持美好的平衡。在回顧中,我學到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捨棄」──在不同的時間捨棄次要的選擇。
每個人決定優先順序的根據都不同,我完全以「帶給自己真正的愉快」與「錯過此時就無法補救」來作為評估的原則。
當負起工作責任、維護生活品質與教養孩子的實務,已占滿我有限的時間時,我會先放下雖然很有意義,但日後可以補上的項目。
這就是我看到這位朋友在諸多工作中徬徨時,建議她也許可暫時減少時間照顧部落格的理由。
捨棄其實是清楚地省視自己當前的條件與狀況,並且重新估算後的再決定與再出發;或許是暫時的放,卻多半不是人生真正的損失。我們並非否定一個選項的重要,只是要在更適合的時間,重新連結它與生活的關係。如果不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會像捧滿一堆東西趕路的人一樣,自己看不到、顧不得的丟的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在時間與能力上周轉不靈的狀態,無論志氣有多大,到最後之所以能圓滿達成任務,都是因為信心與能力有美好的協調,所以,一定有不得不放棄一些眼前「想要」東西的時刻、放棄某一些非這樣不可的執著。對我來說,唯一不可丟棄或放下的,只有價值觀裡的信念。
行動解憂 讓善待增值
我們常常被教導,人要先善待自己,才能好好愛他人,這當然沒有錯,只不過,善待自己的方法有好多種,要習慣仔細思考之後,選擇自己最受用的方式。不讓煩惱影響生活,就是我善待自己的方式。我之所以在某些時間中捨棄某些選項,就是為要留下更完整的精神,把眼前最重要的任務做好,一旦做好了,我便為自己的完成力與負責之心感到快樂。我在忙碌中善待自己的方法,並非找另一件放鬆的事來分去更多的時間,而是幫助自己揀選,而後集中心力完成。
每個人在人生當中,都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除了喜悅的豐富感,每個角色也都延伸出不同的責任,對於責任與義務的見解當然因人而異。我視許多隨角色而來的工作為責任,如果不盡心完成便有憂慮不安,所以,永遠選擇以行動來卸下擔憂、善待自己;而且因為愈做愈順、愈做愈快樂,所以那善待就不斷增值。
雖然我的選擇不是一種標準,但說不定可以成為您參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