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他們誰也沒料想到今天的成就。
一群同為食品行銷公司同事的七年級生,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過了「允收期」(即沒有達到賣場規定有效期)的食品,雖在食用上安全無虞、風味不變,卻不能上架而只能等待報廢銷毀,他們開起了「即品網」。
「初衷只是抱著愛物惜物的觀念,覺得好好的東西被浪費很可惜,」即品網業務副理黃俊翔說,憑著初生之犢的衝勁,開始自己動手架設網站,向之前往來的合作廠商收購過了允收期的「即期品」,放在網站上以超低價格提供給消費大眾,讓所有物資都被充分利用。
4月1日,「網站開站不到10分鐘,所有便宜的東西被搶購一空,很多客人乾脆打電話來問還有沒有貨,還說希望有實體店面讓他們直接去買。」他們回想起來仍覺得不可置信,沒想到消費者的反應會這麼熱烈。
第10天,在客人的強烈要求下,即品網迅速從網路跨到實體店。第一家門市開在赫赫有名的一品大廈(連戰住家大樓),原因是交通便利方便客人採買,而且房東認同他們的理念,用很平實的租金支持他們。「我們是被推著走的。」公關經理汪碧治說。2個月之內,他們在東區開了第二家門市,而目前已擴充到4家門市。
賞味商機 創造訂價競爭力
一般而言,即品網的商品是按著保存效期訂價。效期尚有半年到3個月的商品打5折,效期還有3週到2週的打3折,效期在2週內的會打到1折。
看到即品網引爆的商機,「很多廠商事後跟我們說,賣即期品的想法他們早就有了,只是不知道該從何著手、也不確定能否成功,沒想到被我們搶先一步了!」採購部副理范瑛洳說,若從商業角度去看,很多利益考量,反而會阻礙了實際去執行的動力,而他們的出發點並不是圖利,只是單純不希望東西被浪費掉。
因著這股惜物愛物的熱情,他們各自說服家人取得支持,湊出100萬元創業資金,從不用店租成本的網路開始。當時他們都尚未辭去原本的工作,以身兼兩職的方式經營新事業。幸運的是,老闆很認同他們的作法,後來在他們展店需要增資時,還拿出不少資金支持他們。
因為對食品本業的熟悉,可從已認識的配合廠商取得貨品來源,而運
送網購客戶訂購的東西,也是由在公司上班時往來的物流配合,第一次創業的他們,可說是充分利用了過去工作所累積的經驗及資源。
除此之外,創業團隊集合了網路、採購、行政、公關等各領域的專才,有著共同的理念,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尤其是公關在網站開站前的努力,吸引不少媒體報導,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有創意、有執行力,加上團隊協作的良好默契,讓他們在時機來臨時,才能一舉躍上了浪尖。
庶民商機 找出惜物認同感
「大家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回饋與動力」,他們不諱言,即品網的成功是剛好趕上了庶民經濟的浪潮。消費者不再盲目追逐奢華,失血的荷包讓他們回歸理性,很能認同愛物惜物的觀念。認同他們理念的不只是消費者,還包括上游的食品廠商。
過去,即期品對食品廠商是個棘手的問題。已進了賣場,但因為銷售不佳、或沒有做到先進先出而過了允收期的食品,廠商要自行負擔轉出的運輸成本;進不了賣場的,不是等著報廢,就是要另外切給大盤、再由大盤拆散在菜市場或其他通路,不但影響品牌形象,還會因無法掌握有效期的管理,造成食品安全的問題。
即品網的出現,解決了食品廠商的難題,不用再眼睜睜看著自己辛苦製造出來的東西被銷毀,不少廠商對他們是持肯定的態度。
但是,仍有些廠商怕影響到正常通路的銷售,不願將即期品交給他們處理。他們認為,「何不把即期品當為另一種試吃活動,在賣場辦試吃要花成本,而且消費者未必會記得你的產品,但消費者把即期品買回家吃,喜歡的會記得你的產品,而且會回歸到正常通路去買。」這個切入角度,讓原本沒有合作意願的廠商也被說服了,磨合出一個包括消費者、廠商、自己皆大歡喜的三贏局面。
不過,因為是第一次創業且沒有經營店面的經驗,商品陳列、人員管理,是他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必須做到能呈現商品特色,讓消費者在門市可以一眼就找到自己要的商品,營運物督導吳芷紜很坦誠的說,「我們還在草創時期,一切都邊做邊修正。」
回購商機 主打貼心小常識
即期品不同於一般商品,門市銷售會是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門市人員的教育訓練上,會要求對商品有深入的了解,把最正確的資訊告訴客人,並提醒客人要注意賞味期,盡到告知的基本義務,或是提供一些調理的小常識,以自身為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提供價格優惠但產品不打折的服務。
也因著這樣體貼熱誠的小動作,和客人的互動增加了,許多都成了一來再來的熟客,三不五時就過來逛一下看有什麼新貨。
因為即期品利潤不高,必須有效控制成本,人員調配都非常精簡,團隊加4家店門市人員共20人上下,假日常常都不得休。這群七年級生深切感受到當老闆的壓力,不是當員工時可以想像的。但他們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則,放下當老闆的身段,很多事都自己動手,包括貨物上架、接貨、站門市等等,比在公司上班還累。
支持他們打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要讓大家對七年級改觀,證明自己不是草莓族。」他們七嘴八舌的說。
即品網成功的把即期食品轉化為新商機,引發了各大實體、虛擬通路甚至美妝業者的群起效尤,包括樂天市場、PChome等也都加入即期食品的市場。
面對愈來愈激烈的競爭,黃俊翔說,「我們對此是樂觀其成,這證明當初的想法是正確的,歡迎大家一起響應愛物惜物愛地球的理念。」他們很珍惜目前的成績,因為每一步都有著自己辛苦付出的血汗,創業的艱辛遠超過當初的想像。
暢貨商機 產品經營多角化
拜金融海嘯之賜,以平價、過季品為訴求的outlet暢貨中心,成了不少人購物消費的新選擇。
開啟國內大型outlet先驅的禮客,今年上半年業績成長30%,成為百貨零售業的黑馬。因為看好台灣暢貨市場的潛力,美國排名前3大的outlet品牌Urban,即將於2010年4月在宜蘭新月廣場,推出占地6000坪的純美式大型暢貨中心;連飯店業者華泰集團也與國際精品暢貨中心TOC簽約,預計投入新台幣20億元,大張旗鼓準備切入後金融海嘯期蓬勃的新經濟──暢貨市場。
即品網正趕上了這股潮流。除了食品之外,也計畫多角化經營,未來將納入寵物食品、衛生紙、護唇膏等生活用品,只要是符合愛物惜物的原則、以及消費者需求,他們都會積極的開發。
周間的一個午後,占地不大的即品網公館店,人潮依舊來來往往,客層從年輕學子、上班族、家庭主婦到退休人士,彷彿在自家倉庫閒逛的悠閒,在貨架上挑選需要或想要的食品,享受撿便宜跟尋寶的雙重樂趣。
古人說,「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誰也沒料到會在21世紀、由一批被視為草莓的年輕人,藉著網路現代科技,逐步實踐先哲先賢的理想。